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通过采用盆栽喷雾法对几种玉米苗后化学除草剂杀草谱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2,4-D丁酯、莠去津杀草谱有较大差异,烟嘧磺隆与2,4-D丁酯混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混用可以弥补各自杀草谱的不足,具有一定混用价值。通过田间药效试验,4%烟嘧磺隆悬乳剂50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25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3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50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0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50mL/667m2,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4.06%、97.83%、94.84%和98.12%;对阔叶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2.49%、97.35%、92.62%和97.20%。  相似文献   

2.
春谷除草剂筛选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12种除草剂对春谷田间杂草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12种除草剂中有4种致谷苗死亡;其余8种对谷子幼苗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拔节前可恢复正常;施药后15,30,45 d调查,莠去津和2,4-D丁酯2种除草剂的防效较好,对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鲜质量抑制率、综合株防效、综合鲜质量抑制率均超过80%,莠去津优于2,4-D丁酯。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测定了常用除草剂莠去津、烟嘧磺隆、2,4-D 丁酯、硝磺草酮和乙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烟嘧磺隆、2,4-D 丁酯和乙草胺对玉米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和乙草胺对土壤真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莠去津对玉米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除草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两种浓度下3种类型除草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浸种条件下,不管是正常浓度(0.8%莠去津、0.2%乙草胺及0.08%2,4-D丁酯)还是高浓度(正常浓度的2倍)的情况下,乙草胺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没有影响;莠去津和2,4-D丁酯都显著降低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正常浓度(0.8%)和高浓度(1.6%)的莠去津分别降低了13%和27%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正常浓度(0.08%)和高浓度(0.16%)的2,4-D丁酯分别降低了44%和91%的玉米种子发芽率。结论:当直接与种子接触时,高浓度的除草剂2,4-D丁酯严重抑制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在生产上的使用量应严格控制,尤其是在播种期多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除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樊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16-5517
[目的]更好地防治麦田各类杂草。[方法]设计48%百草敌与72%2.4-D丁酯复配、单用48%百草敌和72%2.4-D丁酯、清水对照4个处理,研究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结果]药后15 d,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对麦田杂草的株防效达59.7%,药后30 d的株防效达73.8%。药后15 d,百草敌和2.4-D丁酯单用的株防效分别为56.2%和54.7%,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66.2%和69.3%。药后45 d,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对问荆、节裂角茴香、薄蒴草、遏蓝菜、猪殃殃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0.6%、71.5%、69.2%、65.3%、67.8%。2.4-D丁酯与百草敌混用的增产率最高,达19.2%。[结论]2.4-D丁酯与百草敌复配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很好,在大田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除草剂处理下高粱出苗及光合物质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莠去津、金都尔、2,4 D丁酯和乙草胺4种除草剂单剂及复配剂对辽杂10号高梁出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处理,莠去津、金都尔、2,4 D丁酯和乙草胺用量分别在 6 750、1 050、900和750 mL/hm以下时,对高粱出苗影响较小且除草效果较好;5叶期莠去津、乙草胺和2,4 D 丁酯复配组合为X15(3 750 mL/hm +600 mL/hm+750 mL/hm),莠去津、2,4 D丁酯和金都尔复配组合为X20(4 500 mL/hm+975 mL/hm+675 mL/hm),可保证较高的出苗率和相对较低的伤苗率,且在除草种类和数量上较单一除草剂具有优势。苗后处理,在杂草可控的前提下,建议5叶期以后进行喷施。本试验表明,幼苗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为乙草胺>(莠去津+ 2,4 D丁酯+乙草胺)>(莠去津+2,4 D丁酯+金都尔)>金都尔>2,4 D丁酯>莠去津。净光合速率下降是导致高梁较高伤苗率的重要原因,不同药剂处理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与幼苗对除草剂敏感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7.
糜子田土壤处理除草剂安全性与药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糜子田播后苗前,选择常用的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72%2,4-D丁酯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45%扑津.西草净可湿性粉剂、330g.L-1二甲戊灵乳油、960g.L-1异丙甲草胺乳油和38%莠去津悬浮剂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分别设低、中、高量进行安全性及防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5%扑津.西草净可湿性粉剂安全性最高,并且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0%以上,建议用量为2 250~2 475kg.hm-2;其次是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38%莠去津悬浮剂,建议用量分别为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50~900g.hm-2,38%莠去津悬浮剂3 750~4 500mL.hm-2;330g.L-1二甲戊灵乳油和960g.L-1异丙甲草胺乳油药害严重,不可应用于糜子田化学除草;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及72%2,4-D丁酯乳油对禾本科杂草无效,不推荐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8.
5种除草剂对保护性耕作春玉米苗期田间杂草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保护性耕作春玉米播后苗前采用除草剂封闭土壤试验及苗期除草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播后苗前用96%金都尔乳油1125 mL/hm2+72%2,4-D丁酯乳油1125 m L/hm2和50%乙草胺乳油2250 mL/hm2+72%2,4-D丁酯乳油1125 mL/hm2对水900 kg喷雾对杂草防效较好,药后3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1.7%、91.1%,药后4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9.5%、70.5%,对杂草的控制时间均在40 d左右.玉米苗期用41%异丙草·莠悬浮剂3750 mL/hm2和48%乙·莠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对杂草防效较好,施药后15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5.6%、95.7%,施药后40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1.2%、88.2%,鲜重防效分别为94.5%、93.9%,可控制杂草30 d以上  相似文献   

