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鱼种早放养、早开食,生长时间比春放增长,产量提高。新建池、并塘空池、常见或热带鱼销售后空池和鱼种不足的水面,都应在冬季投放鱼种。现介绍其运输及放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保国 《现代农业科学》2007,(3):I0003-I0004
早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季节。因为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活动力稍弱,而且鱼体结实,鳞片紧密.拉网、捕捞、运输不易受伤,这样可提高鱼种放养的成活率,一般鱼种放养最迟应在二月底投放结束。鱼种放养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放养要早:冬春交接之际,鱼种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环境,若提早放养,就能在天气转暖后立即正常吃食,延长其生长期。在放养鱼种时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阴、雨、雪天气都可能使其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有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1.放养时间应选择在1年中鱼种放养损失最少的“冬至“至“立春“之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水温为全年最低,鱼种和凶猛性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同时还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放入水库后,凶猛鱼类的危害也可相对减轻.   2.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放养鱼种逃逸的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以提高.   3.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暖、艳阳晴朗的日子放养,千万不可在刮大风、下雪的日子放养.   4.鱼种消毒鱼种消毒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盐水消毒法.在50公斤水中加入1.5~2公斤食盐,搅拌溶化,将鱼种放入上述食盐水中浸洗3~5分钟,然后放养入库.   5.鱼种投放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鱼篓.待鱼篓内的水温与水库水温差不多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水库.鱼种投放水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拨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相似文献   

6.
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有利于鱼种及早适应环境,便于越冬管理,促进鱼种开春猛长,提高产量。越冬期间放养鱼种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时华 《农家致富》2007,(12):44-44
1.放养时间冬至后、惊蛰前是最佳投入鱼种时间.此时水温都在5~10%,有利鱼种捕捉运输和分拣挑选.但宜选择晴天操作.遇雨雪风冻天气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种.影响下塘鱼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适应力强,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可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有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因此,冬季放养鱼种极为有利,但此时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这是成鱼养殖的成功经验。实践表明,冬放鱼种由于水温低、鱼鳞紧密、鱼活动力弱,在放养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鱼种下塘后成活率高,同时又有利于鱼种疏塘精养,实现早放早管,延长成鱼的生长期,提高来年成鱼的产量。冬放鱼种在技术措施上必须抓好以下7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1·投放优质鱼种,突出主养鱼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饲料消化吸收率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鳞鳍完整、体质健壮的鱼种。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准确,以免因放养数量不足,使投饵量偏大,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三早"原则1.早准备春季鱼类养殖生产工作应尽早准备,主要有生态环境的营造,配电线路、机电设备、生产用具的检修以及苗种、肥料、饲料、药品的供应等。2.早放养鱼种放养应尽量提早,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因为此时水温较低,鱼种鳞片紧密,活动力较弱,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操作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  相似文献   

12.
冬季池塘水温低水质稳定,鱼类活动力弱,适应性强,鳞片紧密,捕捞和运输时不易受伤,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鱼类仍能摄食生长,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期。实施冬放鱼种能及早得到稀疏放养,提早适应环境,提早摄食,加快生长。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鱼塘冬季整修与消毒,改善鱼塘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库养鱼,由于鱼种放养数量不足,品种不全,水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养鱼单产较低,长期以来,亩产仅20公斤左右。要提高水库养鱼单产,必须采取下列六条措施。一、利用天然水面培育鱼种。水库养鱼,鱼种的需要量很大,一般大、中型水库,每年就需要投放数十万至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内蒙古高寒地区大中水域放养鱼类网围栏育种试验,结果显示 采用在大中水域中就地培育放养鱼类鱼种的方法,不但可节约资金,而且大大提高了苗种成活率、鱼种抗逆能力,效果十分显著。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在内蒙古高寒地区大中水域中就地培育放养鱼类鱼种的模式,对其他水域的苗种培育、放养具有借鉴作用,可有效推进高寒地区大中水域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1.鱼种规格一般按3:3:4比例放养每千克5—20尾、20~40尾、40~60尾规格的鱼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养2000尾。一般情况下鱼种放养规格不能太小,放养不能过密,否则不利于培育大规格商品鱼。  相似文献   

16.
三、稻田放养。放养野生鲶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田块面积以667平方米(1亩)左右为宜。放鱼种前,要加高、加厚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坑,要建好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备。投放的鱼种规格要选用每尾8厘米以上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放种苗1500-2000尾,并用50克/升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可以混养一些鲤鱼、草鱼鱼种。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1.忌不清塘就放养。对于已养过鱼的老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池底淤泥较多,不仅会影响水质,而且是一些病菌的孳生地。因此鱼种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塘消毒。首先.鱼捕出后要抓紧对小塘、浅塘、死水塘、漏水塘进行改造,条件较好的鱼塘也要进行修整.放干塘水.经太阳曝晒或冷冻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池塘修整好后。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消毒方法有干塘法和带水法两种。  相似文献   

18.
徐承旭 《新农村》2008,(8):24-24
1.放养良种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地区间引种增多.加之人工繁殖长期不更新亲本.导致了养殖品种的混杂退化,抗病力下降。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用优质、纯正的苗种。优良鱼种生长速度快,上市规格大,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大规格鱼种的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在相同的养殖管理条件下.若放养大规格鱼种.养鱼产量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放养大规格鱼种是获得池塘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中.具体的放养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和鱼种的配套条件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收到云南及贵州等地的<农村百事通>读者来信询问小型水库鱼种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的问题.根据本人的经验,水库养鱼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要根据水库大小及其水库属于哪种营养类型来决定.大、中型水库进行粗养或增殖保护较为合理.小型水库可以考虑精养或粗养.精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水库,面积几公顷(几十至百来亩),水深7米以内,凶猛鱼类种群数量少,易于清除,库水不会干涸等.放养的技术措施为: (1)富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鱼种200尾左右,其中鲢鱼占50%,鳙鱼占30%,草鱼占15%,鲤鱼、鲫鱼、鳊鱼等占5%. (2)一般营养型和贫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放养鱼种150尾左右,其中草鱼占60%,鲢鱼占20%,鳙鱼占10%,鲤鱼、鲫鱼或鳊鱼各占5%.放养规格,草鱼种规格每公斤8~16尾,鲢、鳙鱼种规格13厘米以上.必须引起养鱼户重视的问题是,在水库养鱼中,一定要放养优质体大的鱼种.实践证明,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放入水库后生长快.根据有关水产科研部门测定,放养规格在13.2厘米以上的鱼种,生长速度比放养10~12.9厘米的要快1.4倍,比放养9.9厘米以下的快2倍;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回捕率高,放养规格13.2厘米左右其回捕率在44.5%~50%之间,放养规格6.6~9.9厘米其回捕率为9.4%;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经济效益大,每放养1尾13.2厘米以上的鳙鱼种,相当于放养3.2尾10~12.9厘米的或相当于21尾9.9厘米以下的鳙鱼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3)水库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份.放养地点选择在水库上游、避风、向阳、含营养物质多的库湾处,并先做好鱼种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