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粒穗分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当前条件下水稻粒穗分离力的现状,用传感器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南方常见的几种水稻品种的粒穗分离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粒穗分离力各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的稻谷含水量不同,粒穗分离力亦不同,脱粒的难易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含水量越高越容易脱粒,但有些品种含水量达到一定值后粒穗分离力会变大.成熟度是影响粒穗分离力的重要因素,成熟度高,粒穗分离力小.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北地区先后审定的16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研究材料,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96%~26.51%)表现为千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主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各农艺性状在4省市的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小麦品种具有株高高、主茎穗长长、千粒重高的特点;河南小麦品种具有穗粒数多、单穗重高的特点;山东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河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协调。各小麦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85)、平均穗粒数(0.39)、单穗重量(0.37)、主茎穗粒数(0.27)、主茎穗长(0.20)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达显著正相关(0.19),与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大养稀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均比普通栽培提搞穗粒数、成熟度、干粒重、大穗型品种其增加幅度大于小穗型品种,增加穗粒数20%,提高成熟度5.6%、提高千粒重3%。  相似文献   

4.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粳稻新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找出合理的选择方法,对48个粳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并采用与单株粒重相关极显著的4个性状构建了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剑叶角度、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小。株高、穗长、穗实粒数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大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剑叶角度等性状对单株产量遗传贡献率较大。单株粒重与株高、穗长、穗实粒数3个性状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相对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06—201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的47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粗穗位高千粒鲜质量穗行数,其中株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综合考虑对株高、穗长、行粒数的选择,使玉米株高适中、果穗较长、行粒数较多,从而提高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6.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分析法,对35个参试杂交种的9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排出了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旨在为鉴定和选育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其相关性状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长>行粒数>千粒质量>穗行数>粒深>穗位高/株高>穗位高>株高>轴粗/穗粗;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长、行粒数、千粒质量、穗行数、粒深等。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按Griffing方法Ⅱ分别对8个六棱大麦亲本和5个二棱亲本进行了双列杂交分析。比较了各亲本产量、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每穗粒重,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绝大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广义遗传力以株高,抽穗期为最高。狭义遗传力六棱品种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粒重、穗粒数、抽穗期、穗长、千粒重、分蘗、产量,二棱品种依次为穗长、穗粒数,株高、抽穗期、产量,分蘗。  相似文献   

10.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1个小麦品种(系)的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单株穗数次之,千粒重和株高的效应较小,其中株高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一、品种选择 1.沱江一号:系四川泸州水稻所研制的糯稻品种,生育期135- 140天,株高130厘米,穗长25厘米,平均粒数148粒,千粒重 23.8克,属大穗型糯稻品种。 2.竹丫谷:系川南地方性品种,生育期 140天,株高135厘米,穗长25厘米,平  相似文献   

13.
对参加2002-2010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及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上升趋势明显,尤其高密度组;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增加而提高;生育期、穗行数和行粒数呈降低趋势,株高、穗位高和千粒重略有增加,而产量和出籽率增加幅度较大。8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出籽率、千粒重、密度、穗位高、生育期、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密度、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生育期、穗位高和株高。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3个辽宁省新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的研究表明: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穗粒数、株穗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降低株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高产品种获取高产的关键。育种上在注重穗粒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同时,应把二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栽培上则应控制株穗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同时适当兼顾二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对宁夏种植和自育的60个杂交种(组合)的9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较大;穗粗、百粒质量、穗长、穗行数和穗位高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单株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质量>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穗长>穗位高>株高>茎粗>秃尖长,确定百粒质量是影响宁夏玉米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和穗行数.宁夏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百粒质量高、行粒数多和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要求适宜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  相似文献   

16.
<正>滇禾优61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和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组配而成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株形紧凑,剑叶挺直,株高98.4 cm,穗长19.9 cm,亩有效穗25.67万穗,成穗率78.05%,穗总粒数146.6粒,穗实粒数118.4粒,千粒重23.85 g,落粒性好。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72.3 d,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玉米不同株高品种果穗性状对密度的反应,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 0005、3 250、61 500、69 750和78 000株/hm25个密度,调查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度、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与花丝干重、穗轴和穗柄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穗长、秃尖度、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6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化幅度3品种有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5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呈现了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品种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增加密度,主要通过降低行粒数使穗粒数减少,秃尖增加幅度大于穗长和穗粗的降低幅度,出籽率是玉米品种在密度影响下表现较为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株高整齐度受品种植株高低影响较小,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穗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株整齐度的作用;此外,株高整齐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观测值关系不显著,但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的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株高整齐度主要是通过提高穗部性状整齐度来实现产量的增加,建议在选育和选用甜玉米新品种时将株高整齐度作为高产栽培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阐明阿夫衍生品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方法】在点播条件下,对阿夫及其4个不同时期衍生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阿夫衍生品种(系)的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子四代的平均株高仅为阿夫的84.70%;子代株型由松散型逐步过渡到紧凑型,叶片由长窄逐渐变为短宽;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小区产量均显著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对产量的负向贡献较大,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的正负效应在各世代间也不完全相同。【结论】阿夫的穗大丰产特性在品种演替中得到了很好地传递,但是粒多的丰产特性并未得到充分传递。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有效小穗数、提高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并重、主攻穗粒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玉米生产,根据省内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将其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对参加区试的各区域中增产的品种或增产前5名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和出籽率等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中玉米的特征特性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是不一样的,只有针对不同区域玉米对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和百粒质量等特征特性要求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品种选育,才能有效地提高该区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