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研究2种来源的植酸酶对5种常用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体外降解效果,试验采用体外试验方法,在温度37℃和p H值5.5条件下,在5种原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不同来源的植酸酶。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原料中植酸磷含量差异较大,2种植酸酶水解玉米、豆粕、棉粕和麸皮240 min降解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植酸酶Ⅰ水解菜籽粕240 min降解率极显著高于植酸酶Ⅱ(P0.01)。说明毕赤酵母源植酸酶降解5种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总体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源植酸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NSP酶对植酸酶降解植酸效率的影响。试验以肉鸡常用豆粕为研究材料,设6个处理,试验Ⅰ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试验Ⅱ组添加0.5FTU/g植酸酶,试验Ⅲ、Ⅳ、Ⅴ、Ⅵ组分别在试验Ⅱ日粮基础上添加纤维素酶20U、果胶酶20U、木聚糖酶20U、复合酶(7U纤维素酶+7U果胶酶+7U木聚糖酶),比较不同处理植酸磷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与不添加任何酶比较,添加植酸酶、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6.98%、37.06%、37.67%、38.20%和38.28%。与仅添加植酸酶比较,植酸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纤维素复合酶对豆粕中植酸磷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0.10%、0.87%、1.55%、1.64%。此结果说明,NSP酶能够提高植酸酶降解植酸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兴会 《广东饲料》2000,9(4):30-31
前言自1991年荷兰首次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商品植酸酶以来 ,植酸酶的应用一直是饲料工业的热点。现在 ,植酸酶替代无机磷饲料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1999年全球经植酸酶处理的饲料已达5500万吨。事实证明 ,畜禽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不仅可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 ,减轻养殖业带来的磷污染 ,保护环境 ,还可改善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效果 ,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本文主要简述植酸对猪营养代谢的有害作用 ,植酸酶对猪饲料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和酶他富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植酸与猪的营养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 ,麦麸 ,棉粕和菜粕 ,植…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24):32-35
试验旨在研究对比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影响,从而评定棉酚降解酶对棉籽粕脱毒的效果。利用棉酚降解酶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对棉籽粕分别进行酶解与固态发酵。检测原棉籽粕及处理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与营养物质的含量及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棉籽粕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游离棉酚的含量与原棉籽粕相比极显著降低,棉籽粕的脱毒率为92.67%,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脱毒率上升了4.46%,经棉酚降解酶酶解后及热带假丝酵母ZD-3发酵后的棉籽粕,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未检测到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蛋白质的现象。棉酚降解酶可以很好的代替热带假丝酵母ZD-3应用于棉籽粕的脱毒,同时棉酚降解酶酶解脱毒较热带假丝酵母ZD-3固态发酵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5.
生长猪添加植酸酶对植物性蛋白饲料磷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个3×3拉丁方设计对12头平均体重(42±5)kg杜×长×大阉猪进行消化试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000 U/kg的植酸酶,评定植酸酶对菜籽粕、棉籽粕植酸磷和总磷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菜籽粕、棉籽粕中植酸磷消化率与植酸酶的添加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01).当植酸酶添加量分别为945U/kg和873 U/kg时.菜籽粕、棉籽粕中植酸磷消化率达到最优.(2)菜籽粕、棉籽粕总磷消化率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3)植酸磷的消化率与总磷表现消化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6.
