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播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寒冷,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短,目前绝大多数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此种植均表现为籽实成熟差(或无籽实)和水分含量过大,严重影响青贮饲料品质。该地区也种植个别极早熟籽实玉米品种,但植株矮小,地上生物产量低。把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混播混收,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还可以收获较多的玉米籽实产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从而促进乳酸发酵,改善青贮饲料品质。通过对3个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品种进行间行混播混收和同行混播混收试验,探讨了混播对不同品种玉米生育阶段、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对于各品种玉米生育阶段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混播显著提高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应用Milk2000指数进行品质和产量综合评价,结果为:间行混播>同行混播>海玉8号>中原单32>东青1号。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之间以及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混播对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中原单32、海育9号和高值扁豆(Dolichos lab L.cv.Highworth)为材料,设3个不同混播比例,即中原单32和海育9号、中原单32和高值扁豆均以1:1,1:2和2:1比例进行混种混收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北部积温较低地区,中晚熟玉米和早熟玉米以2:1比例混播,鲜草产量和可溶性总糖(WSC)含量最高;以1:2比例混播,营养品质最好。在黑龙江省西部和中南部积温较高地区,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以1:2比例混播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随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秣食豆混播比例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3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09%,比同一种植密度单播提高19.67%。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了28.71%。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的处理得分最高,综合青贮品质最佳;其次是种植密度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2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Zea may)产量、青贮后营养品质和发酵质量的影响,提高青贮玉米综合利用价值,以青贮玉米国审品种北农青贮3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传统灌溉量(2250?m3·hm?2,?W1)、节水10%(2025?m3·hm?2,?W2)和节水20%?(1800?m3·hm?2,?W3)?3个灌溉水平;传统施氮量(420?kg·hm?2,?N1)、减氮10%?(378?kg·hm?2,N2?)和减氮20%?(336?kg·hm?2,?N3)?3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效果比较分析,并对相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水量为2025?m3·hm?2、施氮量为378?kg·hm?2?(W2N2)的组合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22.78?t·hm?2),与传统水肥用量(W1N1)相比增产5.02%,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P?<0.05).青贮料经袋式青贮周年保存后,?W1N1、W2N2和W2N3处理干物质损失率均低于1.0%.不同水氮处理对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粗脂肪含量影响不大.经长期保存的青贮料pH稳定在4.0左右,相对饲用价值为136.04~164.35,乳酸含量为3.33%~4.34%,乙酸含量为1.63%~2.29%.节水减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乳酸含量,其中W2N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W2N2和W3N3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综合青贮玉米产量、干物质含量损失率和青贮品质等参数,本研究条件下理想水氮处理为W2N2,在该处理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Zea may)产量、青贮后营养品质和发酵质量的影响,提高青贮玉米综合利用价值,以青贮玉米国审品种北农青贮3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传统灌溉量(2 250 m3·hm?2, W1)、节水10% (2 025 m3·hm?2, W2)和节水20% (1 800 m3·hm?2, W3) 3个灌溉水平;传统施氮量(420 kg·hm?2, N1)、减氮10% (378 kg·hm?2, N2 )和减氮20% (336 kg·hm?2, N3) 3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效果比较分析,并对相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水量为2 025 m3·hm?2、施氮量为378 kg·hm?2 (W2N2)的组合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22.78 t·hm?2),与传统水肥用量(W1N1)相比增产5.02%,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影响显著(P < 0.05)。青贮料经袋式青贮周年保存后, W1N1、W2N2和W2N3处理干物质损失率均低于1.0%。不同水氮处理对青贮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和粗灰分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对粗脂肪含量影响不大。经长期保存的青贮料pH稳定在4.0左右,相对饲用价值为136.04~164.35,乳酸含量为3.33%~4.34%,乙酸含量为1.63%~2.29%。节水减氮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乳酸含量,其中W2N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W2N2和W3N3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 < 0.05)。综合青贮玉米产量、干物质含量损失率和青贮品质等参数,本研究条件下理想水氮处理为W2N2,在该处理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20万株/hm^2、7.95万株/hm^2及9.7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混播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的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试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2个混播组合的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淀粉含量、粗灰分含量与组合内品种单播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各密度下,混播组合1(中原单32+东青1号+吉饲9号)的粗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组合内品种单播处理,其中在密度为7.95万株/hm^2时粗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期青贮玉米混播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在该地区种植的大多数晚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尚未达到适宜收获期就被迫收获,造成籽实成熟度差,营养物质含量低,严重影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而大多数早熟的玉米品种虽籽实成熟度较好,但生物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将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品种以混播方式进行种植,晚熟品种可保证较高的生物产量,早熟品种可提高籽实产量,从而改善青贮品质,达到稳产优质的目的.以晚熟玉米品种中原单32和4个早熟玉米品种龙单13、龙单8、海育9号及海育8号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进行单播及混播试验,探讨混播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对于各品种玉米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混播显著提高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P<0.05);应用Milk 2000粗饲料评价指数分析,中原单32与海育9号的混播组合评价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
