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岫芳 《中国马铃薯》1989,3(4):240-240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的。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1935年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2.
亚洲马铃薯协会(APA)成立于1979年11月,会址设于印度西姆拉中央马铃薯研究所。其目的在于扩大马铃薯的栽培,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协会现有三个分会,日本马铃薯研究会、孟加拉国马铃薯协会和印度马铃薯协会。亚洲马铃薯协会有来自亚洲各国的85名工作人员。1981年,  相似文献   

3.
施磷、钾肥对生长在印度西姆拉地区酸性山地棕土上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inn.)有效。鉴于肥料价格和山地运输费用的提高,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肥料,有必要评价它们对后茬作物的后效。为此,1970~1979年在西姆拉的 Fagu 田间曾进行施用磷、钾肥或厩肥的小区试验,以便在马铃薯轮作制中确定它们对下茬马铃薯的后效。  相似文献   

4.
<正> 1 研究机构概况波兰马铃薯主要研究机构是波兰马铃薯科学研究所及其所属的一些研究分所、实验室和试验站。波兰马铃薯研究所设在包宁(BONIN)镇。该所设有5个研究处: 1.1 马铃薯育种研究处有所属试验站3个,分别设在包宁、扎马尔杰(ZAMARTE)和斯特·奥里斯诺(ST.OLESNO)。  相似文献   

5.
张洪乃 《中国马铃薯》1989,3(3):184-187
<正> 笔者于1988年8月30日至9月13日对波兰马铃薯科学研究所及其所属的穆诺浩夫(MOCHO'W)和亚德威森(JADWISIE)分所、扎马尔杰(ZAMARTE)育种试验站的马铃薯育种研究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施用农家肥和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磷 钾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d  KC  那凤琴 《杂粮作物》1992,(2):51-53
在印度西姆拉的酸性丘陵土壤中种植马铃薯,施N肥表现好(Sharma,1986)。Negi等(1982)曾报道过,为有效地利用N肥,平衡施用P、K肥是必要的。Sharma等(1980)发现连年施用农家肥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因其可部分满足马铃薯对P、K肥的需要。虽然农家肥含有数量可观的N、P、K,但关于它对N肥有效性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进行了温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农家肥对马铃薯N肥  相似文献   

7.
<正>Euroblight(欧洲晚疫病防治协助组)工作会议每一年半举行一次,由欧洲主要马铃薯国家轮流主持。此次2008年Euroblight工作会议由挪威植物保护研究所(Bioforsk)主办,会议于10月28~31日在挪威哈马尔举行,会议内容主要是讨论、交流近年来欧洲各国在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上的研究进展。来自欧洲主  相似文献   

8.
2000~2009年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对2000~2009年全球及各洲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以及生产价格等方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2009年,全球马铃薯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欧洲面积下降最多,种植大国中国、俄罗斯及印度的播种面积占世界的45%左右;五大洲马铃薯单产最高是大洋洲,其次是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单产高的国家荷兰、美国、法国及德国等达40 t/hm2以上;过去10年世界马铃薯总产变化不大,但亚洲与欧洲总产排名发生变化,亚洲由总产第二上升到第一,欧洲总产降至第二,其它各洲总产排名依次为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中国总产最高,其次是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世界马铃薯生产价格主要在100~300美元/t波动,且生产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和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对马铃薯原产地中美及南美进行了首次考察,在发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多种马铃薯野生及栽培种以后,马铃薯育种工作就在种间杂交的基础上得到了普遍地发展。现在已经明了,在选育生产上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品种时,不利用新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与卢旺达马铃薯研究所共同组成新机构 PNAP 进行合作研究。研究地点在秘鲁的利马和卢旺达北部海拔2300米的高山上。研究计划自1981年全面展开,有以下六方面课题:1.搜集育种原始材料。从欧洲、秘鲁、东非等地广泛搜集抗晚疫消、细菌性萎蔫病,产量性状好,抗逆性强的新种质资源,其中包括优良新品种和杂交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情况。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当前生产对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建议,积极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并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加强马铃薯育种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1月 2 0日至 12月 2 0日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代表团在俄罗斯洛耳赫全俄马铃薯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高淀粉育种及食品加工型马铃薯抗低温糖化育种的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开展的比较系统 ,基础较好 ,许多经验可供借鉴。此外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相似 ,直接引种利用也是可行的 ,为了分享我们的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历史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起于 1919年 ,当时主要的研究部门是位于莫斯科郊区的科列涅沃马铃薯试验站。 192 2年至 192 9年育成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2007,21(6):I0001-I000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原育种室马铃薯课题组组长、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学家程天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2日11点45分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相似文献   

14.
欧洲大豆协作网会议于1988年9月6日—9日在瑞士洛桑(Lausanne)召开。参加会议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名代表。FAO总主任首次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吉林省农科院参加会议(吉林省农科院因故未出席会议)。会议宗旨是总结1985—1988年欧洲大豆协作网工作,制定1988—1992年科研规化及选举协作网新协调机构。 会议分学术交流(大会学术报告和墙报两部分)和参观Changins-Nyon联邦农业研究所两部分。大会交流15篇学术论文(其中科学交流7篇,各国大豆生产和研究报  相似文献   

15.
二倍体种是马铃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种质资源。马铃薯的产量与其遗传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中国马铃薯资源遗传基础狭窄,有效利用二倍体资源拓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提高育成品种的加工品质是当务之急。文章对受胚乳平衡数影响的马铃薯远缘杂交障碍进行阐述,列举了2n配子的利用、分解育种法和细胞融合等克服方法,简述了国内外在二倍体马铃薯上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旨在为国内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利用二倍体资源选育油炸加工马铃薯品种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2n配子利用、育种新技术网络会议于1997年8月24日~2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承办。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马铃薯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3倍。这对我国马铃薯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全国马铃薯科研工作会议在农业部和中国作物学会的关怀领导下,于1988年11月7日至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由“七·五”全国马铃薯育种攻关课题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全国马铃薯区域试验主持单位湖北南方马铃薯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杂种实生苗培育及选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国宏 《中国马铃薯》2002,16(5):298-299
农作物的育种是基于一定变异群体进行多年的鉴定选择而获得万中选一的优良品种,马铃薯作物也不例外,其常规育种程序中,变异出现在杂种一代,也就是杂种实生苗,也就是杂种实生苗群体内,以后其变异性状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因此马铃薯作物与其它有性繁殖作物相比,杂种一代的培育工作在整个育种程序中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由于育种目标单一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杂种实生苗培育技术经历了温汤浸种和阳畦育苗的传统技术阶段,杂种实生苗群体(即变异类型)非常有限,致使育种成效降低.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种子的贮存寿命是育种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加拿大曾在1958~1978年间研究过101个组合的杂种种子。在12~15℃的培养皿中进行催芽,头5~6天有70~80%的种子萌发,经过10天又有15~25%的种子萌发。贮藏10年以后种子的萌发势与萌发力明显降低。但是,大多数样品的种子在贮藏15年甚至20年以后,仍有良好的发芽率。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曾比较于1954年授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