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利用松嫩平原小叶章草场张春华,张春芸,孙志敏,孟宪宝(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省备牧局)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属于禾本科根茎型牧草,它主要生于沼泽化草甸、低湿地、河流两岸有季节性积水的地段。小叶章草场在我省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
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是我省三江平原的主要优势草种,面积大,产草量丰盛,但因小叶章草速生、生育期短,每年家畜放牧利用仅两个月左右,而且最佳收获期多在雨季,不易调制干草。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小叶章草资源,我们于1989—1992年在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种畜场对小叶章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地面青贮及氡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试验方法1.1 青贮原料抽穗期的小叶章(小叶章草占90%左右,其余多为苔草等)。1.2 处理方法1.2.1 鲜草青贮将小叶章草割下切碎,长4—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综述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影响,说明放牧强度是影响家畜生产力、草场恢复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同时指出,高寒草地放牧系统受人为或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影响的强度会改变整个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即使是同一块草地,其负载能力和适宜放牧率(强度)也有所波动.因此,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研究应以草场本身的条件和动态特征加以评价,应尽可能选择较多的气候和草场类型,应用动态规划和系统优化模型,对草地的持续生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模拟;建立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三江平原放牧季6月中旬~9月中旬,设置3个放牧强度即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以不放牧作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变化的影响。2010年放牧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浅层物理性状产生影响,对土壤深层性状影响微弱。重度放牧强度下土壤含水量0~10cm最低,为42.84%,并与其他放牧处理产生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5cm的土层,与对照相比放牧处理对土壤容重略有增加趋势,放牧对土壤深层容重不能产生显著影响(P>0.05);家畜对土壤有夯实作用,土壤孔隙度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放牧土壤孔隙度最低,与对照相比降10.8%并与其产生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表现在,重度放牧降低0~10cm的土层速效氮含量,其他放牧强度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氮的影响微弱,各放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放牧强度与对照相比对速效磷含量影响微弱;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较对照下降1.72%,3.8%和8.2%,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放牧对小叶章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5.
在小叶章草甸,以本地黄牛为试验动物,连续五年进行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试验,以不放牧为对照。观测不同放牧强度对始牧期(5月15日)小叶章种群特征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小叶章的高度、盖度和干草产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相比,重牧、中牧和轻牧的小叶章高度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22.95%、16.03%和7.54%,盖度分别降低了20.38%、12.25%和5.53%;干草产量分别降低47.35%、44.29%和35.81%;而小叶章密度在重牧区增加了3.02%,中牧和轻牧分别降低30.53%和36.34%。放牧年限对小叶章的株高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盖度和密度随放牧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放牧年限的增加,小叶章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由于高寒气候的影响,天然草场生产力低,季节不平衡,加之缺乏科学管理,过牧引起草场退化,影响畜牧业发展。所以,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最佳放牧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放牧强度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导。Mcneekam(1960)和Wheelen(1962)指出,放牧强度要比放牧制度重要得多。Brodent(1964)对羊的实验证明,在肥育羔羊的生产中,放牧强度是个重要的因素。以后,Jones和Sandland(1974);Journet和Demarguilly(1979)等人进一步研究征实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每头家畜产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7.
