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适宜的的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80头泌乳中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中草药添加剂1组、中草药添加剂2组,中草药添加剂3组,对照组不饲喂中草药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1组、中草药添加剂2组和中草药添加剂3组,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120g、150g、180g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34%、9.47%和8.73%,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之间,试验2组产奶量最高,综合考虑产奶量增加量和中草药添加剂成本,试验2组较为理想,本实验中本种草药添加剂每天每头添加150g较为适宜.可见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补饲中草药添加剂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取高产奶牛20头,根据乳酮阳性,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浓度分为健康牛,亚临床酮病牛和临床型酮病牛。将试验奶牛分4组,每组5头,Ⅰ组为亚临床酮病给药组,Ⅱ组为临床酮病给药组,Ⅲ组为酮病未给药对照组,Ⅳ组为健康未给药对照组。再给“酮病制剂1号”前后测定各组奶牛泌乳量、血浆β-羟丁酸及血糖指标。结果表明:“酮病制剂1号”使产后酮病奶牛泌乳量增加不显著(P〉0.05);给药后,亚临床酮病Ⅰ组与临床酮病Ⅱ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显著降低(P〈0.01),血糖浓度显著增加(P〈0.01);未给药酮病Ⅲ组和对照Ⅳ组奶牛血浆β-羟丁酸和血糖给药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酮病制剂1号”通过降酮升糖的途径发挥防治奶牛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奶牛饲喂对比试验,验证奶牛专用中草药保健型饲料添加剂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及增进奶牛健康的作用.结果表明:奶牛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3%(试验Ⅰ组)、0.6%(试验Ⅱ组)和0.9%(试验Ⅲ组)的复方中草药保健型饲料添加剂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饲料利用率,增进奶牛健康具有显著的作用.①随日粮中草药保健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日均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89%、3.30%、8.82%,其中试验Ⅲ组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P<0.05);②全期各组精饲料消耗量随日粮中草药保健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Ⅰ、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1);③乳脂肪、蛋白、非脂固形物等质量指标均符合国标GB 19645-2005(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④试验后期除对照组检出1例隐性乳房炎外,其它各组奶牛均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过瘤胃脂肪对泌乳早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高产荷斯坦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头。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200g、300g和400g过瘤胃脂肪;Ⅳ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20d。在饲喂前、饲喂后10d和20d检测试验奶牛血浆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Ⅲ组血糖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变化均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过瘤胃脂肪能提高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5.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14头荷斯坦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试验组从围产前期开始至产后1个月内每天每头饲喂10 g过瘤胃氯化胆碱,测定所有供试牛产后第1个泌乳月内日均产奶量;同时分别在产前1周、产后24 h、产后1、2、3、4周共6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清中血糖、D3 羟丁酸、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包括高密、低密、极低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的奶牛产后第1个月内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7%(P>0.05);围产期及泌乳初期血糖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D3 羟丁酸含量降低(P>0.05),血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围产期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能缓解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预防酮病,帮助奶牛快速恢复健康,提前进入产奶高峰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复合添加剂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根据产奶量、胎次、体重等相近的原则选择40头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按每头牛每天精料量的0.5%、0.8%、1.0%添加复合饲料添加剂。试验期45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35d,测定产奶量、乳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对乳成分基本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结合成本考虑,以精料的0.5%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张肇富 《饲料研究》1999,(12):25-25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用黑白花奶牛做的2个实验中,在围产期(产前、产后时期)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烟酸,随后检查产奶量和酮病发生情况。在第1个实验中,将20头奶牛分成2组,实验组每头牛产前每天接受6g烟酸,连续2周,产后每天接受12g烟酸,连续4周;对照组不给烟酸。在第2个实验中,将40头奶牛分成4组,每组10头,1组作为对照,其它3组在产后每头牛每天分别供给3、6及12g烟酸,连续10周。