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表明:667m^2用36%速杀菌WP120g、50%菜菌克WP105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以盛花初期与盛花中期各喷药1次防效最好,盛花中期与终花期各喷药1次和盛花中期喷药1次防效次之。油菜盛花初期的生物学特征为主茎开花株率95%以上、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15%~20%、一次分枝开花率20%~30%;盛花中期生物学特征为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25%~35%、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0年系统观察,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高峰出现在4月上旬。油菜3月中旬叶片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4月中旬茎杆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选用抗耐病性好、丰产性优的品种;开展轮作换茬;盛花期去除中下部病黄老叶等,减轻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是用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2.5%扑海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掌握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100%时喷药。轻发生年份适期内用药1次,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并隔后5~10 d用药2次。  相似文献   

4.
多种新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试验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667m^2用36%速杀菌WP120g、50%菜菌克WP105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艳梅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42-143
每hm2用50%菜菌克WP1.575kg、36%速杀菌WP1.8k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95-100%适期用药1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建  张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8-138,182
研究表明:每hm2用50%菜菌克WP 1575g、36%速杀菌WP 1800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是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季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75-176
研究表明:667m。用50%菜菌克WP105g、36%速杀菌WP120g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95—100%适期用药一次,对菌核病的病指防效达70—80%,保产效果可达10%以上,优于福菌核、菌核净、粮果丰等药剂,可在菌核病已产生抗性地区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大发生的年份一般可减产30%以上。以往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间上缺乏适期防治指标,常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药防治。为确定防治油菜菌核病适期和油菜生育指标,于2002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对4种防治技术模式研究,发现油菜花期既喷药又摘除病、黄、老叶和主茎分枝以下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防病效果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以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10%时)喷一次,油菜盛花末期打"三叶"一次的防控模式综合效果最好,即"一喷一打"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模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田间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德国、瑞典、日本、中国等15个国家的油菜品种资源田间鉴定抗(耐)菌核病性的结果表明:免疫品种有43份,高抗(耐)品种有194份,中抗(耐)品种有100份,低抗(耐)品种有201份,感病品种有151份,分别占有效鉴定总数689份(次)的6.24%、28.16%、14.51%、29.17%、21.92%。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赣抚平原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80~1997 年的气象和病情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Allen 的预报误差平方和统计方法,建立了以下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y=4.3436+0.0201x1 -0.00786x2 -0.0174x3其中x1 表示2 月11 日至3 月10 日总日照时数,x2 表示2 月1 日至3 月10 日总降雨量,x3 表示2 月1 日至3 月10 日总日照时数。该模型经拟合和预报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比较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方法】实验室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田间评价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结果】核盘菌对杀菌剂咪鲜胺锰盐高度敏感,而对多菌灵、多·酮和菌核·锰锌敏感性稍差。咪鲜胺锰盐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02mg·L-1。浓度为20mg·L-1的咪鲜胺锰盐可以延缓核盘菌菌核萌发出菌丝。浓度为0.5g·L-1咪鲜胺锰盐对菌核萌发成子囊盘百分率的抑制率达82.9%。咪鲜胺锰盐对油菜菌核病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抑制核盘菌的侵染以及侵染后病斑的扩展。咪鲜胺锰盐在田间条件下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达88.1%。【结论】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及其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应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以及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6.25~400.00 mg/L浓度范围内,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效果为81.66%~100.00%,治疗效果为19.82%~78.88%;由于啶酰菌胺在油菜植株上的传导性较差,对施药叶片的上位和下位叶的保护效果均较低,施药后啶酰菌胺持效期为20 d左右。田间试验表明:啶酰胺施药量为150~350 g/hm2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8.89%~86.84%之间,显著优于多菌灵(750 g/hm2)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乙草胺乳油100mL+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200g/L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50mL/667m2等不同药剂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小区试验,药后60d,以上不同药剂处理对棒头草、碎米荠菜、毛茛、稻搓草等杂草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大区试验示范,在免耕油菜移栽3d前,用20%百草枯水剂150mL/667m2+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对免耕移栽油菜田杂草进行处理,以及在油菜生长阶段,根据田间杂草的草相组成,选择喷施50%草除灵悬浮剂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防除,防效均在80%以上。采用以上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免耕油菜田杂草对油菜的危害,油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赣油 1 7号”是以双低品系“83-64-1”(“马努 /甘油 5号”)为母本 ,“甘油 5号 /川油 8号”的选系“9A0 3”为父本 ,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病的甘蓝型中偏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和长江中游区域试验结果均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2 .1 %以上 ;硫甙含量为 2 1 .4μmol/g(饼 ) ,芥酸含量为 0 .44 % ,含油量达 39.94% ;成熟期比对照早熟 1~ 2d,适于稻稻油三熟和油菜花生及油菜棉花两熟种植。该品种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8.
菌核病是目前油菜上最重要的病害,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茵核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药剂防病效果好。病株、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可增产油菜籽591.7kg/hm2,且对油菜安全,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天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3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2次50%多菌灵100 g/667m<''2>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南充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华杂油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植株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45万株/hm2的移栽密度下,移栽密度对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前期施用氮肥能促进油菜苗期的生长发育。在相同的施氮条件,各处理油菜植株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油菜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产量大小顺序为T4>T5>T6>T3>T1>T2,分别比对照增加175.90%、168.83%、180.97%、222.55%、220.54%和203.29%。试验条件下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0 kg/hm2、移栽密度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