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1996~2009年的建设用地面积、经济、人口及城市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长株潭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以探求长株潭14年来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所在,得出以下结论: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总人口、城镇人口是推进建设用地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从驱动因素着手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管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对长株潭19962008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与建设用地的增加;2、人口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及交通用地的增加;3、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又一重要驱动力;4、土地合理利用要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参与,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从数量分析和幅度分析两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1999~2007年9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变化研究,找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宏观的角度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静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99-9703,9770
选取1981~2005年淄博市的城市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从总量、人均城市用地、各类城市用地和城市用地扩展速度上,总结了城市用地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同时,根据1987、1996、2001、2005年淄博市城市蔓延区面积图,从形态上分析了淄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特征。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用地扩展总量逐年递增,工业用地比例偏高,与山东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城市用地总量较大,增速平稳,年均变化率较低的特征;在空间上,淄博市城市用地蔓延严重,区际间城市用地扩展以轴向扩展为主,高速公路出入口对城市用地扩展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沙市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建成区面积变化总体特征、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城市扩展形式3个方面对长沙市2000~2008年用地扩展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是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的房地产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长株潭城市群1999~2008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耕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耕地面积在研究的10年内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趋势;再者,研究区域内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并针对上述研究,还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加强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城市模型,以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序位规模分布为参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特征.结构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划分为5个节点等级,节点城市培育方向为将四级节点城市如宁乡、望城等发展成为三级节点城市如湘乡、浏阳等.从节点互补、交通优化、节点增长、城市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发展设想.该模型和设想对中等规模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的构建,合理规划中等规模城市群空间格局,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以及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基质尚未形成,绿地斑块之间自然生态过程缺乏联系,重要的自然空间廊道不畅,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逐渐减弱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提升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并通过区域政策、城市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生态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36-2138
以1988~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河南省耕地变动特点,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3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黄元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01-19802,19818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函数,对四川省1988~1997年和1998~2007年2个时期分别建立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和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最大似然法、空间叠加技术和转移矩阵,提取1993、2001和2007年厦门市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城市扩展空间特点及其驱动力,探讨优化厦门市城市空间扩展的策略.结果表明:1993--2007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高达35.79%,其中1993--2001年的变化面积为2001--2007年的两倍多;14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年变化率为6.35%,扩展面积中耕地所占比例超过50%;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外商投资、政策法规及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结果发现,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生态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强度及扩张强度差异指数、聚类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及多元回归模型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扩张强度指数分析,2000—2020年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扩张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015—2020年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最高。基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南京都市圈高速扩张区域集中在都市圈边缘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方向,城市用地扩张布局向均衡化发展。基于聚类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城镇用地扩张2000—2010年呈随机分布,2010—2015年城镇用地扩张呈高值聚集,2015—2020年用地扩张呈随机分布。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集聚度逐渐提高,斑块分布愈发集中化,斑块形状在不断整合扩张中趋向复杂化,城市用地斑块内交通连接度不断提高,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向协同化发展。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等因素为推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有其必然性,但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有限耕地资源,城市扩张的理性控制更有其必要性。如何运用历年土地变更数据快速准确地获取城市用地扩张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机制,对于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集约利用土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通过计算扩张综合指数等测度指标,分析了重庆市城市用地扩张的特征;接着通过构建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揭示各驱动因素对城市用地扩张的综合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历年城市用地扩张类型多变,可分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5个驱动因素的综合驱动效应均为正,按大小顺序排列为:社会生活〉人口状况〉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栖霞区为例,通过城市用地扩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6年,栖霞区正处于城市用地扩展加速期,城市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造成栖霞区耕地、园地、草地和水域等面积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3 967.93 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为4 948.12 hm2,主要是因为园区和大学城建设;林地面积增加873.99 hm2.主要是"绿色栖霞"的实施.城市用地扩展引起了栖霞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栖霞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6年的9.39 × 108元减少为2006年的8.63 × 108元,减少了0.76×108元.各单项服务价值中,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原材料服务功能有所增加,其余服务功能有所减少.通过对城市用地扩展系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绿色栖霞"的实施对栖霞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减少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两型社会"的构建,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已成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相关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相关数学模型,最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0~2008年安徽省滁州市3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解译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变化,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选取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14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用地扩展的效益。结果表明,滁州市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与用地扩展的速度总体上保持了一致,土地利用日趋合理。然而城市用地扩展明显的同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未能同步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变化不是十分明显,说明在建成区扩展时没有做到各方面效益的同步均衡上升,尤其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土地资源出现一定的浪费现象。同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52-254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运用SWOT分析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外部机遇及威胁、内部优势及劣势,提出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定位、发展思路、路径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经过数据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物流园区的合理选址、数量、规模与功能定位,从而减少城市交通与环境压力,节约园区土地使用,增强园区交通便利,提升园区规模与集聚辐射效应,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一体化物流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