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螫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venmartens)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其有别于其它螫虾的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额剑突侧沿,2条位于左右眼眶后缘。1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红螯螯虾个体在30g左右即达性成熟,水温在20℃以上就开始交配产卵,在繁殖季节内可多次抱卵孵化。体重50g亲虾抱卵量约300粒。卵粒形似粟,位于腹肢基部,共8束,每束约40粒。随着卵粒的胚胎发育,其颜色从奶黄色…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4、1995两年,多次进行红螯螯虾常温、恒温繁殖和室内外育苗试验。现将繁育实践及有关技术,扼要归纳,供同行参考: 一、繁殖习性: 红螯螯虾在自然条件下养殖,一年达性成熟。若在温棚内相对恒温养殖6个月以上,即可提前性成熟。我们发现最小性成熟个体21克,但抱卵极少,没有繁殖价值。红螯螯虾属热带——亚热带多次产卵、体外受精,抱卵孵化型的虾类。平均体重80克,其抱卵数平均622粒。抱卵量少,而且孵化期长达6~8周,所以不易形成大批量繁育种苗。但在闽西北自然条件一年可产卵繁殖2~3次;若恒温则不受季节限制,周年可  相似文献   

3.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周期对红螯螯虾繁殖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螯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自从 80年代末被开发利用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但至今尚未见有关光照对红螯螯虾影响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红螯螯虾抱卵、胚胎发育及虾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提高和完善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虾为我院人工繁殖并培育的亲虾及虾苗。亲虾体长 113~ 12 2mm ,体重 5 5~ 90g ;虾苗平均体长 2 2~ 2 5mm ,平均体重 0 5~ 0 6g。1 2 试验方法 :光周期L∶D分别为 0∶2 4,6∶18…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对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实验室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在室内采用温度和光照结合的诱导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2个月雌虾抱卵率达97.2%,三月上旬孵化出苗,平均出苗数为517尾,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和测量27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建立了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殖群体的平均体长、体重、性腺重及肝脏重的统计值,并利用抱卵量、抱卵指数等生态学参数建立性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雌虾体长在6.5cm~11.4cm之间,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21L3.343;观察到最大抱卵量为6...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8.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03,27(1):32-37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是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是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鳌虾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与其他淡水虾相比怀卵量较小,且不稳定.通常1~2龄性成熟虾抱卵量在100~500粒,平均200粒左右,2龄以上的雌虾抱卵量500~1000粒.在自然水域中克氏原鳌虾的交配产卵是由季节决定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有2个高峰期,产卵过程一般都是在洞穴中进行.抱卵虾孵化后,有护幼习性,幼虾脱壳3次后,才离开母虾营独立生活.因此,目前在生产上,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土池进行育苗,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11.
光照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文 《水产学报》2004,28(6):675-681
报道了不同光照时间长度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中主要生化成分积累的影响。实验共分5组,Ⅰ组为自然光照;Ⅱ组为光照L∶D=12∶12(即每天光照时间为12h),Ⅲ组为L∶D=14∶10,Ⅳ组为L∶D=16∶8,Ⅴ组为L∶D=18∶6。结果显示,红螯螯虾雌虾1个月及2个月的抱卵率、增重率、性腺指数、孵化率从Ⅰ组至Ⅴ组均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其中实验Ⅳ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61.54±2.09)%、(92.31±3.87)%、(29.48±0.51)%、(5.38±0.25)%和(46.99±3.15)%。与其它光照组相比,每只雌虾所抱卵卵重、平均抱卵量和平均单个卵卵重也以实验Ⅳ组为最高。在实验Ⅳ组受精卵中,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及主要氨基酸Leu、Arg、Glu均有显著增加。总脂在受精卵中所占的比重(干重和湿重),以实验Ⅲ、Ⅳ两组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延长光照时间不影响卵内中性脂和磷脂按一定比例积累,各组中中性脂的百分含量均约是磷脂的2倍。无论中性脂还是磷脂,C18∶1ω9、C18∶2ω6、C16∶0、C16∶1四种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光照Ⅳ组中C20∶4的含量较低,而C20∶5ω3和C22∶6ω3的含量则较高。结果说明,日光照16h对红螯螯虾繁殖较为适宜,可明显改善其繁殖性能和受精卵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在自然条件下成虾的雌雄性比、性腺发育、交配产卵和孵化特性,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测算出雌性克氏原螯虾全长(cm)、体重(g)与抱卵量之间数学关系式分别是y=0.0079x^4.5958(R^2=0.9658)和y=2.322x^1.4299(R^2=0.9620)。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变动范围为172~1158粒,平均为51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W)的变动范围为2~41粒/g,平均为2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的变动范围为47~80粒/cm,平均为63粒。  相似文献   

