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优化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红薯淀粉渣真蛋白含量的工艺。以红薯淀粉渣为主要原料,利用14种不同类型菌株进行单因素发酵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中,米曲霉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为米曲霉+巨大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接种比例为3:2:1,接种量为1×106CFU/g DM;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3℃、初始含水量66%、时间86 h)下,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为12.11%,约为未发酵底物的3倍,接近模型预测值。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是提高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渣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以柑橘渣为原料,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菌发酵试验预筛选产蛋白量较高的优势菌株,将预筛选的优势菌株按1∶1∶1∶1进行混合发酵;对发酵基质比例、菌液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正交分析,优化柑橘渣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单菌种发酵试验的较优菌种;在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1∶1∶1∶1比例接种,尿素添加量为1.5%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基质柑橘渣与麸皮的比例7∶3、接种量20%、发酵时间8 d。研究表明,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所得的蛋白质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提高柑橘渣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本试验采用蛹虫草废弃米基作为发酵培养基,筛选优势发酵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一套适用于蛹虫草废弃米基的二次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酵母菌发酵效果较好。一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0%(m/m),酵母菌接种量为1%(m/m),发酵时间为20 h|二次发酵的米基添加量为12.5%(m/m),接种量为6%(m/m),发酵时间为48 h。综上,蛹虫草废弃米基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5.61%, Ca、P等无机盐含量也略有提高,同时发酵工艺对虫草素无干扰,发酵产物中保留了虫草素成分。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蛹虫草废弃米基开发新型饲料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二次发酵|粗蛋白质|酵母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李锋  李永峰 《中国饲料》2023,1(6):89-92
文章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态良好,初始体重接近的60头西门塔尔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玉米秸秆型粗饲料,试验1、2、3组分别以33.33%、66.67%、100.00%比例的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秸秆,试验共计60 d。结果:(1)试验2、3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肉牛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2)试验2、3组肉牛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1、2、3组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2、3组有机物(OM)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用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能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增强肉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且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的最佳比例为66.67%。 [关键词]复合益生菌发酵玉米秸秆|肉牛|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苏玲 《中国饲料》2021,1(16):21-25
本文以油茶籽湿渣为原料,添加一定量麸皮,对8种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和霉菌菌种进行初选试验,将选出的不同酵母菌和霉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培养试验,选取最佳的酵母菌和霉菌组合,再对最佳组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初选和复选试验,最佳组合为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培养基中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体积比为1∶2∶5,即为接种比例(3∶5),经过试验确定最佳的组合培养条件:接种比例3∶5,培养周期为8 d。按照最佳的条件进行固态发酵试验,将其培养基进行烘干,测定发酵前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其含量从19.78%提高到32.17%,同时提高饲料适口性,有利于开发更优质的菌体蛋白饲料。 [关键词]油茶籽湿渣|菌种选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8.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菌等菌最优培养基,各菌种经培养后分别接种到以耳叶牛皮消二级浆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中。设计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复合微生物制剂添加量为自变量,分别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分析出耳叶牛皮消二级浆的最佳发酵条件。试验表明,耳叶牛皮消二级浆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复合微生物制剂接种量为1.5%。固态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有效活菌总数为3.09×109?g-1,理化指标:蛋白质2.78?g、酸度56.9°T、脂肪2.35?g。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62?CFU/mL、大肠杆菌<28?MPN/100mL、致病菌数未检出。产品具有耳叶牛皮消特有气味,细腻清爽,黏稠均匀。 [关键词]耳叶牛皮消二级浆|复合微生物|发酵|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大彪  杨斌 《中国饲料》2022,1(21):55-59
本研究以微生物接种量、大豆与水分质量比(料水比)、发酵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大豆进行发酵,经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影响因素最佳参数范围,然后使用正交分析获得最优发酵参数,旨在获得最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I)含量的发酵大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的适宜范围为0.2 ~ 0.4 g/kg,1.0:0.9至1.0:1.1,30 ~ 4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微生物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温度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认为发酵时间固定为3 d时,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微生物接种量0.3 g/kg,料水比1.0:1.0,发酵温度35 ℃|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大豆发酵物中KTI含量最低为1.3167 mg/g。因此,本研究认为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大豆可有效降低其KTI含量,减少豆类饲料产品中抗营养因子引起的负面作用,值得在饲料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发酵  相似文献   

10.