在上述2个补充烟酸组中,产奶量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乳中成分没有多大改变,血清葡萄糖浓度增高,血液和血浆β羟丁酸(BHB)…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体况、预产期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3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50和3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周,正饲期6周。奶牛产后每周采集1次饲料样、血样和奶样,测定其干物质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围产期奶牛产后产奶量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产奶量分别增加5.1%和10.6%,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期奶牛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62.7%和76.6%,但对乳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奶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低水平分别为29.0%和35.1%,血清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围产期奶牛中草药添加剂添加量为300 g/d,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和血中NEFA含量,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奶牛产后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的生产性能及生殖激素等指标的影响。按照预产期、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围产前期荷斯坦奶牛,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300 g/d的复方中草药制剂,从产前21 d到产后21 d连续添加,正式期42 d。结果表明:(1)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而产前7 d至分娩,Ⅱ组、Ⅲ组、Ⅳ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Ⅰ组高9%、20%、7%(P0.05),且Ⅲ组比Ⅱ组和Ⅳ组分别高出9%和11.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组围产期奶牛的日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Ⅲ组、Ⅳ组奶牛的日平均产奶量较Ⅱ组分别提高了5%和6%(P0.05),但Ⅲ组、IV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0.46%、0.48%、0.53%(P0.05),乳糖含量分别提高0.02%、0.08%、0.12%(P0.05);Ⅲ组和Ⅳ组奶牛乳蛋白率分别提高0.08%、0.07%(P0.05)。(3)复方中草药对奶牛血清中E2、FSH、LH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能缓解由E2剧烈变化引起的生理应激。由此可见,中草药复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质,且能调节生殖激素,稳定产后生殖机能恢复。且每头以200 g/d剂量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具有促进奶牛泌乳功能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根据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和奶牛的生理特点研制出中草药配方,添加在奶牛饲料中,并进行奶牛60 d的增乳试验,通过测定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等,以确定中草药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研制的中草药添加剂能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78和2.04 kg,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分别提高0.30和0.1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平均每头多收入4.77和3.50元。  相似文献   

11.
1饲料因素 饲料是奶牛产奶量的决定因素。饲料应以青绿饲料,优质干草为基础,营养不足部分用精料和添加剂来补充。黑龙江省因气侯原因奶牛青饲料一般不足,所以青贮饲料应常年不断。近年来通过青贮玉米的种植和饲养对比,每头牛每年饲喂青贮比不饲喂青贮的产奶量多1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胆碱(RPC)对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0头年龄、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25 g/d和50 g/d RPC,饲喂期从产前3周至产后3周,共42 d。结果表明:Ⅱ组产奶量在产后1~8周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在产后第2周,Ⅲ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Ⅱ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含量低于Ⅰ组(P0.05);产后第1周和第2周,Ⅱ组的β-羟丁酸、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粮中添加RPC可以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P0.05),显著缩减奶牛空怀天数(P0.05),也对产后初次配种时间的缩短和配种次数的降低有影响。日粮中添加RPC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对血液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产生有利影响,本试验条件下RPC最佳添加剂量为每头牛25 g/d。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奶牛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并治疗,笔者随机选取该牛场39头奶牛,检测牛群酮病和血液生化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饲喂大量青贮的奶牛均患有Ⅲ型酮病,血液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含量降低,β羟丁酸含量升高(P0.01),钾离子(K~+)、氯离子(Cl~-)含量显著降低(P0.05),尿液pH值偏酸,产奶量较低。采用减少围生期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奶牛产后口服丙二醇500 g/d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随机选取其中12头奶牛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奶牛酮病率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且与治疗前比差异极显著(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说明饲喂大量青贮饲料会导致奶牛发生Ⅲ型酮病,并伴发肝脏功能受损、能量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还易诱发低钙血症,造成牛场经济损失。