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为害和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第1~2代为害果树,第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4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为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皮蓟马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皮蓟马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上越冬。每年的5月末春麦田中始见越冬成虫,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初越冬成虫消失。6月23日左右始见若虫,7月中旬为若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而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中旬左右出现第一代成虫,随小麦成熟陆续转移至田边杂草上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3.
一、大蒜主要害虫及危害特点1、大蒜蚜虫有桃蚜、萝卜蚜、菜缢管蚜、棉蚜,分别呈黄、绿、黄绿色,也有呈樱桃红色。气温较高时,有利它们继续繁殖和为害。为害造成蒜叶卷缩变形,褪绿变黄而枯干;同时传播大蒜花叶病毒,导致大蒜种性退化。2、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主要为害葱蒜类蔬菜,还可以为害瓜类和茄果类蔬菜。主要以成虫和若虫潜藏在葱、蒜类蔬菜的叶鞘内及在杂草、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翌春开始活动,继续为害。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被害叶片形成许多长形的灰白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扭  相似文献   

4.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若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5.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若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6.
<正>一、葱蓟马又名小白虫、烟蓟马。成虫和弱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内汁液,使葱叶形成许多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下垂,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葱蓟马全年都可发生,1年发生3-10代。以成虫或弱虫(成虫为主)在大葱的叶鞘内和土缝、落叶中越冬,或在杂草株间和有草、粪覆盖的葱地里越冬。在葱上危害的适宜环境是:温度23-28℃,相对湿度40-70%。超过  相似文献   

7.
黄柏丽木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柏丽木虱(Calophya nigra Kuwayama)属同翅目木虱科,是近年发现的为害黄柏的一种新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于树皮裂缝、杂草和土块下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产卵,卵单个散产于叶背主脉沟内和叶边缘上。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枝条、嫩芽和叶片。  相似文献   

8.
<正> 1 发生规律 每年10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白粉虱从露地向温室迁移,为害或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以后,通风时成虫从通风口、门窗迁飞到室外阳畦露地蔬菜及杂草上;8月上、中旬白粉虱再次迁飞扩散到晚秋植物上繁殖为害;10月下旬以后又向温室大棚转移,这样就形成温室白粉虱的周年生长与繁殖。白粉虱的主要寄主植物是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也为害其它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等。 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  相似文献   

9.
<正>梨木虱是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叶,造成枯斑、早期脱落,使树势衰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梨木虱食性专一,主要为害梨树。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在冬季对越冬场所进行综合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园。清理园内和周围的残枝、落叶及杂草,深埋或烧毁,降低越冬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苗期一个重要虫害,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插秧期的提前,使水稻潜叶蝇由过去只限于秧田为害变为移栽后本田前期为害为主,严重影响了水稻苗期的正常发育和秋后产量。一、生活习性水稻潜叶蝇在东沟县是以成虫在杂草中越冬,每年4月末气温稳定在7~9℃时开始活动,5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在秧苗和杂草上产卵繁殖,并喜欢把卵产在秧苗和杂草稀少的地方。潜叶蝇完成一个世代需32~33天,一年能繁殖4~5代。对水稻秧苗危害较重的是越冬  相似文献   

11.
一、梨木虱的发生与为害近年来,梨木虱是我市梨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梨木虱以成虫在树皮裂缝和杂草落叶中越冬,春季花芽膨大、鳞片露白时越冬成虫出蛰,花序分离时成虫产卵,落花结束时第一代卵孵化,初孵若虫集中发生,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集中发生,6月以后出现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坐坡"(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小麦发生"坐坡",主要集中在地头地边、独立分散的小块田、插花田。干旱天气使得灰飞虱、蚜虫繁殖快、数量多,病毒病感染几率大。如何预防小麦坐坡呢?清除杂草是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灰飞虱1年完成4~5代,小麦播种后若虫从杂草迁入麦田为害,越冬后随小麦返青开始活动,越冬代成虫在小麦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地生产调研,总结出新野县大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指导当地大葱生产。一、葱蝇(一)为害特点葱蝇又叫种蝇、葱蛆、韭蛆、根蛆,以幼虫为害葱蒜类蔬菜为主,孵化出的幼虫潜入叶鞘基部,食幼叶和生长点而引起腐烂、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二)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或幼虫越冬。1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5月上旬成虫盛发;2代6月中旬发生;3代9—10月份发生。成虫中午最活跃,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为同翅目、粉虱科害虫,自2001年始传入我区,因该虫成虫酷似温室白粉虱而被忽视,在2001年冬季温室大棚的多种作物上刺吸为害,2002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形成大暴发局面。我们经过两年的观测和调查,初步掌握了其发生为害的特点与防治方法。1发生规律该虫自10月中下旬气温在12℃左右时,开始转入温室大棚,进行越冬繁殖,我地冬季室外向阳、背风、露天的田间及作物杂草上未查见越冬的成虫或蛹。成、幼虫可通过蔬菜定植,带虫转移等方式传播。次年4月中旬前后,外界气温回暖,中午气温较高时可见成虫向棚室外活动,此时新建的棚室内寄主上可见零星转…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由于受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的影响,小菜蛾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低,导致蔬菜种植区为害加重。一、发生规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6~8代,并世代重叠发生,以成虫和蛹在蔬菜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上、土缝内越冬,成为翌年的虫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卵散产或数粒卵聚产于叶背面、近叶脉处。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气温为20~30℃范围内。春季4~6月间,主要为害马铃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间,主要为害大白菜、萝卜、丝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越冬。二、危害症状小菜蛾初孵幼…  相似文献   

16.
重视冬小麦秋苗红蜘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在小麦进入成熟期不利其取食时,以卵在麦田越夏,待到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孵化为若虫、成虫。为害秋苗。此期虫量较少,为害较轻。温度降低时该虫即以卵和成虫在麦田表土层中、麦丛中越冬,为下年度提供了繁殖基数。越冬代害虫的繁殖率很高,要发生为害2-3代,造成次年春夏之交麦红蜘蛛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1.为害特征。红蜘蛛又叫叶螨,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吸取汁液,被害叶片的叶面呈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变黄枯焦,甚至脱落。2.生活习性。红蜘蛛在露地和保护地均能发生。在北方多以成虫潜伏于杂草、土缝中越冬,南方则以成虫、卵、幼虫、若虫在寄主  相似文献   

18.
经3年试验观察,查明了愈纹萤叶甲的生活史。愈纹萤叶甲以卵越冬,一年一个完整世代。成虫羽化后取食近20日。高温时在葱地及附近背阴处钻入土壤表层或枯叶下呈半休眠状态越夏近90日。幼虫为害葱等作物。成虫羽化初期、成虫越夏复苏后至秋季死亡前三段,防治应以为害最集中的幼虫初改期及成虫产前卵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1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 梨小食心虫成虫白天多静伏于叶、枝、杂草等处,傍晚活动。对糖醋液和果汁及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在泊头市一般1年发生3~4代。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体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在树干基部近土表处、梨果仓库及果品包装物中也有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20.
桃小绿叶蝉在叶背为害,早期难发现,而且世代重叠,近年来为害渐重,管理粗放的桃园每张叶片达10头以上,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1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4 ~ 6代,以成虫在落叶、石缝、桃园附近的常绿叶丛中或杂草中越冬。翌年3 ~ 4月间,桃树萌芽后,开始从越冬场所迁飞到桃树嫩叶上刺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