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软腐病是我国白菜种植的三大病害之一,一直是制约白菜大面积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白菜的品质以及菜农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发病率为3%~15%,严重时病株率可达30%~50%。归纳总结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软腐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白菜黑腐病又名"半边瘫",不仅在各白菜各产区均可发生,并且在生长期与贮藏期都可为害。生长期间经常和软腐病并发,造成烂帮、烂心等现象,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者可导致发病率达100%的全田发病程度,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给菜农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杂交高粱从推广以来,深受群众欢迎。但近年来,丝黑穗病为害减产十分严重,发病严重的病株达30—40%,亩减产数百斤粮食,发病轻者病株在10%上下,也减产高粱数十斤之多。社员对“晋杂4号”减产的反映强烈,但尚未选出抗病高粱优种代替。为了挽回高粱丝黑穗病减产的损失,我们采取了种子公司统一拌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商丘市睢阳区玉米粗缩病每年发生面积约1500hm2左右,占该区种植面积的3%~4%,病株率一般田块为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全区玉米的生产。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霜霉病,俗称龙头、发瘘、癃病,是由土壤、病株残体和种子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三种油菜类型中,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芥菜型油菜次之,甘蓝型油菜最轻。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发病可达80%以上,种子含油量降低0.3%30%,严重发病可达80%以上,种子含油量降低0.3%10.7%。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为花梗、角果和茎秆等。  相似文献   

6.
<正>白菜白锈病普遍发生于十字花科蔬菜产区,在我国主要严重发生在东北、长江流域和云南一带,病株率一般在15%左右,流行时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引起白菜白锈病的病原有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白锈菌和大孢白锈菌两种,白锈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的孢子囊梗短棍棒状,无色的孢子囊卵形至球形,萌发时可产生5~18个双鞭毛游动孢子。大孢白锈菌孢子囊和卵孢子较白锈菌均较大,褐色、近球形的卵孢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是一种栽培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显著的新兴水果,近几年在我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随着大面积果园陆续进入结果期,猕猴桃黄化病在栽植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湿地,发病率较高,发病株率占到栽培总株数的10%左右,严重田块发病株率高达20%~30%,有些新建园的1~2年生小苗也有发病,对我省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正>油菜白锈病,又名龙头病、龙头拐,是一种由病株残体、带病种子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冬油菜区发生普遍,以云贵高原、青海、上海和江浙等地区发病严重,流行年份发病率10%~50%,产量损失5%~20%,含油量降低1.0%~3.29%。除油菜外,还可危害白菜、萝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叶、茎、角果均可受害,常与油菜霜霉病并发在同一花轴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县水稻恶苗病发生逐年加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据硕湖乡农技站1997年调查,全乡水稻发病田块占63.3%,病株率达0.4%~69%,平均病株率22.3%。现将我们初步总结的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以及防病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1.1大调大运带菌...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江苏省姜堰市夏玉米部分植株矮缩现象严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病害发生表现及症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和控制技术。1病害发生概况江苏省姜堰市夏玉米种植面积1400hm2,发病田块100%,严重田块发病率达85%左右。在所调查的6个镇38块田中,平均发病率为31.7%,变幅为10.6%~85.0%。其中,病株率达85%的为30hm2、病株率50.1%~85.0%的为160hm2、病株率30.1%~50.0%的有360hm2、30%以下的为850hm2。1.1按严重程度将病株分为三级1.1.1一级病株发病较轻,仅上部2~4节短缩,叶背叶脉有轻度瘤状……  相似文献   

11.
油柰是福建省的名、特、优水果,目前屏南县栽培面积已达1200公顷。近年来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越来越重。特别是2006年雨水较多,造成严重为害,一般柰园病株率达35%~50%,严重的达80%~98%。 一、发病症状及病原 叶片、新梢和果实都能发病,以叶片发病为主。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潮湿时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黏性菌脓。  相似文献   

12.
枯黄萎病是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我国每年因枯黄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约占棉花总产量的10%~20%。棉花的全生育期都有可能遭受枯黄萎病的为害。棉花在苗期发病可造成缺苗甚至断垄。在中后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蕾铃脱落严重,成铃少,棉铃小、衣分低、产量下降;从病株上采摘的棉花纤维品  相似文献   

13.
张林  于晓阳 《种子世界》2009,(11):40-41
2008年、2009年玉米粗缩病在大连、丹东地区大发生,病田率达80%以上,减产一般在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由于大连、丹东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的可能性很大,所以2010年在大连、丹东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很有可能比前两年更加严重,因此,需要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部分蕉园发现有花叶心腐病危害香蕉幼苗,发病蕉园病株率达3%6%,严重威胁香蕉生产。该病发病初期香蕉叶片上出现褪绿的黄色不连续条纹或纺锤体状圈斑,随着叶片的老熟,条纹或圈斑逐渐变成黄褐色至紫黑色,最后成枯纹或枯斑。发病严重时心叶黄化、腐烂,病株出现叶缘卷曲或皱缩。病株假茎、叶鞘上呈现小水渍状斑点,后变黄褐色,再变深熏烟色至血红色,病部随后坏死腐烂,心叶腐烂即心腐。该病主要是带毒种苗及园内感病间作物、杂草和蚜虫传毒媒介。幼嫩的试管苗对该病极敏感,感病后16%,严重威胁香蕉生产。该病发病初期香蕉叶片上出现褪绿的黄色不连续条纹或纺锤体状圈斑,随着叶片的老熟,条纹或圈斑逐渐变成黄褐色至紫黑色,最后成枯纹或枯斑。发病严重时心叶黄化、腐烂,病株出现叶缘卷曲或皱缩。病株假茎、叶鞘上呈现小水渍状斑点,后变黄褐色,再变深熏烟色至血红色,病部随后坏死腐烂,心叶腐烂即心腐。该病主要是带毒种苗及园内感病间作物、杂草和蚜虫传毒媒介。幼嫩的试管苗对该病极敏感,感病后13个月即可发病。吸芽苗则较耐病,且潜  相似文献   

