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动物免疫工作,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节点,采取“四项措施”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成效。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与技能为切实做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基层防疫员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同畜禽的免疫操作技术、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等防疫工作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此外帮助村防疫员熟练掌握“免疫技术操作前中后”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讲解了疫苗使用过程中易忽略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2.
给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动物传染病发生的重要而有效的防制措施,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与否与免疫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因种种原因造成动物疫苗免疫失败,大大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从动物疫苗质量、免疫程序、操作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技术培训,加强饲养管理,以期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猪口蹄疫,笔者对茂名地区猪口蹄疫防控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研究,探究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包括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操作、饲养管理和猪群健康等因素,要提高免疫效果,必须提高疫苗质量,确保免疫密度,制定科学免疫程序,进行科学的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等综合防制措施,才能取得明显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在目前情况下,实施免疫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然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甚至导致动物发病的现象常有发生。消除不利因素影响,追求较高免疫抗体水平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作者通过对基层实际调查并结合理论知识发现,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高低与疫苗保存、免疫操作、免疫程序、动物机体本身的应答能力和错误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疫苗接种是预防兔瘟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所以,接种过兔瘟疫苗的兔群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根据对文成县兔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疫苗质量、兔子的机体状况、免疫操作技术等是当地兔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与疫苗质量相关的因素包括疫苗效价、性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以及质量标准;与兔子机体状况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母源抗体、营养、疾病干扰和应激等;与免疫操作相关的因素包括免疫途径、方法和剂量等。政府部门应加强兔瘟疫苗管理工作,净化生物制品市场;基层兽医部门应健全兔瘟疫苗供应网络,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兔瘟疫苗的质量;养兔场应正确选用疫苗、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操作程序,保证免疫质量。对于提高文成地区兔瘟免疫质量,保障当地兔业生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县猪强制免疫所用的疫苗为猪瘟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猪口蹄疫疫苗,每年两次集中免疫,日常进行补针。这项工作在各个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由村防疫员完成,这就要求每名村防疫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操作熟练,得心应手。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实际工作积累,认为做好猪病免疫,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基层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通过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及时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疫苗使用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在实验室操作中,为提高准确率,克服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条件、人为操作因素,是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猪口蹄疫(FMD)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猪瘟(CSF)脾淋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活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对被免疫猪只分别进行了小组试验、免疫持续期观察等试验研究,并用ELISA方法定期对各阶段血清抗体进行检测,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基层应用的FMD、CSF、HPPRRS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技术,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降低基层防疫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基层强制免疫工作难题。本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建立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方法并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2)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同时,对应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中各病种免疫效果的同步评估需在免疫后35~40d期间进行监测为佳。(3)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列入云南省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至今。本研究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将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免疫工作,解决了困扰基层临床免疫的难点问题,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在生产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畜禽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通过调查分析,从疫苗质量、免疫操作、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免疫程序、免疫时间、畜禽身体状况和应激因素等多方面总结了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1基本情况2015年4月2日,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一乡镇兽医站报告:两位基层动物防疫员按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对3只母山羊进行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联疫苗免疫注射后,出现4只初产羔羊死亡的情况,要求上报免疫副反应死亡报告。2现场调查按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处理程序的要求,县疫控中心派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两名基层动物防疫员对3只母山羊按照疫苗的注射要求,于4月1日上午10时进行免疫,在颈部每只注射了1ml。当天晚上死亡2只羔羊,第2天早上死亡2只羔羊,死亡羔羊均为初产5d  相似文献   

11.
基层动物防疫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免疫操作是最直接最具体的关键环节,操作不当将直接导致防疫失败。在基层防疫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防疫员不按操作规程免疫或忽视被接种疫苗的动物健康状况进行免疫,使免疫后的动物经常出现异常反应,甚至死亡。有的虽然经过免疫,但抗体监测时未达到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由此看来,防疫操作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都应重视起来。下面结合口  相似文献   

12.
动物强制免疫是当前我国对动物重大疫病进行有效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疫苗管理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基层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管理现状其次,针对基层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口蹄疫O型灭活苗、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6个规模养猪场,对其采用的2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具有一定免疫干扰或抑制作用;免疫程序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其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效果均好;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分点肌内注射,猪群中猪瘟与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可达到70%以上。建议在实际免疫工作中对生猪进行免疫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要先于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且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可同时分点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4.
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是基层兽医工作人员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效果,在防疫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防疫前做好准备工作1.1准备疫苗按免疫计划准备好疫苗、稀释液。检查疫苗的质量:包装是否完好,瓶内有无异物,疫苗有无沉淀、结块、变质变色等现象;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其用途、免疫方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记录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以便备查。  相似文献   

15.
在动物传染病防治中,疫苗免疫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但在疫苗接种的操作过程中,仍有不少养殖场(户)没按程序操作,导致免疫失败。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养殖场(户)反映的情况,认为主要是对疫苗免疫认识不够,操作不规范所致。现总结如下,供基层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技术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免疫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防疫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疫病的扩散和蔓延。在实际工作中,常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免疫效果不确实,免疫质量不达标。一是疫苗保存不当,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站和防疫人员无冷藏设备,没有将疫苗按规定的温度要求保存,影响疫苗质量;二是消毒措施不严,一些兽医不消毒即进行免疫注射,造成局部炎症而影响疫苗吸收;三是免疫操作不当,一些兽医打“飞针”,没有将疫苗全部注入畜禽体内;四是免疫剂量不足,一些兽医因怕疫苗的不良反应而人为减少剂量,或因针头太粗或因打“飞针”造成疫苗外溢;五是免疫程序不当,没有按规…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秋防突击工作开始后,多数基层畜牧兽医站反应免疫注射后表现免疫副反应的猪只数量多且较严重,增加了基层兽医工作者的顾虑。为弄清免疫副反应原因,使秋防工作顺利进行,巴南区畜牧兽医站在两个镇用相同疫苗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用不同的免疫组合对76头生猪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3种疫苗同时对猪免疫注射比单独注射口蹄疫疫苗反应重;在高温天气进行免疫接种明显比在凉爽天气进行免疫接种副反应比例大、程度重;凉爽天气条件下,单独注射口蹄疫疫苗2ml和3ml的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物保健》2012,14(5):81-81
2012年4月5日至11日,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工作组,对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旗、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牙克石市的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同时还重点督查了2011年秋季免疫抗体检测不理想的乡镇苏木和奶牛饲养密集区,牲畜流动频繁地区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台账、免疫户卡记录情况,并实地检查了基层防疫员的免疫操作情况,及时指出了各地在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对鄂伦春旗全体基层防疫员进行了疫苗保管、防疫操作和自我保护等相关知识、技能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型猪场防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猪场疫病发生率较高,虽然进行了多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但是免疫效果不理想,给生猪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生产调查,饲养管理、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操作、猪体的免疫抑制、消毒制度、疫病的扑杀和封锁、药物的使用等,是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是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基础性工作,免疫质量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基层动物防疫员应合理储运和使用疫苗,规范注射操作方法,做好免疫标识,规范建立免疫档案以及做好疫苗免疫记录,实现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强制免疫是国家对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