放牧小叶章草地引起荷斯坦牛异常发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7头具有正常繁殖机能的中国荷斯坦牛,在每年的6月15日-7月15日因放牧 章草地引起异常发情,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牧草与荷斯坦牛异常发情存在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小蓟、垂梗繁缕、蒲公英五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长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小叶章、苣荬菜、小蓟随放牧强度增大生长速度减缓,中度放牧更能刺激垂梗繁缕的生长,放牧对蒲公英生长影响较小。地上总生物量高峰值在7月,最低值在9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与不放牧比较,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6.85%、28.37%和44.64%。放牧对不同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测定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总盖度、密度、高度和总生物量,旨在掌握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11)。这说明中度放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叶锦鸡儿的繁殖。灌丛盖度、高度和总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放牧对灌木种群有明显的负作用。综合考虑小叶锦鸡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产力,在荒漠草原上适宜的载畜率应为中度放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牧民合理放牧、维护草场生态和促进人与草原和谐相处提供理论支撑,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定居网围栏放牧方式下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已出现显著差异;牧户草场放牧强度与草原退化指示种平均重要值占比呈正相关;牧户放牧强度与草场植物群落稳定性呈负相关。说明放牧强度对牧户草场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当牧户放牧强度超过草场的承载力时可能引起草原稳定性减弱、植物群落物种间结构差异化,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控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是当下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区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设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三种放牧强度,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1年,三种放牧强度均能增加群落的物种数,增加的物种多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其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优。放牧降低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有小幅增加。放牧对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种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种群的密度降低,蒲公英种群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别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 kg/hm2、19.41 kg/hm2和36.55 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戴应龙 《当代畜牧》2012,(10):38-39
通过对宁南山区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生产力的测定,平均产草量为鲜草1767kg/hm2,干草883.5kg/hm2,干物质679.6kg/hm2;草场轮牧产草量高于秋季测定的平均产草量;相同放牧强度的四季放牧三区轮牧比四季放牧草场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南山区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草场生产力的测定,平均产草量为鲜草1767kg/hm2,干草883.5kg/hm2,干物质679.6kg/hm2;草场轮牧产草量高于秋季测定的平均产草量;不同放牧方式草场产草量的顺序为:四季放牧三区轮牧区>冷季放牧区>四季放牧区;相同放牧强度的四季放牧三区轮牧比四季放牧草场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5.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叶章(Deyeuxia Langsdorffii(Link)kunth)是一种喜生于湿性草地的禾本科牧草。成熟的小叶章草可以用来苫房和造纸。6、7月份采集的鲜草,可以调制成饲用干草。在早春4月返青以后,一直到十月份可以放牧。在我县牧民称呼的“马草”、“羊草”、“货草”就是指的小叶章。可见,小叶章不仅能苫房,而且还是一种优良的饲用植物。据调查,我县一百多年以来,就是利用小叶章饲喂马、牛、羊等草食牲畜。历来没有用谷草等作物杆棵喂养牲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 kom.(Chang comb.nov.)及以小叶章为主体的各类天然草场,是我国重要的草场资源之一。东北地区的小叶章天然草场,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各山区及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和黑龙江等流域,总面积达6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8.
1983年7月对我市草场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得知,利用(割草场)与未利用的草地,在植被类型、地域、水源、水质及气候等要素均一致,但二者生产状况有所不同。情况如下: 草地类型:为沼泽甸类,沼泽土根茎禾草组,小叶章+塔头苔草+杂类草型。水源充足靠天然降水,有塔头,属季节性积水。割草场群落植物有:小叶章、塔头苔草,地瓜苗、短瓣金莲花、腾唐松草、箭  相似文献   

19.
小叶章和“养牛热”的兴起小叶章又名苫房草,学名为Deyeuxia angustifolia(Kom.)Chang comb.nov.,属于禾本科野青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产量极丰、营养价值颇高的牧草,有“黑龙江养牛两种宝,东有小叶章、西有老碱草”的形容。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座落在三江平原的东部,拥有大面积的低湿耕地和肥美的小叶章草地。该场的21队,地处低湿地的中心,有一、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草场地块使用权属性对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一步分析不同契约安排对牧户在转入草场放牧强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牧户在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上的放牧强度有所差异。转入草场后,牧户会降低自有草场的放牧强度,倾向于在转入草场上放养更多的牲畜;不同契约安排对转入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别。签订书面契约和流转来源于亲戚熟人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牧户的放牧强度,而约定流转年限对牧户放牧强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后续草场流转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转入草场使用程度监管、增强流转合同的约束力及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