15.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棉花新病害“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田间观察、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棉花萎蔫综合症”病株于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发病。棉株一旦出现萎蔫症状,基本上不会再恢复正常。病株主要特征特性为:全株无病斑,叶片略微萎蔫并褪色,病株铃虚软,发育迟滞吐絮慢,病铃僵瓣糟絮瘪子。病株发病初期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病株在株高和果枝出生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发生早的病株幼蕾大量脱落;病株率越高产量越低,纤维品质也差;病棉子丧失发芽能力。转基因材料有部分发病,而其亲本几乎不发病;非转基因老品种没看到发病。种植发病株种子不会加重和提早其后代的发病。山西省和外省品种(系)都有发病,部分发病品种(系)还通过了区试新品种审定。发病情况和气象资料拟合分析表明,7—8月降雨次数较少和降雨量较少的气候年型发病较重;发病情况和田间小气候观测资料拟合分析表明,田间地膜下土面≥40℃的高温天数多时发生较重。还比较了该病和棉花其他病害的异同。其病株样本分离不到真菌性病原物。最后提出了棉花萎蔫综合症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期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我国白菜蔬菜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克隆、测序白菜类蔬菜不同变种的Chs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白菜类蔬菜Chs基因序列没有大于3 bp的插入/缺失,白菜类蔬菜Chs基因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基因,揭示出白菜类蔬菜之间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系统发育树将白菜类蔬菜分成2个分支:第1分支包括山东白菜、塌棵菜、雅安白菜、紫菜苔、重庆白菜和伊犁野生油菜,相对较进化;第2分支包括广西菜心、青菜、雅安黄油菜、芜菁和涪陵野生油菜,相对较原始。网状支系分析没有显示明显的星状结构,说明所选材料中没有白菜类蔬菜进化的共同祖先。网状进化式样分析表明供试的白菜类蔬菜间不仅存在树状的进化关系,还存在大量的非树状进化史。研究结果支持白菜起源的"分化起源"假说,认为现代栽培的白菜类蔬菜是由更加原始的祖先进化而来,在白菜类蔬菜进化史上存在较多的网状进化事件。  相似文献   

17.
棉花萎蔫综合症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询该病害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便为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提供基础依据。通过使用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的叶绿素仪SPAD-502,测试病株与正常株上部第一和第二节主茎叶和果枝第一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病株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正常株,随时间推移,其差别缩小。通过调查测量同品种(系)的发病株与正常株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发病早的植株株高和果枝数比正常株显著降低,发病较晚的,株高和果枝数比正常株有所降低但不明显;病株不论发病早晚,7—8月均表现为幼蕾大量脱落,这与棉花其他病害造成幼铃而不是幼蕾脱落明显不同。其次是病株大铃、小铃脱落增加及花朵减少。通过分别采摘收获病株和正常株的子棉并分别称重轧子计算,所有病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减产。通过将病株材料减产比例与其发病株率挂钩测算,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系)减产比例和其发病株率呈正相关(系数R=0.98),其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1.180+0.852X。通过对同品种(系)病株和正常株纤维作专业检测,结果表明:发病株纤维品质明显下降,尤以马克隆值下降幅度最大。说明病株棉铃的成熟发育进程发生变异。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发病棉株生理机制发生变异,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果枝减少,幼蕾脱落和幼铃脱落增加,结铃减少从而造成减产,还造成病株纤维成熟度下降;发病越早造成的影响越大,发病株率越高减产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植保站了解到,目前该省大部分玉米主产区已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大斑病,不同地块和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发生相对较重的肇州、林甸、双城、肇源、北安、肇东、富裕等地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10%~4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已接近100%;五常、木兰、爱辉、依安、龙江、集贤、密山等其它地区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在3%~10%之间,个别严重地块接近40%。目前病斑主要集中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且有往植株上部扩展趋势。发病品种主要有先玉335系列、郑单958、吉单519、鑫鑫1号等。分析发病主要原因有:(1)玉米密植栽培,导致田间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粗缩病又叫坐坡病,受气候、环境及人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在山东各夏玉米主产区的发生和为害越来越重。特别是2007年,我市35万亩夏玉米有近1/3不同程度受害,发病最严重的地块病株率高达95%以上。因此,探索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保持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20.
1 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特点1.1 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不一定平衡,但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源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这就使得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不及时采取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年时间,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年,病株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腐生生活,故常在常年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