14.
红螯螯虾繁育和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螯螫虾,引进我国后被称为澳洲龙虾,原系澳大利亚的野生种类,1971年澳大利亚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外形酷似龙虾,是目前世界上优良的淡水养殖虾类之一。1990年6月广东省新会市牛湾镇从澳大利亚引进繁殖和养殖。我场1995年4月27日从广东省平山市水口镇引进150~200克/只亲虾554只,7~10厘米虾种86只(死10只),5月25日引进7~10厘米虾种1850只(其中死亡200只),雌雄比例1:1。现将试验观察情况初报如下:一、生物学特征红螫螯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亮虾属,一般个体100~20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体色里镶嵌色褐绿,头胸部和…  相似文献   

15.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1991~1992年对澳大利亚北方的热带大型虾红螯螯虾cheraxquadrinarinatus在室内进行了孵化实验。6个玻璃钢水槽放养40~190g的性成熟红螯螯虾10只/m2,雄雌比率1:2,水温保持在28±1℃。1991年采用自然光照,1992年控制光照。采用自然光照,每日光照不是12小时.月产卵率为15%;每日光照有12小时以上,月产卵率在35%以上。由于产卵高峰期在5~7月,故春季放养为时过晚。翌年,将光照由12月的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调节至2月的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且一直持续至7月。红螯螯虾产卵率随光照期的延长而提高,且产卵高峰期提前在3~5月,月产卵率高达50%。5月份以后,即使水温和光照期一直不变,产卵率将直线下降。所产卵数与雌虾个体规格呈正相关。40~190g的雌虾平均产仔虾7.3只/克体重,卵色用于预测卵的发育期。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2008年利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亲虾培育成活率84.3%;交配抱卵率81.6%;受精卵经孵化出苗率71.9%;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数5593尾;平均每只亲虾出苗125尾;每只抱卵虾出苗182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温刺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虾在冬季抱卵,并对卵及幼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8 d的加温刺激,在26℃下陆续观察到有虾抱卵,18℃以下未观察到抱卵虾,但该水温能促进雌虾性腺发育。雌虾经加温刺激后所抱卵在18℃,21℃和26℃下均能正常孵化出幼虾。18℃,21℃和26℃下孵化时间分别为(39.67±3.06)d,(28.33±2.52)d和(15.00±2.00)d,孵化所需时间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减少(P<0.05)。孵化的幼虾经45 d养殖后,在18℃,21℃和26℃下体长分别为(1.90±0.25)cm,(2.73±0.38)cm和(3.78±0.70)cm,体重分别为(0.223±0.100)g,(0.688±0.331)g和(2.145±1.272)g。18℃,21℃水温下的幼虾在此生长阶段为非异速生长(b=3),26℃水温下的幼虾为异速生长(b>3)。在3种温度下,幼体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加快(P<0.05)。  相似文献   

20.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7):54-56
应尽量选择个体健壮、体表光滑、无病害、无伤残及营养状况良好的成虾作为亲虾。从理论上讲淡水红螯螯虾在温度、营养、水质等条件都适宜的条件下,1年内可以多次产卵,最多可达4次,但这要看其体质能否承受。体质差的亲虾,虽然能怀卵,但卵不能很好发育或发育时间很长,影响到产卵次数。所以要特别注意亲虾的选择。雌雄比例为4~5:1。如果雄虾比例过大,因其好动,有时对雌虾抱卵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