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二化螟和三化螟是芜湖县水稻上常发害虫 ,经过对近 40年历史资料统计分析 ,两虫基本上呈交替上升为害 ,尤其近 10年来周期变化明显。二化螟由 1代重发型转为 2代重发、多发型 ,三化螟以 3代为重发型。分析了稻螟发生特点和灾变原因 ,总结出以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于2013年进行了双季晚稻3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宝剑、10%稻腾、20%康宽、20%万金油对双季晚稻3代二化螟的防效较高,而且持效期长,药后25d对二化螟的枯心白穗率均在76.2%以上,并且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池州市贵池区在生产上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盐城稻区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两代,亦间有不完全的三代。近年来,随着水稻布局的变革,杂交稻的扩种,二化螟的威胁更趋严重,尤以二代为突出,一般可造成中籼稻白穗和枯孕穗0.5~3%,虫伤株25~40%,重者全田倒伏,减产二、三成,对发展水稻生产影响甚大。正确估价二化螟“二代多发型”的危害性,对制定防治策略、控制螟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0年澧阳平原棉花主要生长期天气复杂多变,先后经历了5段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澧阳平原棉花出现大面积减产、棉花品质降低。对2010年澧阳平原棉花生长关键期的气象条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剖析光温水汽条件异常变化给棉花生长造成的危害,以期对棉花生产趋利避害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2006年扬州市邗江稻区二化螟调查测报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结果显示,6 a间整个稻区二化螟一、二代蛾盛发期多出现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蛾和卵高峰期具多峰现象;2001-2003年越冬残留和一代幼虫量及螟害率变化一致,其余3 a间一代和冬后残留幼虫量变化相反,仅与一代螟害率一致,其中2003年螟害发生最重。研究还表明,除去外源因素影响,二化螟冬后残留和一代幼虫量高低可评估当年螟害率及预测翌年该虫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为害水稻的螟虫主要为三化螟和二化螟,其分布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杭州、嘉兴、湖州平原晚粳稻区在改制前向以三化螟害为主,是本省螟害严重区域。自改制后到1956年约有25%单季晚粳稻改种连作稻,又原来混栽有一部分早中稻,因增加了混栽程度,使第一代螟蛾可以直接飞入早稻本田产卵,由于螟蛾有趋嫩产卵习性,第二代飞往单季晚稻田产卵,第三代集中连作晚稻田产卵,三代的发生期都碰上了最适宜其生育繁殖的分蘗期,因此,  相似文献   

8.
目前,天津稻区水稻病虫害主要以稻曲病、胡麻叶斑病、稻水象甲及二化螟为主。通过喷施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和胡麻斑病;通过水稻苗期、本田移栽前田埂四周及时施用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磷类药剂防治稻水象甲;通过推广苄嘧磺隆等除草剂,形成了低毒节本高效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三化螟。在芜湖地区二化螟多分布于丘陵山区,但圩区因沟塘边的茭白、芦苇、杂草较多,也普遍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我区推广双季稻,以及早、中稻栽培期普遍提早,致使第一代二化螟蛾大都直接飞往本田产卵,有利于螟虫生存活动,不仅当代为害早、中稻,形成较重的枯鞘、枯心;而且增大了以后各代的虫口基数,为害也日趋严重。1964年,据我区各地田间检查,早、中稻枯心率一般为3—5%,特别是“立夏”(5月6日)以前栽秧较早的稻田,枯心率达10%以上。我所在迟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田内剥查,虫伤株率竟分别高达17.9%、19%、44.9%,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增产。过去,由于各地对二化螟缺少系统的研究,同时,它又系杂食性害虫,寄主多、抗逆性强,因而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今后加强二化螟的预测与防治工作,现将作者历年来对芜湖地区二化螟发生为害情况的一些观察和防治工作体会,加以初步整理,供各地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俗称钻心虫,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二化螟每年发生4代,第1代危害早稻,第2代危害迟熟早稻和中晚稻,第3代危害一季晚稻及双季晚稻,第4代危害迟熟晚稻。  相似文献   

12.
根据系统观测区不同年份中稻种植面积及第三代二化螟成虫发生量、幼虫发生量,比较纯双季稻年份和中、晚稻混栽年份第三代二化螟的成虫高峰的差异,分析了第三代二化螟发生量与中稻面积的相关性,揭示出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压减中稻面积、适时防治及选用高效药剂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化合物——苯吡唑类杀虫剂锐劲特,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于1987年开发研制。10余年来,通过在水稻、蔬菜等大田作物主要害虫防治上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显示了其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农作物重大害虫的杰出防效。现将各地对水稻重大害虫的应用技术总结如下:1防治水稻二化螟二化螟在安徽1a发生2 ̄3代,1代主要为害早稻、中稻。2、3代为害中稻、单晚、双晚。近几年,该虫在各稻区均有不同程度地回升,特别是部分年份,2、3代在中稻,单、双晚稻上发生十分严重,如2003、2005年。锐劲特对二化螟十分敏感,室内测定及…  相似文献   

14.
<正> 防治水稻二化螟需预测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盛发期,再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和卵的历期推算卵的孵化盛期、第一代幼虫的钻蛀盛期,在孵化盛期或孵化盛期后3~6天内,消灭第一代幼虫及部分越冬代成虫和卵,把二化螟消灭在钻蛀之前。我们于1989~1991年大量剥茬,观察越冬代二化螟的发育进度,积累了些资料,现根据0厘米地温、相对湿度,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虫的发生期。1 方法和资料1989~1991年我们都选同一块地,定时(每隔2~5天)大量剥茬,观察二化螟的发育进度(资料整理见表1,气象资料见表2)。  相似文献   

15.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672和2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 3 a的调查 ,结果表明 :汉江中游稻区二化螟越冬代化蛹盛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初 ,一代蚁螟盛孵期在 5月下旬 ,一代幼虫发生期为 5月下旬至 7月下旬。当地二化螟防治重点应抓好 5月下旬蚁螟盛孵期的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 672和2 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20.
10%稻腾(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防治水稻2代二化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延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51-151,180
通过不同药剂、不同时间防治2代二化螟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稻腾及20%康宽防治水稻2代二化螟效果均十分优异,持效期长。稻腾效果及持效期略好,防治时间更宽、更灵活,效果稳定在97%以上,可以在2代二化螟防治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