林捷  郑佳  王风青  刘军  舒林  李丽 《中国饲料》2024,(9):118-124
丢糟和底锅水作为白酒酿造的副产物产量巨大,利用丢糟和底锅水生产发酵饲料能有效提高其资源的二次利用率。本研究以白酒酿造副产物为主要原料,辅助添加棉籽粕、豆粕和麸皮,共同生产发酵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以酸溶蛋白/粗蛋白质(ASP/CP)为指标,探究原料组合、蛋白酶添加量、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丢糟和底锅水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粕、豆粕和麸皮,生产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丢糟添加量37%(m/m),棉籽粕26%(m/m),豆粕22%(m/m),麸皮15%(m/m),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m/m),菌液接种量2.5%(V/m),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 d。与优化前相比,ASP/CP提高了125.46%。本研究为白酒酿造副产物的综合再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而且改善了丢糟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提高了发酵饲料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牦牛血发酵的最佳菌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麦麸添加量、菌种比例等条件为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法构建复合菌发酵牦牛血模型。结果表明:最适发酵组合为黑曲霉与酵母菌组合,在发酵时间为50h、温度为30℃、酵母与黑曲霉之比为0.4、接种量为0.3%的条件下,发酵后牦牛血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最大预测值提高8.25%,实测值提高8.40%,且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段伟伟  陈建保 《饲料研究》2022,(14):100-103
试验旨在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降低养殖中的饲料成本。试验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汉逊酵母、多孢木霉等量混合作为主要发酵菌剂,以马铃薯渣为饲料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发酵时间、温度与微生物接种量对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分析显示最佳发酵时间处于60~84 h,适合微生物增殖代谢的最适温度为32~34℃,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2.5%~4.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最优工艺参数调整为发酵时间79.9 h、发酵温度33.6℃、微生物接种量3.3%,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23.74%。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混菌固态发酵可以高效生产蛋白饲料,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2021,1(21):123-125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多菌种|固态发酵|饲料|可溶性蛋白|响应面  相似文献   

14.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鲤鱼幼鱼粉状配合饲料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7为最佳接种比例,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鲤鱼幼鱼粉状配合饲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00%、水分含量50.0%、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4℃。在此试验条件下,测得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较未发酵组相比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海宏 《中国饲料》2021,1(13):53-55
为研究益生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360羽1日龄的健康白羽鸡,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90羽。各处理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0.1%、0.15%、0.2%的复合益生菌,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添加复合益生菌组平均增重和饲料消耗均有所提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试验组2、试验组3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1.01%、3.02%(P < 0.05)|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粗脂肪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58%、4.82%、4.78%(P < 0.05)|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粗蛋白质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69%、10.90%、11.03%(P < 0.05)。由此可知,日粮中复合益生菌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鸡|生长性能|消化率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黑水虻幼虫为主要原料,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应用响应面法对菌酶协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液接种量、菌液接种比例、加酶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5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菌酶协同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菌液接种量2.0%,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62 h,在该条件下多肽含量为11.78%,实际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黑水虻幼虫蛋白肽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木薯渣最佳发酵参数,并考察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从木霉、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4大类共12株菌中分别筛选出1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以营养改善最佳的菌株为主发酵菌,与其它3株进行不同组合,筛选出最适发酵组合,并考察组合中不同菌种最适接种比例、接种量和菜粕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 H间交互作用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发酵原料按黑曲霉-II∶枯草芽孢杆菌-II∶酿酒酵母=3∶2∶1的比例接种2.5×106个微生物(孢子),菜粕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2,初始p H 4效果最好。以最优条件发酵木薯渣,以干物质计算,发酵后木薯渣粗蛋白由10.77%提高到17.92%(P0.05),粗纤维由21.50%降低到16.54%(P0.05)。此外,发酵后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达到12.31、3.92和3.95 U/g DM。利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非常规饲料原料木薯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葡萄皮渣蛋白饲料的条件。选取发酵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料层厚度、pH值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B试验挑选出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发酵时间、接种比例和pH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以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参数。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接种比例(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 1.5∶1.0、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发酵葡萄皮渣中的真蛋白含量为15.03%,比发酵前葡萄皮渣真蛋白含量(10.45%)提高了43.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对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可以提高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对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