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500、1000、1500U/kg),研究在不同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条件下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植酸磷的降解率与植酸酶添加量的关系为1500U/kg>1000U/kg>500U/kg。饲料中添加500U/kg植酸酶可分解70%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000U/kg植酸酶可分解85%左右的植酸磷,添加1500U/kg植酸酶可分解93%左右的植酸磷。1500和1000U/kg组植酸磷的降解率在催化3h后基本趋于平缓,500U/kg组植酸磷降解率在催化4h后趋于平缓。在20~40℃范围内,植酸磷的降解率随催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pH值1.5~6.5范围内,植酸磷降解率有两个高峰点,分别出现在pH值为2.5与5.5,在pH值为6.5时,各组饲料中植酸磷的降解率最低。在大口黑鲈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对大豆分离蛋白中植酸的酶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乃松 《饲料工业》1999,20(11):41-43
在不同的温度、pH 值、酶量的情况下,用目前常用的一种植酸酶在体外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中的植酸, 采用间接测铁法测定酶解前后样本中植酸的含量, 从而得出该植酸酶在不同条件下酶解植酸的活性。在温度为55℃、pH 值为2.5 或5 .5 的条件下最强。在此条件下,当酶使用量为1 500U/kg ,酶解时间为45min 时,能将大豆分离蛋白中的植酸分解率达到80.84 % 。从中揭示了所使用的植酸酶在不同条件下的酶活规律,为有效使用该植酸酶于不同的动物饲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新型植酸酶的酶学性质、酶解效率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该新型植酸酶的耐酸性、耐温性以及制粒后酶活留存率三方面评估其酶学性质,并运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评价该新型植酸酶的酶解效率,同时进行动物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新型植酸酶的耐酸性能、耐温性能以及制粒存留率均优于普通植酸酶;以玉米豆粕为底物进行仿生消化评估,磷消化率显著提高至82.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试验1组(常规配方)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新型植酸酶后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0.14%、0.47%、1.04%;在试验1组的基础上替代普通植酸酶同时减少5 kg磷酸氢钙用量组的平均蛋重显著增加0.59%,平均蛋重较对照组增加0.37 g/枚;该新型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蛋鸡日均采食量但对破蛋率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该新型植酸酶酶学性质及应用效果优于普通植酸酶,对饲料中的植酸具有很高的酶解效率和较好的酶学性质,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其可提高蛋鸡产蛋率和平均蛋重,降低日粮中磷酸氢钙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取0、500、1000、1500 U/kg和2000 U/kg 5种不同浓度梯度的植酸酶,分别对豆粕、玉米蛋白粉、菜籽粕、棉籽粕和小麦粉进行植酸酶预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植酸酶的酶效率和最佳处理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植酸酶浓度上升,植物性原料中的植酸磷含量逐渐减少,有效磷含量逐渐增大,酶效率逐渐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1464 U/kg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植酸酶处理浓度,酶效率约为91.12%。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环境下活性变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对肉仔鸡消化道内pH环境以及蛋白质水解酶对黑曲霉植酸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酸酶为酸性植酸酶,最适pH为5.5。该植酸酶对pH环境和蛋白质水解酶较为敏感。当环境pH远离其最适pH时其活性迅速下降,且大部分酶活损失发生在30 min内,然后趋于稳定。在pH3.0和pH6.0条件下,加入胃蛋白酶和胰酶后,植酸酶活性亦进一步迅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但与胃蛋白酶相比,胰酶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更大。从植酸酶在14、28和42日龄肉仔鸡胃和小肠稳定性的研究可以看出,植酸酶在胃存留率分别为42%、40%和49%,在小肠内的存留率仅19%。植酸酶在胃内的稳定性好于小肠,小肠内环境不利于植酸酶存活。植酸酶活性受肉仔鸡消化道pH和蛋白酶的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作为一种畜禽饲料添加剂,能有效地将植酸磷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状态下,植酸与不同的阳离子或蛋白质结合在一起,限制了日粮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日粮中高水平的植酸含量成了限制家禽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悉尼大学的试验证明:植酸可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通过在日粮中添加酶他富植酸酶可得到有效改善。其它大量的试验也验证了酶他富不仅可促进植酸磷的消化吸收,还可促进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 植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籽实中。在亚洲国家由于饲料大量使用籽实加工副产品,致使家禽日粮中植酸磷很高,如家禽日粮中10%的米糠可使日粮中植酸磷含量增至0.35%~0.4%,最近的研究表明米糠中的磷家禽完全不能吸收。本文主要综述:1)植酸磷的水解和酶他富对植酸磷以及其它矿物元素如Ca、Zn和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2)酶他富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基于在一定的条件下植酸酶酶解底物(植酸钠),游离出磷和肌醇。游离出磷量的多寡反映出酶活的高低。测定磷的方法应用较多的为钼黄法和钼兰法。钼黄法因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颜色稳定,干扰物质相对较少而成为测定低含量磷的经典方法。钼兰法其测定条件及还原剂的选择已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微量磷测定中得到应用。钼黄法和钼兰法应用于植酸酶活性的测定,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植酸钠及植酸酶的存在,改变了方法的测定条件。而酶提取溶剂的选择也是影响测定成败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上述因素的引入给测定方法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复合固态发酵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以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进行固态厌氧发酵,每隔12 h采样1次(其中粗蛋白质测定为每隔24 h采样1次),共发酵72 h。