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樟科鳄梨属鳄梨进行木材解剖表明:鳄梨为樟科散孔材,导管分子具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具缘纹孔;木射线以异形3型为主;木纤维为纤维管胞,轴向薄壁组织为环管束状。并对鳄梨的木材解剖分子及木材组织比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单性木兰木材解剖特征为:散孔材;管孔数目少;单管孔占优势。导管分子侧壁具螺纹加厚;底壁梯状穿孔,横隔条数多。木射线较少;射线组织异形Ⅱ型及Ⅲ型为主;无油细胞及结晶体。轴向薄壁组织轮界状,稀疏傍管型偶见。木材构造与近缘的木兰属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胡桃科8属约50种。我国有7属27种。半环孔或环孔材,晚材管孔多作"之"字形排列;木材重量中等为主,心边材区别多不明显,纹理直,结构略细或粗。导管分子穿孔板单穿孔,个别属梯形穿孔偶见,管间纹孔式互列;轴向薄壁组织离管带状(简称离带)、环管;纤维管胞;射线组织多数异形,少数同形,射线与导管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胡桃科木材经济价值颇大。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商品林生产区,为促进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当地林业部门通过人工用材林建设,快速增加木材供应,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促进广西木材加工业发展,同时增加山区林农经济收入,提高林农生活水平。当前,广西大部分市县的林区都在大力发展马尾松、桉树等速生丰产树种,与其他树种相比,马尾松极具耐寒性与耐旱性,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是我国绿化生态工程建设的首要选择。但是,马尾松在生长周期内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为确保马尾松的健康生长,在工作中要做好马尾松的栽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花山岩桩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2680±80年。其木材具导管及轴向树胶道;散孔材,单管孔分布;管孔弦向直径115~164微米。轴向薄壁组织环管束状、翼状、聚翼状及傍管带状。树胶道通常单个分布。该岩桩木材鉴定为毛坡垒(Hoppea mollissima C.Y.Wu)。  相似文献   

6.
闽南混交林营造和种间关系调整试验表明,主林木中以火力楠、福建柏和湿地松3个树种为佳,伴生树种以马尾松和台湾相思为宜,尤以马尾松的辅助作用更强,而台湾相思作为伴生树种改良地力作用更好.以改良地力、生产力和木材产量为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4种林木混交林模式进行多目标层次选择,结果表明火力楠×马尾松-插花配置-强度疏伐的混交模式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文春玉  徐明  聂坤  杨雪  唐雪娅  魏珊  张健 《土壤》2023,55(6):1244-1250
为了掌握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选取黔中地区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相邻网格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结合描述统计和地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相较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更为明显;(3)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合理采样面积分别为600 m2和425 m2。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闽南混交林营造及种间关系调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混交林营造和种间关系调整试验表明,主林木中以火力楠,福建柏和湿地松3个树种为佳,伴生树种以马尾松和台湾相思为宜,尤以马尾松的辅助作用更强,而台湾相思作为伴生树种改良地力作用更好。以改良为地力、生产力和木材产量为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4种林木混交林模式进行多目标层次选择,结果表明火力楠*马尾松-插花配置-强度疏伐的混交模式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黔中地区不同马尾松群丛生境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以黔中地区6种典型马尾松群丛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根据各群丛优势种将其命名为马尾松+杉木—茅栗—寒莓群丛(群丛Ⅰ)、马尾松+白栎—茅栗+白栎—寒莓+蕨群丛(群丛Ⅱ)、马尾松+响叶杨—山胡椒+白栎—芒草群丛(群丛Ⅲ)、马尾松+枫香—茅栗—姬蕨+凉山悬钩子群丛(群丛Ⅳ)、马尾松—白栎—荩草+针毛蕨群丛(群丛Ⅴ)、马尾松—白栎+白花悬钩子—芒萁+地果群丛(群丛Ⅵ)。比较不同群丛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同时探究二者间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20种,隶属62科,99属; 不同群丛植被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群丛Ⅳ>群丛Ⅲ>群丛Ⅱ>群丛Ⅰ>群丛Ⅵ>群丛Ⅴ。此外,群丛内各层次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马尾松群丛土壤容重、湿度、含水量、pH、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群丛Ⅳ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其他群丛类型。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海拔、郁闭度、容重、有效磷可能是影响马尾松群丛植物物种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相似立地条件下 ,一二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趋势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马尾松生长能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特别是对0~ 2 0cm土层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连栽马尾松生长至中龄林阶段 ,土壤有机养分略有提高 ,但土壤速效养分N、P以及代换性Ca2 和Mg2 含量则明显下降 ;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下降 ,而 0~ 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固氮菌在二代马尾松土壤中的数量明显少于一代马尾松。该研究结果 ,将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常见松属9种及1新种进行木材分离,分别测定管胞长度、直径、壁厚和木材气干密度、端面硬度,并统计管胞长宽比和壁腔比。结果表明,这10种松树都是长纤维范围,是造纸和钎维工业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2.
