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长前期的一种主要病害,俗称“万年青玉米”、“君子兰玉米”,该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感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3~1/2,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病株分蘖多,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绝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短缺,危害相当严重.因此,对玉米粗缩病进行正确识别,并及时控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MRDV)是近几年玉米生产区重要的病害,该病害主要由介体灰飞虱传播,侵染的植株表现严重矮化和叶片浓绿等病症。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流行因素,掌握其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生时间、发生概况,组装出预防玉米粗缩病的配套综合技术,提出了"除草、灭虫、防病"的技术路线,在全市示范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MRDV)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重要的病害,该病害主要由介体灰飞虱传播,侵染的植株表现严重矮化和叶片浓绿等病症。在农技推广和植保工作中,我们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玉米丰收和农业生产安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小老爷玉米"。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一、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1、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1)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2)防治建议。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1)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玉米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从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发生。玉米发生粗缩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均产生白色、黄色或黑褐色的蜡状突起。发病愈早,受害愈重。幼苗受害,病株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一般不抽穗,雄穗严重退化,无果穗或果穗极小,不结实。  相似文献   

13.
<正> 夏玉米矮化高产栽培,即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使用化控技术(喷玉米壮索、乙烯利、DF—1等),大幅度降低玉米高度,提高总体生产能力,促使玉米高产。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既能巧妙地控制土水植株穗位上部营养体的生长,塑造一个株矮、穗大的株型结构,又不影响果穗的生长发育。 矮化后的玉米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植株变矮(比常规植株矮40~60cm,穗位降低20~30cm),茎秆粗壮(比常规玉米粗0.1~0.27cm)根系发达,有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6,(9):28-28
本品溶入美国高科技AZONE透体物质及超微ADSORB物质.玉米植株吸收更快更彻底。使用后玉米植株矮化,下部茎秆强壮.气根发达.根层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叶绿叶厚.结穗高度降低,棒大粒饱满,双棒数增加.减少秃尖空秆.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增强抗病、抗涝、抗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玉米第 10至 12片叶展开时使用 10 %乙烯利可溶性粉剂 6 0 0mg/L ,70 0mg/L和 80 0mg/L喷雾 ,可使玉米植株明显矮化 ;药后 15d ,用药玉米比对照矮 36~ 41cm ;玉米抽雄后用药玉米比对照矮 6 0~ 78cm。当使用浓度上升到 10 0 0mg/L时 ,玉米产生明显药害。施用乙烯利后对基粗的影响不大 ,仅在施用后的初期对玉米基粗有一定增大作用。施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对玉米有一定增产作用 ,但增产幅度不如 0 0 4%云大 - 12 0水剂 0 0 2mg/L。由于乙烯利能明显使玉米植株矮化 ,在多风暴的地区使用还是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06,(10):29-29
本品溶入美国高科技AZONE透体物质及超微ADSORB物质,吸收更快更彻底。使用后玉米植榛矮化,下部茎秆强壮.气根发达.根层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叶绿叶厚,结穗高度降低。棒大粒饱满.双棒数增加,减少秃尖空秆。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增强抗病、抗涝、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1、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1)识别与发病规律。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山东省平邑县大面积发生玉米粗缩病,造成玉米生产的严重损失,由于农民不明白原因,怀疑玉米品种的质量,由此引发多起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为充分掌握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省农科院、省玉米研究所的帮助下,我们对全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走访农户,与种子生产经销单位广泛座谈,分析了2006年平邑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一、2006年平邑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基本情况1.病害症状感病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密生,叶色变深、变厚、变小,植株明显变矮,相当于正常株高的1/2~1/3,…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玉米矮化病的发生与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针对北京市延庆县危害严重的玉米矮化病,初步总结其发病情况并开展病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矮化病发病率达13.00%~26.00%,减产率达18.56%。;发病田块土壤中分离鉴定出马舒德矮化线虫,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1 近几年的发生过程及其危害 1993年我市在春播或套播玉米田里已发现点、片发生玉米粗缩病,没能引起注意,到1994年发病率上升到5%~25%,1995年发病率扩大到5%~30%,由于近几年秋冬季温度偏高,夏季多雨,因此有利于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及毒源积累,至此1996年玉米粗缩病再次严重发生,轻者病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