结果表明,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均能有效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使酸度增加;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有效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水苏糖和棉籽糖含量,棉籽粕中单宁及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而对游离棉酚及植酸的降解能力有限。由此可知,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通过提高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及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性蛋白酶对菜粕品质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酶解料水比、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菜粕蛋白品质和硫甙降解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中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菜粕的最佳条件是酶添加量125U/g、料水比1:1.2、酶解时间48h、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菜粕经酶解后,小肽含量从33.54mg/g提高到137.26mg/g,比原菜粕提高了4.09倍;硫甙含量从50.94μmol/g减少到26.31μmol/g,比原菜粕降低了48.34%。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生长猪消化道环境,以玉米、豆粕和菜粕为植酸磷的载体,考察了不同酸源对微生物植酸酶体外释放植酸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外近似体内条件下(37℃、2.5h、pH值3~6),酸梅粉和植酸酶(500U/kg)联用释放不同饲料中的植酸磷比例最大,其次是柠檬酸,盐酸最低。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 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 000和1 200 U/g)和植酸酶(500、1 000、1 500、2 000、2 500和3 000 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 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 000 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 000 U/g,植酸酶为1 500、2 000和2 500 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 01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 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 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 940 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 U/g和2 010 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 U/g和1 940 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 U/g、木聚糖酶950 U/g、纤维素酶900 U/g、植酸酶2 500 U/kg。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与米糠粕间的组合效应,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秆与米糠粕按100:0(RBM0)、75:25(RBM25)、50:50(RBM50)、25:75(RBM75)、0:100(RBM100)的比例组合后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在产气特性方面,随着米糠粕比例的增加,12,24,48 h累计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HM)和产气速率(B)逐渐增大,而体外延滞时间(Lag)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2)在体外发酵12,24,48 h时,当米糠粕占2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产气量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5)。3)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最大,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当米糠粕占2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DMD产生最大的组合效应(P<0.05);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NDFD、ADFD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5)。4)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组合体外发酵48 h的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最低。5)48 h累计产气量、产气速率与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灰分(Ash)以及中性洗涤可溶物(NDS)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半纤维(HC)以及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NDS/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理论最大产气量与DM、CP、Ash、NDS显著正相关(P<0.05),与NDF、ADF、OM和HC显著负相关(P<0.05);Lag与NDS/CP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产气量及干物质降解率的组合效应方面来看,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最优组合是75:25;从纤维降解率的组合效应方面来看,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最优组合是25:7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移动尼龙袋法、原始的三步体外法和改进的三步体外法测定了不同产地10种饲料的瘤胃非降解蛋白(R UP)小肠消化率,并对体外法测定结果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做相关分析,旨在研究产地对不同饲料RUP小肠消化率的影响及寻找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饲料RUP小肠消化率的简便方法。试验材料选用不同产地豆粕、葵花粕、棉粕、菜粕、芝麻粕、大麦、麦麸、玉米、米糠、米糠粕。选用3头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奶牛(体况良好,体重相似),瘤胃降解试验和移动尼龙袋试验均采用3×3拉丁方设计。结果表明:产地对豆粕、芝麻粕、大麦、麦麸、米糠粕、玉米RUP小肠消化率有影响。改进三步体外法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结果强相关(R2=0.8089,P<0.05)。改进的三步体外法替代移动尼龙袋法测定R UP小肠消化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