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季气温较高会使奶牛产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奶牛死亡.本文根据当地热应激发生的状况,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给出了防控热应激的措施,以期减少热应激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热应激的发生及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力和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奶牛热应激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热应激是奶牛对高温环境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会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紊乱,对奶牛的泌乳活动、生殖繁育等均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出现死亡,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何预防及缓解热应激是奶牛养殖业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从奶牛热应激的评估标准、对机体的影响、热应激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热应激及抗热应激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实验表明,夏季酷暑季节,奶牛的呼吸频率加快、心跳次数增加、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奶量减少。据金仰高门988)分析调查,认为中国黑白花奶牛的适宜温度为11~16’C。由于奶牛主要靠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方式散热,因此,当环境温度上升时,奶牛体温和环境的温差缩小,奶牛散热困难,易出现热应激现象。有试验报道:当环境温度接近24’C时,奶牛便开始出现热应激现象。表现为泌奶性能F降,同时,当环境温度持续上升时(41C),黑白花ha往往减少乳量50%以上。据报道,由于环境温度的上升,奶牛依赖于出汗和增加呼吸的次数等方式散…  相似文献   

5.
6.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导致奶牛夏季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能力降低,造成奶牛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奶牛热应激机制及其对策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为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和育种途径。由于经济成本和奶牛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等原因,目前奶牛业主要采用营养调控为主、环境调控为辅的综合措施。文章综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机理与营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陈波 《中国奶牛》2014,(1):56-58
热应激可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能量摄入减少,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发挥,造成繁殖障碍,代谢紊乱,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奶牛热应激表现及信号,热应激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进行论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集约化养殖业中,影响奶牛生理活动的应激原日趋增多,在目前无法完全消灭应激原的情况下,养殖者可针对应激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将应激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这对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奶牛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如热应激、冷应激、断奶应激、运输应激、生殖应激以及这些应激产生的原因、机制及对奶牛生产的影响予以介绍,并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炎热的夏季,热应激会导致奶牛生理机能发生紊乱,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导致奶牛发病,严重者造成死亡。预防夏季奶牛热应激的发生,为奶牛创造适宜的、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使奶牛安全、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季,防止热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等从奶牛热应激发生的原因与生理机制入手,综合论述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和预防热应激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综合营养措施对热应激奶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补充矿物质、添加过瘤胃蛋白、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添加烟酸等综合营养措施对采食秸秆型日粮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营养措施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并极显著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经济效益(P<0.01).  相似文献   

11.
γ-氨基丁酸作为机体一种重要的神经抑制剂,因具有提高食欲、增强免疫力、缓解热应激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在我国,奶牛夏季面临严峻的热应激问题,高温严重影响了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此开发具有缓解热应激功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成为研究热点。目前,γ-氨基丁酸已应用于畜禽生产,但对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对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奶牛热应激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牛热射病是一种由夏季高温引发的常见病,是由于高温天气,使得牛群,尤其是那些处于户外饲养环境或缺乏有效降温措施而引发的热射病。热射病牛其产奶量、肉质及繁殖性能均会显著下降,影响牛只的生产力,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献还探讨预防牛热射病的措施。通过该病的诊断、预防辩证,通过增强畜舍通风系统、调节畜舍温度、调整饲料配方以及确保充足清洁的水源供给等预防热射病的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养殖户了解该病防治办法,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对荷斯坦牛造成的危害 ,并从培育耐热品种、日粮及管理 3条途径 ,来阐明对热应激的综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夏季热应激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牧场热应激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热应激对奶牛的行为、采食量、繁殖性能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探讨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以期帮助牧场管理人员制定预防热应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笔者对某大型奶牛场开展了奶牛蹄病发生规律的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蹄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4.2%,其中:不同季节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三季度最高,达39.8%;不同年龄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5~7岁最高,达39.1%;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以第4胎次最高,达45.4%;泌乳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随泌乳量的增加而升高。自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来,该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11.9%,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病牛可通过其产品和代谢产物排出病原菌,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引起其他动物发病.国家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近年来,不断有人感染布病的报道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对当前我国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做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regnancy rates on day 16 in dairy cows following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blood sampling to monitor hormonal status. Collection of blood samples by jugular venepuncture coupled with single fixed time insemination resulted in a poor pregnancy rate (27.8%). Modification of the protocol to include double insemination and collection of blood samples from jugular cannulae inserted four days prior to insemination did not improve pregnancy rate (27.3%). Acclimatization of cows to the experimental facility, however, resulted i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regnancy rate (85.7%;P < 0.005). This improvemen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difference in plasma progesterone but was associated with a marked advancement in the decline in oestradiol at the end of the follicular phase, indicative of earlier ovulation. Non-pregnancy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layed fall in oestradiol and reduce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rogesterone. The results support a role for inadequate progesterone in early embryo mortality but suggest that impaired ovulation is a more important problem in cows under the 'stress' of experi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鼠害、虫害、毒草是青海省草地主要生物灾害。受异常气候、过牧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灾害蔓延,植被逆向演替,生产力逐年下降,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预测预报、实施综合治理、加大科技投入、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是应对和预防生物灾害,促进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鼠害、虫害、毒草是青海省草地主要生物灾害。受异常气候、过牧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灾害蔓延,植被逆向演替,生产力逐年下降,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预测预报、实施综合治理、加大科技投入、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是应对和预防生物灾害,促进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