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月5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农机发〔2020〕2号)。短短20天时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就由部署升级到实操阶段,也标志着中央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体系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按照《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日前,吉林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21年该省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2800万亩;新建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7个,总量达到15个;新建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30个,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保护性耕作今年是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第一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的资金,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4000万亩,主要用于支持秸秆覆盖免耕作业补助。目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政策、机具、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将高质量完成今年的4000万亩的目标任务,实现良好开局。这成为今年东北春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202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赤峰市作为行动计划的一部分,2020年完成保护性耕作39万亩.为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以及土地经营者、农机手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赤峰市农机推广中心对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自2020年起,国家将在东北四省(辽、吉、黑、蒙)全面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实施规模达到1.5亿亩。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也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总结十几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的经验、认识和感受,深入分析、领会国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的宗旨和目的,分享以下4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推广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上升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从2020年开始,在东北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这是一项具有持久性的战略攻击战,政府和农业、农机推广机构等都担负着引领指导推广的重任。笔者在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和考察期间,对美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和效果同他们政府、农业机构的认识及做法进行了了解,他们的经验值得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2月25日,由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机化协会携手"e联农机"举办的测亩易杯"2020年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网上推荐活动结束。最终,按照权重综合计算统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护好东北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农机在抗击新冠肺炎、保障农业生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等十大新闻火热"出炉"。  相似文献   

8.
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机化协会携手"e联农机"举办的测亩易杯"2020年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网上推荐活动结束。经过层层筛选,得出2020年农机化十大新闻最终结果。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保护好东北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启动实施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作为黑土地保护战略的政治任务,在全省46个重点县全面推进,今年保护性耕作面积将扩大到2800万亩.我们突出扛责任、夯基础、抓落实、重实效,保护性耕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0年2月25日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农机发[2020]2号),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以“免耕或保护性耕作并且土壤风蚀”为主题,检索至2020年底公开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田间试验均来自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田,研究方法以集沙仪野外测量为主;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对土壤风蚀方面的研究占比较少,产量效应一直是保护性耕作的研究重点;综合相关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71.2%;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土壤风蚀具有普遍性,少量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不能减少农田土壤风蚀量。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覆盖还田和玉米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目前主要的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重点对比分析了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种床整备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及配套装备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围绕种床整备、高速精量排种、智能电驱排种、播深智能控制、垄作免少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花雨亭  许紫良  程利 《农业工程》2021,11(11):20-22
长期以来,对黑土地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和传统高强度的土壤耕作,使得黑土地逐渐变硬变薄,出现了严重的土壤退化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迫在眉睫,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地上的应用效果和推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在农作物增产增收、黑土地养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在吉林省更好地推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玉米氮素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大田试验为基础,设置7个耕作处理:等高耕作(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 TP)、垄向区田(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RF)、深松耕(Subsoiling tillage, SF)、等高耕作+深松耕(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subsoiling tillage, TP-S)、垄向区田+深松耕(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subsoiling tillage, RF-S)、等高耕作+垄向区田(Transverse slope planting+ridge to the district field, TP-R)、常规耕作(Down-slope cultivation, CK),探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对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水土保持耕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器官氮素转运率以及氮肥利用率,部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N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垄作免耕技术对东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列举了几种垄作免耕技术模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几种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破茬原理,指出了机具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动土量少和功耗小的破茬部件上,以提高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要求逐渐提高,国家和地区的多项政策都提出禁止秸秆的随意处置,要求建立秸秆的科学利用机制.保护性耕作是秸秆利用的可行模式,不仅能够就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还有利于改善农业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基于此,利用2021年6月开展的长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东北部长白山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2%,耕地资源十分宝贵。几年来,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耕地水土流失和土壤瘠薄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降低了土壤生产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保护性耕作被引入中国,并相继建立了长期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该文综述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水土保持影响的研究结果,通过平均值方法对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北方沙土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传统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水蚀、土壤风蚀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地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3.6%和31.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26和3.82 kg/(hm2·mm)。在东北黑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4.8%和7.1%、10.8%和8.4%及10.8%和8.4%,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的土壤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2.8%和23.5%。在西北沙土区,免耕秸秆覆盖和深松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速率,当风速为10 m/s时,土壤风蚀速率分别降低了90.2%和85.0%。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坡耕地几种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黑土区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已备受关注。【目的】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强度,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方法】在10°坡径流小区上,对比分析了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坡耕地坡面产流、土壤侵蚀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竹节垄Ⅱ与横坡耕作相比,产流起始时间延长38 min,单次降雨径流量减少57.1%,产沙量减少51.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89%、11.48%、16.54%、21.75%。【结论】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横坡耕作、竹节垄Ⅰ、竹节垄Ⅱ较顺坡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作用,竹节垄Ⅱ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业生产的顺利实施是保障社会粮食供给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方式的合理性对农田周边环境和农业长久发展影响很大.为改善传统耕作与播种过程造成的土壤退化、资源浪费弊端,免耕播种机的销售量得到快速增长.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重要机型,免耕播种机的作业品质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随着农业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