9.
赤峰地区谷田除草剂防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峰红谷为材料,选用5种除草剂对谷田杂草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除草剂对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株防效上,喷药10 d、25 d时,浓度为200 g/667m~2的谷友、150 g/667m~2的莠去津效果最好;在株高上,莠去津相对于其他药剂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产量表现上,浓度为150 g/667m~2的2,4-D丁酯、谷友以及氟乐灵之间无显著差异性,但是150 g/667m~2的2,4-D丁酯较150 g/667m~2的莠去津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玉米田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播后苗前施药后,莠去津、异丙隆、二甲戊乐灵3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杀草谱广、活性高;硝磺草酮、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恶唑禾草灵、异丙草胺、烟嘧磺隆等6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活性高,但杀草谱窄,可以作为复配药剂使用。经过比较得出,硝磺草酮是防除茎叶期玉米田杂草的理想药剂;灭草松、烟嘧磺隆、噻吩磺隆可以作为复配药剂。  相似文献   

11.
几种除草剂对纤维高粱苗后杂草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纤维高粱出苗后杂草化学防除的有效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化学除草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防除纤维高粱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选用72%2,4-滴丁酯乳油、48%灭草松水剂或56%2甲4氯钠可溶粉剂较适宜;防除纤维高粱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选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较适宜;同时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悬浮剂或48%灭草松水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2.
四种除草剂对玉米苗期的杂草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地膜封闭、茎叶两部分的4种组合除草剂进行减量处理,研究其对玉米苗期叶片干重及杂草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杂草防效,随除草剂施用量减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播种后第5~7 d施用由乙草胺.莠去津.2,4-D复配而成的乳油可有效控制玉米田杂草危害,三者复配,配比为4:6:1,施用量4.4 L/hm2或每公顷施用0.6 L玉农乐+0.96 L莠去津合剂于杂草3~4片叶期,一次用药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3.
高惠仙  张晓红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74-1276
为探讨除草剂对经济作物的影响,选择百草枯、丁草胺、2,4-D丁酯这3种除草剂,采用微核方法测定除草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不同程度引起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的增高,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除草剂中,丁草胺毒性最高,2,4-D丁酯次之,百草枯最低。  相似文献   

14.
草甘膦与2,4-D混用对柑橘园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8%草甘膦·2,4-D水剂(AS)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8%草甘膦·2,4-D AS制剂用量15 750~31 500 mL/hm2几乎对所有禾本科、阔叶类和其他类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与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制剂用量4 116 mL/hm2相当,显著优于72% 2,4-D丁酯EC制剂用量8 100 mL/hm2的防效,作用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二甲戊灵和2,4-滴丁酯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5种作物安全施用芽前除草剂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乳油和2,4-滴丁酯乳油对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花生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种作物在大田施用浓度分别为330.0mg/L的33%二甲戊灵和72.0mg/L的72%2,4-滴丁酯时,可保证其种子正常发芽、幼苗安全生长,且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超过此浓度则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春谷生产的除草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除草剂不同浓度下的防除效果。[结果]莠去津播后苗前用药和苗后(3~5叶期)用药在整体的杂草防除效果方面表现良好,对谷苗药害小,但苗后(3~5叶期)用药对单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谷友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均比较稳定,对谷苗药害小。2,4-D丁酯在高浓度时对杂草有较好防效,但药害随浓度增加而加重。二甲四氯钠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对谷苗药害严重。[结论]试验结果为春谷区谷田除草剂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莠去津、百草枯、农达、2.4-D丁酯和灭草松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学除草剂均不抑制或促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核盘菌在含有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的莠去津、农达和2.4-D丁酯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含有推荐使用浓度的百草枯和灭草松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受到极显著的抑制;推荐浓度的农达、莠去津和百草枯不影响菌核成熟,推荐浓度的2.4-D丁酯完全抑制菌核生长,而推荐浓度的灭草松部分抑制菌核生成。认为在杂草综合治理中,若使用核盘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可以配合使用农达和莠去津。  相似文献   

18.
二甲四氯与尿素混用对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了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要研究了除草剂二甲四氯(设5个水平)与氮肥(尿素,设5个水平)混施对冬小麦田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了安全、高效的除草剂与氮肥混施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四氯与尿素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合理混施,不仅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改善小麦农艺性状,提高小麦产量,且对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文另发)。在保证小麦安全生长、提高产量和兼顾杂草防效的基础上,它们之间的优化配比量为:二甲四氯(1500-2250g/hm2) 尿素(337.5-4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