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离鸡消化道中的乳酸菌,用BL和改良MRS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通过生化试验、乳酸纸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自鸡嗉囊和盲肠中分离到产酸能力强的菌株8株,经鉴定为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其中嗉囊中以唾液乳杆菌为主,盲肠中以发酵乳杆菌为主,其次是唾液乳杆菌和肠球菌.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MRS培养基从健康AA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盲肠中分离获得11株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最终确定所分离的菌株主要是5种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R1、植物乳杆菌R2、鼠李糖乳杆菌R3、短乳杆菌R4和发酵乳杆菌R5)和4种肠球菌(盲肠肠球菌R9、粪肠球菌R8和R10、鸟肠球菌R7、屎肠球菌R6和R11)。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离鸡消化道中的乳酸菌,用BL和改良MRS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通过生化试验、乳酸纸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自鸡嗉囊和盲肠中分离到产酸能力强的菌株8株,经鉴定为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其中嗉囊中以唾液乳杆菌为主,盲肠中以发酵乳杆菌为主,其次是唾液乳杆菌和肠球菌。  相似文献   

4.
SPF鸡嗉囊和盲肠内容物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SPF鸡嗉囊和盲肠中的乳酸菌,用BL和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通过生化试验、乳酸纸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自SPF鸡嗉囊和盲肠中分离到产酸能力强的菌株7株,经鉴定为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其中嗉囊中以唾液乳杆菌为主,盲肠中以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SPF鸡嗉囊和盲肠中的乳酸菌。用BL和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通过生化试验、乳酸纸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自SPF鸡嗉囊和盲肠中分离到产酸能力强的菌株7株,经鉴定为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其中嗉囊中以唾液乳杆菌为主,盲肠中以发酵乳杆菌和肠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次试验对18株细菌进行了毒性试验,其中鸡肠源细菌8株,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2株枯草芽孢杆菌、短乳杆菌、戊糖乳杆菌、2株植物乳球菌和棉籽糖乳球菌;猪肠源细菌10株,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玉米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植物乳球菌、棉籽糖乳球菌、棉籽糖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通过用这些细菌对小白鼠进行为期30d的正常量和加倍量的饲喂,实验组小白鼠均未出现中毒现象,试验结束时,通过对小白鼠的解剖,实验组小白鼠的肝脏和肾脏与对照组小白鼠一样,未出现任何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选用的18株细菌均较安全,可作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MRS琼脂和乳酸杆菌琼脂培养基从SPF鸡肠道分离益生菌并计数,通过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进行种属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6种益生菌中,4种乳酸菌分别为口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酸杆菌、戊糖片球菌,2种肠球菌分别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鸡肠道中,乳酸菌与肠球菌盲肠密度最高,乳酸菌数量显著大于肠球菌数(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制备菌,试验从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应用乳酸菌特异培养基(MRS)分离乳酸菌,经革兰染色观察菌落形态,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出17株革兰阳性菌,经糖发酵生化管鉴定有10个为乳酸菌属,分别为肠道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玉米乳杆菌、能动乳杆菌、桥乳杆菌、鸡肠球菌、鸡乳杆菌、黄色肠球菌、草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试验从笼养蛋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采用MRS平板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及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为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5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发酵生化鉴定为绿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果糖乳杆菌、德氏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假肠膜明串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筛选自然发酵苜蓿青贮的优势菌种,应用于高水分苜蓿青贮的调制,研究不同微生物及组合对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先调制自然发酵苜蓿,青贮30 d后,从中筛选优势菌种并进行鉴定。根据优势菌种筛选结果,组合了9组发酵菌种用于苜蓿青贮的调制,分别为:以植物乳杆菌与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1∶1、1∶2和2∶1,编号为1、2、3组;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4、5、6组;以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7、8、9组;以不加任何菌种的自然苜蓿青贮作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对苜蓿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氨态氮/总氮(NH3-N/TN)、总酸含量和pH。结果表明:用MRS、LB和NA 3种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苜蓿青贮中筛选到微生物菌种31株,对其中18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9株、乳酸片球菌1株、粪肠球菌2株、各种芽孢杆菌6株。感官评分结果表明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比例大的各组评分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各组(P<0.05)。