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8月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简称非瘟)疫情,发展到现在影响极其深远、损失无比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养猪业该如何发展?未来猪场何去何从?必然要引发从业人员思考非瘟背景下如何养猪?温故而知新,要想得到新的认识,必须反思旧的观念。必须深刻反思发生非瘟前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造成疫病来临无数养猪  相似文献   

2.
廖荣斌  李莉 《北方牧业》2021,(3):27-28,31
自2018年我国非瘟疫情以来,在非瘟病毒和非瘟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对非瘟防控思路的指引,当前猪场对非瘟病毒认识更清楚,防控对策更明晰,使得目前非瘟防控更有的放矢,不再惊慌失措.同时,众多养猪企业积极进取,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成功防非经验,得以生存.还有的用痛苦和泪水的代价,最终也取得了拔牙或复养的成功.可见,非瘟防控初见成效,生猪产能也在稳步提升.但是,目前非瘟防控仍旧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特效疫苗,气候恶劣的季节、猪群应激大的时刻、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生物安全难以落实的地域,局部发病会持续存在.因此非瘟病毒目前依旧是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头号大敌,非瘟防控仍是养猪人需要重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小峰  涂玉蓉 《养猪》2020,(2):85-86
非洲猪瘟(简称非瘟)是一种急性、高死亡率、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在非瘟暴发期间,防控办法只有防检结合,采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准确的检测手段相结合才能够将非瘟拒之门外。现将猪场外围(包括外消毒点、门卫处、厨房、生活办公区及出猪台等)的一些操作建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像一个晴天霹雳,自从2018年8月开始从辽宁省炸响,迅速从东北向华中、华东、华南蔓延,给养猪业带来了灾难。由于很多人对“非瘟”缺乏足够的、清醒的、专业化的认识,规模化养殖场与广大散养户在“非瘟”疫情面前都不堪一击,也可以说是无奈的完败,生物安全防控等措施,基本上没有对疫情起到有效阻断和遏制的预期效果。如果短期内没有疫苗问世,养猪业难免在“非瘟”的肆虐中遭受重创。在“非瘟”面前,各级领导部门应该有一个较为清醒的头脑、较为准确的统计和淡定的认识,养猪人最期望的是“非瘟”之后如何抓好复产。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例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养猪业损失较大。根据病原特点和欧洲国家防控"非瘟"的经验,要彻底净化猪群,可能需要20年到30年甚至更长时间,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非瘟"的存在,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常态化,养猪场与"非瘟"的博弈,也一定会是一场非常考验意志和力量的持久战。养猪场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目前,小鹅瘟成为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文章根据国内外关于鹅细小病毒的最新研究结果,从分类学地位、基本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瘟病毒非结构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与探寻瘟病毒病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论文对瘟病毒非结构蛋白Npro、P7、NS2、NS3、NS4A、NS4B、NS5A、NS5B等的结构特点,以及非结构蛋白在瘟病毒基因组复制、前体蛋白质加工和病毒粒子组装以及对细胞和宿主致病性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并进一步分析了非结构蛋白在瘟病毒感染和疾病防控中的可能作用,可为瘟病毒新型疫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短短一年的时间已席卷全国,生猪存栏锐减。家庭农场作为生猪养殖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群体数量大、技术薄弱、资金匮乏,在防控非瘟中劣势明显。作者总结大量的家庭农场一线服务经验和防控案例发现,抓住非瘟防控关键点,逐步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是当前家庭农场非瘟防控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鸭瘟病毒的TK基因是非常保守的毒力基因,编码胸苷激酶,参与病毒DNA的合成。同时又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基因,缺失TK基因不影响鸭瘟病毒的增殖,因而建立在TK基因缺失基础上的鸭瘟缺失疫苗或标记疫苗,或活载体疫苗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有关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非洲猪瘟传入山西以来,对山西猪业造成冲击。全省各有关部门紧密合作,采取严禁泔水喂猪、生猪跨省调运,加强生产环节消毒、饲养人员管理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非瘟仍无疫苗预防、手段净化,非瘟病毒的存在及污染将成为常态,如何做到防控与生产两不误,成为养猪大课题。本文希冀引发关注探榷,提出更多对策。一、山西生猪生产受疫情影响及防控形势1.生猪生产受影响情况。饲养量大幅下降,后续产能严重不足。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省生猪存栏  相似文献   