麻栎、栓皮铄、楠栎、槲树、白栎五种栎木为环孔材,具宽、细两种射线。薄壁组织环管和带状。麻栎和栓皮栎心材带红色,且具大量侵填体,称麻栎类;槲栎、槲树和白栎木材非红色,无侵填体或很少,称槲栎类。两类栎木气干密度均属重的一级;弦径干缩比麻栎类为大级,槲栎类为中级;木材顺压,麻栎类为高级,槲栎类为中级;抗弯强度均属甚高级,硬度为硬至甚硬,冲击韧性为高级;两类木材强度性质与质量系数都是高的一级。表明五种木材强度大,质量高,弹性好,但自然干燥易变形、开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菌根共生是提高植物磷(P)营养高效利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大气氮(N)沉降的增加,导致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加、 N/P比发生改变,将影响菌根共生植物的生长和磷效率。【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试验材料,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置模拟氮沉降与同质低磷(介质表层与深层均缺磷)、 异质低磷 (介质表层磷丰富、 深层缺磷)耦合条件下马尾松外生菌根共生的盆栽实验,系统研究模拟氮沉降对低磷胁迫下马尾松家系菌根化苗生长和磷效率的影响。【结果】 1)模拟氮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共生的影响与土壤磷素环境有关。在表层和深层磷素均极为匮乏的同质低磷条件下,氮沉降降低了苗木菌根侵染率和侵染程度,然而提高了菌根共生对马尾松生长和磷效率作用的有效性,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在表层磷丰富、 深层缺磷的异质低磷条件下,菌根共生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有抑制作用,然而氮沉降降低了其抑制程度,高氮较低氮处理对菌根侵染苗木和菌根化苗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程度小; 2)同质低磷下,模拟氮沉降显著降低了菌根化苗的根系生长,但增加了根系APase活性和有机酸分泌量,尤其是有机酸分泌量增加了近3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酸分泌对菌根化苗生长的贡献显著高于APase,这是氮沉降促进马尾松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异质低磷下,模拟氮沉降处理后苗木深层菌根的生长发育程度较表层好,深层根的根尖数显著增加。有机酸分泌的增加提高了苗木的磷效率,促进了菌根化苗木的生长; 3)不同低磷环境下,氮沉降的增加均降低了土壤磷的相对有效性,菌根通过增加马尾松苗木对土壤磷的吸收和利用, 从而改善磷素营养促进马尾松生长发育。两种磷素环境下,马尾松菌根化苗生长对模拟氮沉降均较敏感; 4)马尾松菌根化苗生长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结论】大气氮沉降可改善马尾松的氮素营养,增加菌根作用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马尾松对磷的吸收,进而促进了林木的生长。不同马尾松品种对氮沉降的反应有差异,筛选高氮-低磷环境下菌根共生能力强的马尾松基因型,将成为提高土壤磷素生物学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林的生物量为92 627 kg/hm2.油松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分别为N(K)>K(N、Ca)>Ca(K)>Mg(P)>P(Mg).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降低.油松林生态系统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695.17 kg/hm2.若以各养分元素在油松林生态系统中的贮存量来计,则N的贮存量最大,P的最小,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N>Ca>K>Mg>P.油松林生态系统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均为N>P>K>Ca>Mg.油松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5种养分元素共计7.51 kg.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估算油松和华山松林的C储量和C密度,并用GIS软件Citystar 4.0对这两种森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华山松林的总C储量分别为0.0018 TgC和0.0510 TgC,且人工林的C储量和C密度均大于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空间分布上,油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下,华山松在林区中部的整个海拔范围内均有分布,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沿公路一侧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33年生的油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及其营养元素归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2193.75kg/hm2;N、P、K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年归还量分别为13.86,0.75,3.39kg/hm2;油松凋落物各组分中N、P、K归还总量大小顺序为:叶枝皮、果、花;N、P、K年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KP。