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城市森林与岭南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岭南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和土壤与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以及岭南文化的精髓,提出广州城市森林的建设要根据岭南气候特点,结合岭南植物、岭南园林、城市地理特色和文化品位的评定,突出岭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新广州知识城采用了先进的城镇化模式与本土岭南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展现岭南传统文化,形成知识型新城。以此为例研究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园林建设,展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岭南传统文化,打造岭南特征鲜明的知识型新城。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市森林建设如何突显岭南园林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岭南园林文化的主要特点,阐明了广州城市森林建设如何突显岭南园林文化特色,最后对如何继承与发展岭南园林文化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岭南文化是广东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精神灵魂,是创建城市品牌的文化依托。广州珠江岭南苑采用传统的岭南园林手法造园,以秋山苑、清溪苑、雨润苑、雅韵苑和竹会堂形成"四水归堂"的格局,建筑布局以"三间两廊"为基础,大量应用岭南特色植物,同时也适当地加入符合时代性要求和审美特点的元素进行改进,打造出了结合现代人居理念与传统园林美学特点的现代人文社区。通过实地调查,从景观设计理念、建筑布局特色、植物应用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珠江岭南苑蕴含的新岭南文化内涵,并总结了新岭南文化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为其在未来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托城市森林特质培育广州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城市森林在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绿色文化品味等方面的特质,以期培育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园林文化、花文化和树文化为主体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林带+林区+园林"——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格局是"林带+林区+园林",通过建设环城绿带、城市隔离绿带、主干道景观林带、城区周边大面积林区和城区各类园林绿地,在城市中心保留绿心,以各类绿带作为生态廊桥,连接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和城郊的森林绿地,形成"点成片、线成带、面成区"的格局,力求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岭南文化景观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总结了广州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其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生态体制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广州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但俺现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同时具有的“广州城市性格与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州城市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8.
岭南园林具有特色鲜明、兴旺发达的文化软实力。广州具有兴造岭南园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扣住城市的文化主题,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手法,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形象,可持续性地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高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广州三元宫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宫观遗产之一,是研究岭南道观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线索。在分析其空间形成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风景园林美学和风景园林史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三元宫的环境格局、建筑布局和空间序列融汇了道家美学思想,呈现“藏风得水、道法自然”的格局特征。其借助中国传统园林有无相生、步移景异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时空一体、渐入佳境”景观特点,并融汇岭南文化中务实致用、寻乐享闲思想,形成“兼容世俗、追求真趣”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经济水平的逐步上升和海外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岭南园林在技艺、审美等方面兼收并蓄,开放灵活,于中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乾隆年间,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与时代的需求使行商庭园大势崛起,成为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重要例证。与此同时,广州花地亦涌现出大量兼具观赏和售卖花木之用的私家园林。以醉观园为例,其颇具规模的水池、建筑半围绕布局并有亭、桥、廊联通的线性游径是对行商庭园构景手法的承袭;而园中水形盘曲、花木丰盈、叠石奇巧又呈现出岭南传统水石景的精粹。作为城市历史景观,醉观园于空间营造与意蕴表达之间触发地域文化感知,随之而来的山水审美体验也极富粤中特色。  相似文献   

11.
广州近代城市公园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在岭南造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结合历史图文资料,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其造园特征。广州近代城市公园的中西合璧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中西融合的建筑小品、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探析其中西合璧特征,有利于丰富岭南近代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推进对广州近代城市公园的保护与造园智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岭南是我国南岭的五座山脉(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以南地区的统称,地域范围从秦汉至唐朝大致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大部。北宋以后岭南地域不再包括越南,沿袭至今,含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省(区)全境,与华南政区的地理版图一致。"岭南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1962年广东园林学会成立大会上林西同志的开幕讲话中,后被业界广泛采用。岭南园林是中国岭南地区风景园林的概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义上讲,它泛指发生在岭南地区的风景园林营造活动及相关作品;狭义而论,它代称在岭南地区营造的具有岭南文化与自然特色的风景园林实体。其英文译名,宜为"Southern China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LA)。岭南园林可作为地带园林学研究的特定类型,是中国热带园林营造的传统形式之一。明确岭南园林的学术定义,对于促进岭南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SBE法的岭南四大名园景观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传统园林的美学价值对于弘扬传统园林造园艺术和传递社会公众正确的风景园林审美观都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了园林美景度评价模型,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岭南四大名园(可园、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为代表的岭南园林进行了园林美景度评价,指出岭南园林的景观美学价值主要与亲水程度、植物层次、绿视度、采光通风、建筑特色和景观协调度5个景观因素具有高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吴敏 《广东园林》2012,34(6):10-13
绿色亚运使广州城市绿化在五个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以开放式绿地让市民共享、以绿道网引领低碳新生活、以近自然植物群落构造绿化基底、以天桥绿化柔软城市景观、以城郊森林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新型城市化下,广州城市绿化将开展新的实践:打造花城品牌,建设园林重点片区和岭南名园;推进城乡一体,让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守护城市生态安全,发展森林碳汇,保护湿地生态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佛山岭南天地旧城改造项目成功诠释了岭南园林的艺术特色,项目建设中注重岭南建筑特色和岭南文化的传承,造景手法兼容并蓄、大胆创新。从岭南天地园林布局特征、艺术装饰、园林小品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佛山岭南天地园林景观营建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岭南之风"位于香港九龙的荔枝角公园内,是一座极具传统岭南园林特色的"园中园",由香港政府出资兴建,于2000年11月11日正式开放让市民游览,占地约12 500 m2。"岭南之风"以广东"四大名园"为蓝本,博览众长,继承精髓;又结合现代新理念、新材料和新技术大胆创新;其既描绘了岭南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又展现了岭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风采,受到香港政府和市民的极高褒奖。当时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和中国对外建设广州  相似文献   

17.
高彬 《广东园林》2011,33(2):55-58
海山仙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景观妙比江南园林,布局结构颇具岭南地域特色。重建昔日海山仙馆,对推进广州文化名城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论榕属植物在岭南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榕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的关键类群。许多种类具有独特的外形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岭南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生态特色和文化内涵方面分析了榕树在岭南园林中的地位.对该种在园林中配置方式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广东园林》2017,39(1)
2017年1月23日—2月27日,主题为"国色天香,凤舞岭南"的2017年越秀花灯会在广州越秀公园举行. 今年灯会共展出50组创意彩灯,30组大型亮化,15处立体花坛,数十万盆艳丽花卉,近百万盏环境气氛灯.以国花牡丹和凤凰为主要元素,将璀璨彩灯与立体花坛展示相结合,烘托热闹的喜庆节日场景,传承广州传统特色春节文化,正所谓"岭南园林花争艳,花灯璀璨耀羊城."另外,本届灯会集创意领先、精心布局、灯景交融、气势壮观、低碳环保和娱乐互动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之一,以广府菜为代表的粤菜自然在岭南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饮食文化的发展与餐饮空间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酒家园林便应运而生。从粤菜入手探究了广州酒家园林的发展脉络,总结了酒家园林的常用设计手法,并简要阐述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酒家园林,展示了广州酒家园林对于发扬和传承本土地域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