11.
<正>非洲猪瘟防控需要行业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人士都在积极贡献防控策略和思考。那么从饲料营养角度看应该如何做呢?播恩集团董事长邹新华就此发表了观点。非瘟防控要做到"断、舍、离"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邹新华表示,防控非瘟,首先要抓住非瘟的牛鼻子。他指出非洲猪瘟的牛鼻子有四点,分别是流行性低(非洲猪瘟的流行性只有10%);ASFV可通过饲料、水、空气、蚊虫等经口鼻传播;ASFV怕热、怕酸、怕碱;猪只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规模场生猪复养是一项基于生物安全措施的系统工程,以多重阻断与杀灭、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为生物防控核心,涉及条件保障、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涵盖清场消毒、人物猪车流动、舍内操作等环节。非瘟疫情发生后的复养工作,必须要严肃对待,科学的严格执行。了解非瘟病毒的基础知识,结合自身和周边疫情,追根溯源,总结风险,做好生物安全评估改造和消杀,守好猪场进出通道,做好人员、车辆、物品、猪群进出猪场的流程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一定可以战胜非瘟疫情。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非洲猪瘟(非瘟)暴发给养猪业带来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改变了行业格局。本刊记者采访了广东旺大集团服务营销总监潘超鹏,请他谈谈对非瘟防控的看法和旺大集团采取的策略。记者:潘总,您对行业趋势有什么判断?您认为防控非瘟有哪些难点?潘超鹏: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互  相似文献   

14.
鸽副粘病毒病,又称鸽瘟,是由鸽副粘病毒引发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不同年龄段鸽群发病,是肉鸽、种鸽养殖过程中的头号大敌。我国种鸽存栏量约为1300万对,但饲养模式落后,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方式存在,存栏1000~5000对饲养个体大量存在,造成鸽瘟发病的复杂性。虽然经过养殖协会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鸽瘟预防与控制方法的宣传与普及,养殖场在鸽瘟预防与控制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和较好的认识,在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免疫剂量等免疫程序制定方面都比较注意,个别场鸽瘟抗体数据平均值与离散度方面都比较理想(见表1),但仍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由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AHSV)感染马科动物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播的虫媒病毒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撒哈拉非洲等地区。库蠓(Culicoides midges)是非洲马瘟的主要媒介昆虫,其在疫区的生长繁殖直接影响着该病的流行状况。非洲马瘟弱毒苗和灭活苗已经商品化并得到广泛地应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活病毒载体疫苗等,正在研发当中并有望将来进入疫苗市场,作者着重对ASH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小龙虾“五月瘟”的概念及其五大症状,分析了产生小龙虾“五月瘟”的原因(气温和水温剧烈变化,稻茬、水草腐烂诱发水质、底质恶化,密度高、营养不足,小龙虾肠道受损),并针对性地提出了5+50两虾一稻新模式,鱼虾混养模式,强化营养、保肝护肠、提高免疫力,微生物制剂改底改水常态化,增加水体溶氧等措施来控制小龙虾“五月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份我国暴发首例非洲猪瘟,导致2018—2019年我国能繁母猪数量下降,生猪出栏数量下降,导致猪价飞涨。在巨大利益驱动下,一些猪企全国范围内采购后备母猪,加速了猪群全国范围的大流转。非瘟背景下,受全国猪群流转、后备猪引种标准降低、后备猪隔离驯化不充分,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毒株多,变异快,疫苗交叉保护差等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猪场频繁发生,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非瘟背景下,猪场如何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进行有效的防控成为广大养猪业同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空气过滤和药物预防等方面对该病的防控展开探讨,以期能为养猪业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才兴蔓 《兽医导刊》2019,(4):213-213
近年来,在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鸭瘟、小鹅瘟等病毒病用有效的疫苗控制后,禽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和流行越发严重,常给鸡群带来不良影响,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易成为病毒性疾病和其它细菌性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各种应激因素特别是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均可造成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稻瘟病又名稻热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寄主、品种及防治等方面原因关系密切。日照少,雾露持续期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地区发病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1.稻瘟病的分类与识别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北方地区发生较普遍的是叶瘟,特别年份穗颈瘟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是行业与非洲猪瘟战斗重要的一年,也是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从第一例疫情开始,蝴蝶煽动翅膀,风暴开始聚集,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在迅速演变。到2019年,产能下滑,猪价上涨,保供给成为行业的主旋律。面对非瘟,我们对养猪模式、生产体系、猪场建设、物资供应、物流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生物安全重新进行了审视,积累经验,再度总结、提高标准,进而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执行性的系统化防非体系。1加强对猪场车辆的统一管理车辆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提高猪场车辆的"运输安全系数"非常重要。在车辆生物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