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庆 《油气储运》2006,(12):19-19
“金叶珊瑚朴”最早是由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赵梁军教授发现的。2002年,“‘金叶珊瑚朴’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园林应用”课题被列入浙江宁波市科技计划资助研究项目,由宁波市林业局、中国农业大学和宁波滕头园林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目前,“金叶珊瑚朴”研究课题组已研发出嫁接、扦插、组培快繁相结合的繁殖技术体系与大规格苗木的快速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曹文英  铁铮  黎黎 《新农业》2004,(2):43-43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孙仲序教授等研究人员.用了4年时间.从林木、果树、花卉和农作物中选出几十种植物为试验材料.对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进行了降低成本、提高移栽成活率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施新技术、采用替代品等方式,使高昂的组培费用下降七成多。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4年4月22日,由飞利浦园艺LED照明主办的"光·促进植物生长的创新方法——园艺LED照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着LED在科研领域、温室、组培以及植物工厂应用的主题展开。来自科研院所、组培企业、温室及植物工厂的专家及合作伙伴近6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飞利浦园艺LED照明中国区总监徐辉女士在欢迎致辞中,阐述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飞利浦园艺LED的研发应用经验和专业的服务团队。会议邀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LeoMarcelis教授、荷兰HAS Den Bosch大学Jasper den Besten教授,浙江大学周艳虹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小菁教授分别  相似文献   

4.
正试验室里,菠萝组培苗密密地挤在营养袋里;试验地里,组培的菠萝苗长势良好整齐。"我们已经突破菠萝组培育苗的技术瓶颈,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田间生产了。"3月28日上午,海南省农科院果树所助理研究员范鸿雁告诉记者,已有部分菠萝组培苗在澄迈等地农村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草莓不同组织器官组培快繁、外源激素在组培中的应用、不同草莓品种的组培快繁、草莓组培快繁培养基表面消毒时间等方面,对近年来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脱毒率、成活率及褐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豆组培系统与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子叶节组培系统和幼胚子叶组培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 ,重点阐述了组培系统和受体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同时提出这两个组培系统作为受体系统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教授作序,浙江大学园林所夏宜平教授主编的《园林地被植物》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8.
王燕 《北京农业》2012,(6):117-118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不遭受破坏,大家知道已经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在人们除了在追求物质生活以外,更多是追求了精神层面的生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化环境,因此园林艺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通过对在园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谈一下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来进行讨论,探讨一下如何将植物的病虫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半夏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施肥量40 000~60 000 kg/h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花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组培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效果,以及组培设施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花卉组培快繁与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当前花卉组培快繁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千叶大学的Kozai教授在原有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组织培养方法——无糖组织培养(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光自养微繁(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该技术是环境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其特点是采用人工环境控制手段,用CO2代替糖作为碳源,提供适宜植株生长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快速繁育。此法优点在于: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糖和生长调节物质,只是通过提高培养器内的光照度、CO2浓度以及气流交换速度等来增强组培植物的光合速率。由于该技术尽可能多地依靠组培苗自身的光合能力,解决了传统组培技术由于培养器内CO2浓度过低、气体交换不足以及弱光环境等对组培植株的光合能力提升的制约,简化了培养程序,植物苗的成活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为组织培养的工厂化、规模化提供了契机。然而,良好的环境控制是该技术高效应用的前提,而目前我国对组培物理环境因子的调控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数研究集中于大型组培箱及其强制供气系统,组培间环境控制方面研究较少,有关组培室内物理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的相关报道也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对组培室内温度、光照、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物理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其综合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其中,首先应开发组培间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的实用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商业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无糖组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在于快速繁殖、脱去病毒和种质资源保存,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快速微繁殖。但由于在传统的组培技术中使用的是含糖培养基,杂菌很容易侵入培养容器并在培养基中繁殖,造成培养植物的污染。为了防止杂菌侵入,我们通常将培养容器完全密闭,这样一般培养植物生长缓慢,并且容易出现形态及生理异常,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工费用。以上诸多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组培技术的发展及推广。为了解决组培技术中存在的这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千叶大学古在丰树教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糖组培技术,将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国内蝴蝶兰组培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还需要优化。本文总结了蝴蝶兰组培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未能解决蝴蝶兰组培中的关键技术,未能建立完善的蝴蝶兰组培植株再生技术体系,没有选育蝴蝶兰新品种或新材料,基因导入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昌潍农校园林学科结合花卉这一特色农业实施产业化开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深入开展研究,探索出了符合专业特点的“2+1”教学模式。经过几年来的运行证明,此模式在提高师生实践能力,服务于花卉主导产业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以优质种苗生产为主的花卉组培中心,被当地政府确定为花卉生产的龙头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以台湾大肥姜为试材,进行了茎尖组培、组培快繁、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等探索,成功获得了茎尖组培苗,筛选出适宜茎尖组培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 1.5 mg/L NAA 0.5 mg/L,适宜组培快繁培养基为MS 6 BA 1.0 mg/L NAA 0.2 mg/L,适宜生根培基为MS NAA 0.2 mg/L.田间试验明确了组培姜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对姜瘟的抗病性,组培姜二代比普通姜增产25.9%.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我国国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历史,对目前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国兰产业化生产的问题,并提出了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东阳市现代农业水平,加快高端种苗产业发展,简要介绍了组培育苗的目的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组培育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组培育苗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胶州市建立了60多公顷(1000亩)的大花蕙兰基地,前几年大花蕙兰小苗依赖韩国进口,自2003年开始,我们自己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组培繁殖了大花蕙兰,并成功地进行大规模商品化栽培生产,现将组培方法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半夏组培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典云  崔向波  王荔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684-684,70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组培半夏不同底肥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组培半夏的产量影响显著,37 500~60 000 kg/km2为组培半夏栽培的最适底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热带农业科学》2010,(12):F0002-F00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种苗组培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隶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海南省最早从事种苗组培研究、开发与推广的企业。已在海南省主要香蕉种植区设立香蕉组培袋装苗生产基地15~1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