凋落物现存量为13.7t/hm2,凋落层年平均分解率为0.1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162.44kg/hm2。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condensation at the C(5) position of etherified and phenolic phenylpropane (C-9) units of in situ lignin is described. This is achieved by degrading unmethylated and methylated wood by thioacidolysis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ant product mixtures by quantitative (31)P NMR spectroscopy. Applying this new method to compression wood and normal wood from Pinus radiata showed that, whereas 41-47% of etherified guaiacyl C-9 units are condensed at the C(5) position, almost all phenolic guaiacyl C-9 units exist as uncondensed moieties. Analysis of milled wood lignin (MWL) isolated from the same wood by (31)P NMR spectroscopy before and after thioacidolysis showed that the phenolic guaiacyl C-9 units were more condensed than those in the in situ lignin. This is likely due to partial cleavage of the more condensed etherified linkages during the lignin isolation, leading to a relative increase in condensed phenolic guaiacyl C-9 units.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上游清水河流域现有水源保护林类型现状,对油松林、刺槐林、板栗林及混交林4个林分类型的截留降雨、枯枝落叶容纳雨量、林地土壤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及净化水质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最小消耗水资源和有利于水资源积累的前提下,水源保护林中的油松水资源消耗较少,混交林次之,刺槐林、板栗林最多。因此建议水源保护林营造应加大耗水能力小和净化水质的树种比例。  相似文献   

19.
彰武松生长及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彰武松是赤松的天然杂交新变种,经繁殖观察研究表明,其顶芽饱满、长势旺盛,无性嫁接愈合能力强,生长速度快,1年生、2年生彰武松实生苗的地径和苗高均大于同龄樟子松、赤松、油松,2年生苗高分别为樟子松、赤松、油松的136%、151%和133%。彰武松与11年生樟子松树高比为1.82:1,地径比为1.47:1,差异显著。彰武松有较强的抗旱和抗病能力,是“三北”地区很育发展前景的优良造林树种,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20.
林志斌  谢祖彬  刘钢  刘琦  孙波  王桂君  朱建国 《土壤》2014,46(6):1083-1090
通过将不同生物质原料(木屑和鸡粪)放置在低温(400°C)无氧条件下进行裂解,形成不同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生物炭对湿地松不同组分(树叶、树皮、树枝和树干)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以及碳素年净固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木屑和鸡粪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两种生物炭p H和养分含量等性质差异显著;生物质裂解后,木屑p H由8.25降到木屑炭的7.46,而鸡粪炭p H为10.48,高于鸡粪的9.35;同时,C、N、P和K元素在两种生物炭中均出现富集,鸡粪生物炭N、P和K含量显著高于木屑生物炭,但两种生物炭速效P和速效K占总P、总K的比例与原料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经过一年试验,鸡粪生物炭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湿地松各个组分生物量,其中湿地松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是对照的4.92倍,而木屑炭处理对湿地松各个组分生物量影响不显著;木屑炭和鸡粪炭处理改变湿地松生物量增量在树叶和树皮中的分配比例,但对湿地松各个组分的碳密度影响不显著;鸡粪炭处理能显著提高湿地松各个组分碳素年净固定量,该处理湿地松地上部分碳素年净固定量(99.64 g/棵)分别是木屑炭处理(19.85 g/棵)和对照处理(25.77 g/棵)的5.02倍和3.87倍。由此可见,鸡粪炭可以作为提高林木土壤肥力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