对于NH3-N/TN、总酸含量和pH等指标,乳酸菌比例较低的2、5、8和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是苜蓿青贮主要菌种,用于苜蓿青贮有利于青贮品质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会影响苜蓿青贮的气味,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菌种会改善苜蓿青贮风味,但比例太高会增加NH3-N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鸡源鼠李糖乳杆菌对氨处理的效果,试验采用体外培养和体内饲喂的方法,将鼠李糖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添加到以(NH_4)_2SO_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和SPF鸡基础日粮中,测定培养基中氨离子浓度,粪中氨气排放量,血浆中氨、尿素氮、尿酸含量,盲肠中pH值和乳酸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浓度。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均能显著降低氨离子浓度、氨气排放量、血氨浓度、盲肠pH值、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浓度(P0.05),显著提高盲肠乳酸菌浓度(P0.05);与唾液乳杆菌比较,鼠李糖乳杆菌能显著降低24,36小时氨离子浓度和氨气排放量(P0.05),显著提高盲肠乳酸菌浓度(P0.05)。说明鼠李糖乳杆菌的降氨效果优于唾液乳杆菌,是理想的降氨、除氨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1和A2均为罗伊乳杆菌,A3为黏膜乳杆菌;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对葡萄籽配合饲料发酵产物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为屎肠球菌组、植物乳杆菌组、1∶1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2∶1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和1∶2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分别在20、25和30℃下发酵24、48、72和96 h,测定发酵产物常规养分、pH值和氨态氮/总氮(AN/TN),确定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48 h发酵产物常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发酵24、72、96 h;1∶2的屎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萄籽配合饲料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温度为20℃时的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高于25、30℃的发酵结果。研究表明,屎肠球菌与植物乳杆菌比为1∶2,在20℃发酵48 h,是葡萄籽配合饲料的适宜发酵参数。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3种乳酸菌对蛋雏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罗曼褐蛋公雏432只,随机分成A、B、C、D 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另分别添加粪肠球菌制剂、嗜酸乳杆菌制剂和乳双歧杆菌制剂(添加量均为:1×107cfu/g),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组随机取6只鸡(每重复1只,共24只),收集盲肠食糜样,并应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间雏鸡盲肠菌群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3种为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aecalibacterium菌属的相对含量升高,而梭菌属、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潜在致病性菌属的相对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从α多样性上看,粪肠球菌和乳双歧杆菌制剂组盲肠微生物丰度指数下降,而嗜酸乳杆菌制剂组丰度指数上升。同时,3种乳酸菌组多样性指数均下降。从β多样性上看,添加乳酸菌可使盲肠菌群差异变大,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和乳双歧杆菌制剂组差异性大于嗜酸乳杆菌制剂组。由此可见,乳酸菌可改变蛋雏鸡盲肠菌群结构;添加乳酸菌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有益菌生长,而抑制有害菌增殖;粪肠球菌和乳双歧杆菌添加效果优于嗜酸乳杆菌制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054-2060
为了获得适合生产的羊源益生菌株,本试验从健康成年小尾寒羊肠道内分离出5株菌落形态各异、生长良好的菌株。通过革兰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分析,5株菌分别为M1(干酪乳杆菌)、M2(植物乳杆菌)、E1(粪肠球菌)、E2(屎肠球菌)、L1(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抑菌试验等益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M1、M2和L1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酸、耐胆盐,明显抑制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常见致病菌的益生特性,可以作为研制羊用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部2008年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仅有16种,它们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从鸽子小肠分离到3株优势乳酸菌,经16S rRNA和理化鉴定,Z1和Z2同为唾液乳杆菌,F6为粪肠球菌。其中Z1和Z2在培养24 h时活菌数最高,抑菌效果最好,对部分抗生素不敏感,在pH值3左右生长较好,耐酸性强,安全无毒性,但耐胆盐能力一般。作为可食用菌种,唾液乳杆菌在肉鸽养殖中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种乳酸菌。乳杆菌属有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肠球菌属有屎肠球菌、坚强肠球菌、肠道肠球菌、乳酸肠球菌;链球菌属有嗜热链球菌和黄连链球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牛奶中的益生菌种类,给奶牛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菌种的选择提供参考,试验选取体况良好、无乳房炎、产奶性能优良的荷斯坦奶牛和新生犊牛,采集其新鲜奶样和粪样,应用MRS溴甲酚紫选择性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菌株DNA检测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所得菌株中有球菌和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得到的12株菌株分别为约氏乳杆菌2株、布氏乳杆菌4株、粪肠球菌5株和屎肠球菌1株。这些牛源益生菌可用于研制益生菌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20.
朱丹  张佩华  文宇  韩奇鹏 《养猪》2014,(3):17-19
益生菌(probiotics)作为一种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无耐药性的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业并成为国内外养殖者关注的热点。各国对于应用生产的益生菌菌种规定不同。200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控制官员协会(AAFCO)公布了可直接饲喂的46种微生物菌种名单,我国农业部2008年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允许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仅有16种,它们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已将可直接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增加到34种。目前应用于养猪业主要的两种益生菌制剂是乳酸菌类和芽孢杆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