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乡优 236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 236 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千乡 654A 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于 2021 年 9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选育经过、产量等特征特性、栽培管理、制种方法进行介绍,为该品种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聚两优53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用两系不育系RGD-7S和水稻恢复系汕恢53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好,2023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20088。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示范表现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泰丰优 1090 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泰丰 A 与自育的恢复系安恢 1090 配组而育成的中籼早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米质优等特点,2022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 20220018。  相似文献   

4.
杨波  刘洁  江青山  袁小珍  韩东  付强  付唯  陈琳  李耘 《中国种业》2023,(11):127-129
宜优 1611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与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适口性好、丰产稳产等特点。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00009,适宜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22 年获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特等奖,2023 年被四川省遴选为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宜优 161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川优536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345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36杂交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9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90003)。为了促进川优536的推广应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宜香4245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4245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香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9004)。宜香4245是宜字头公司独家开发的优质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200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米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已成为榕江县农业主管部门指定的水稻粮食增产工程和  相似文献   

7.
9516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花粉量足、容易制种、杂种优势强等特点。由其与协青早不育系配制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9516,于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杨再深  车崇洪 《种子》2017,(9):114-116
锦香优139系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铜仁市科学院选育的恢复系TR 139与贵州友禾种业选育的不育系锦香A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10.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新稻10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稻10号,中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6号为母本,与品质优、抗病性好的自育品系新稻8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1~2003年先后参加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2004年先后分别参加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F两优6876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系不育系F168s作母本、优质恢复系R847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29。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其在信阳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Q 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其自育抗倒、高产、优质不育系全 151S 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米质优、抗性好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水稻组合,2019 年通过国家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亲本选育过程及在南方基地的安全、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泸优6169是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泸香618A为母本与自选优异恢复系乐恢6169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三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28)。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万优6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万优6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万8A与自育恢复系万恢66配组育成的中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4005),该组合产量高,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株高、株型适中,适宜重庆市海拔800m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徐黎峰 《中国种业》2019,(11):68-70
蓉7优523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7A和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恢复系绵恢523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37。  相似文献   

16.
千乡优220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于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陈军 《中国种业》2023,(9):143-146
缘两优晶香丝苗是由安徽兆和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缘88S与恢复系晶香丝苗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具有品质优、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好、易制种等优点,于202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221029,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作中稻推广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和高产直播栽培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川谷优1378是贵州省铜仁科学院用自育的三系恢复系R1378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谷A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迟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016年3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6003)。对川谷优1378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212A为母本、P025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等优势。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12,2017-2020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的引种备案,2022年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2192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嘉丰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种子世界》2013,(2):63-6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08 品种名称:宜香4245 选育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