12.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灌溉次数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极显著提高(P <0.01),灌溉3次产量可以增加6倍。灌溉处理青贮玉米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碳水化合物(WSC)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MILK 2006奶吨指数8%~11%(P <0.05),与对照相比奶亩指数差异极显著(P <0.01),奶亩指数提高了2.4~5.8倍。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青贮玉米栽培管理中,适当予以灌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混合饲草青贮质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单播后青贮为对照(CK),设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1∶1(D1)、1∶2(D2)、1∶3(D3)、1∶4(D4)4个混播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后测定各处理营养成分、发酵质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混合饲草青贮后,干物质损失率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降低(P<0.05);CK 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D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P<0.05);D1处理乙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青贮(P<0.05),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能有效延长有氧稳定性时间,在暴露环境下不易发生二次发酵。综合有氧稳定时间和发酵质量,建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的混播比例为1∶1时混... 相似文献
14.
15.
收获时间对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单、混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验证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间作及其青贮利用的可能性,研究了饲用高粱拔节后期不同收获时间(2007年9月12日、9月21日和9月28日)对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单贮及混贮的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不佳;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差异不大,均能调制成优质青贮饲料.随收获时间的推迟,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变化不明显,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与此相反,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有所改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上升.总之,饲用高粱拔节后期适宜青贮的持续时间较长;野生大豆与饲用高粱间作、混合青贮不仅不会降低青贮发酵品质,而且能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东陵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化验分析和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施入氮、磷、钾、锌肥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青贮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青贮玉米的过程中,追施氮肥或磷肥可以提高鲜、干草的产量达到40%~50%;如果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效果可以达到最佳,而不应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之一,推广种植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青贮玉米生产状况,有必要对其品种、产量及与品质有关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表明,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宁夏、四川、浙江和福建分布较少;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至少有68种,其干物质产量为16.1~28.5t/hm2,粗蛋白质(CP)含量为7.69%~8.42%,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分别为55.30%~84.99%和30.34%~49.31%。该结果有助于指导我国奶牛养殖户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也可为我国各地区制订青贮玉米种植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东陵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室内化验分析和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氮、磷、钾、锌肥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青贮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种植青贮玉米的过程中,追施氮肥或磷肥可以提高鲜、干草的产量达到40-50%,如果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效果可以达到最佳,而不应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冀西北农牧交错区适宜的播种时期,以2个青贮玉米品种(中原单32、豫青贮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月15日(T1)、4月30日(T2)、5月20日(T3)、6月10日(T4)、6月30日(T5)5个播种时期,探究不同播期处理对各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各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原单32在4月30日(T2)播期鲜草、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167.57、54.12 t/hm2,其株高、茎粗分别为270.33、2.52 cm,为一级品质品种。粒期气温日较差对株高影响最大,呈极显著相关;苗期气温日较差对茎粗、鲜重产量及生物产量影响最大,呈极显著相关,日均温与气温日较差对中原单32品质影响较大。豫青贮23在4月30日(T2)播期鲜草、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200.09、73.58 t/hm2,其株高、茎粗分别为346.00、3.01 cm,为三级品质品种。穗期日均温对株高影响最大,呈显著相关;苗期气温日较差对茎粗、鲜重产量及生物产量影响最大,呈极显著相关,豫青贮23淀粉含量受气候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