通过合理控制饲料中青贮含量和口服丙二醇,可有效预防Ⅲ型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5~9月长三角地区56个牧场的乳样,记录奶牛胎次及产奶量数据,并采用FOSS乳品多功能分析仪和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中的BHB(β-羟丁酸)、各乳成分含量及体细胞数(转化成体细胞评分),根据乳中BHB含量将牛只分为酮病低风险组、酮病中风险组和酮病高风险组,研究酮病对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产奶量差别较大,酮病高风险组奶牛产奶量显著低于酮病低风险组奶牛(P0.05);(2)不同BHB含量的奶牛乳成分差别非常大:1胎奶牛酮病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酮病高风险组,2胎牛只酮病高风险组乳脂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牛只乳蛋白率均呈现为酮病高风险组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酮病高风险组牛只的体细胞评分(SCS)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P0.05);(3)3胎及以上奶牛的中、高酮病风险头数占比高达30.11%,分别比1胎和2胎牛只高出10.65个百分点(P0.05)和6.98个百分点(P0.05)。说明酮病会显著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性能和初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预产期和上一个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常规日粮,在常规日粮基础上,处理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添加50、150 g/d·头和300 g/d·头剂量的复方中草药,饲喂时间为产前21 d至产后21 d,共42 d。试验结果表明,从产前7 d到分娩,处理Ⅰ组、Ⅱ组和Ⅲ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11、1.98 kg/d和2.44 kg/d(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围产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改善初乳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处理Ⅲ组的饲喂效果最好(P0.05)。因此,在奶牛围产期饲料中补充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以300 g/d·头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丙酸镁对泌乳早期奶牛体况、泌乳性能和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6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丙酸镁50,100和150 g/d,研究丙酸镁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血液代谢参数和尿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丙酸镁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添加丙酸镁100和150 g/d对产乳量、饲料转化效率、体况及代谢参数有改善,该二处理组产奶量、饲料转化效率、体况评分、能量平衡、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酮浓度(除100 g/d组产后7 d测定值与50 g/d组无显著差异外)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 g/d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丙酸镁适宜添加量为100 g/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饲喂微生物发酵后的发酵湿料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全群泌乳期奶牛,按试验目的均匀分为4组,分别为新高产空白组(1组)、新高产试验组(2组)、中低产空白组(3组)、中低产试验组(4组)。新高产试验组(2组)和中低产试验组(4组)每头牛每天饲喂2kg的发酵湿料,新高产空白组(1组)和中低产空白组(3组)不饲喂发酵湿料。[结果]发酵湿料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产奶量有明显影响(P<0.05);新高产试验组(2组)奶牛采食量高于新高产空白组(1组);粪筛数据显示,试验组与空白组相比,粪筛第一层比例普遍低2.80%~4.89%。[结论]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饲喂发酵湿料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及其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泌乳奶牛在同一日粮和各种饲料等量饲喂的情况下,两个试验组混合精料中分别添加2%的601型和602型添加剂预混料,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其中601添加组每头试验牛每天增产鲜奶0.70公斤,提高产奶量3.68%;602添加组每头牛每天增产1.13公斤,提高产奶量5.95%。两试验组牛(每组8头)在试验期内比对照组增收247.68元和623.81元。与初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丙酸钙对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2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个泌乳期305 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丙酸钙100、200、300 g/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丙酸钙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200、300 g/d组产奶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300 g/d组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300 g/d组尿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丙酸钙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20.
2015年8月至10月,在富农牛羊养殖基地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加入奶牛饲料中饲喂奶牛,观察奶牛产奶量及质量的变化。一个多月的试验表明:将该饲料添加剂饲喂奶牛后,奶牛明显地增加了产乳量,产奶量提高了12.6%~17.26%,并且改善了牛奶的品质。使用该饲料添加剂对奶牛还具有保胎、驱虫和防病等效果,对饲料还可防止其霉变。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2.29%,粗脂肪为2.66%、钙含量为1.8%、磷含量为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