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从辊式磨粉机发明以来,人们一直沿用的制粉方法是将小麦研碎,逐步从麸皮上剥刮胚乳,并保持麸片完整。这是从里到外对小麦进行加工的传统制粉方法。这种制粉法研磨道数少,分级不细,麦心不纯,难免有麸皮混入面粉,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面粉,而采用小麦剥皮制粉法则可改变这一现状。一、小麦的组织结构小麦籽粒在解剖学上分为皮层(麦皮)、胚乳和胚等3部分。皮层分成6层,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发现,面粉颗粒是由一个淀粉粒或多个由基质蛋白质粘合起来的淀粉粒构成,呈不规则形。基质蛋白质总是和淀粉粒粘合在一起,有类似建筑上的“桁架结构”。淀粉粒之间有一种类似“铆钉”的“球状蘑菇形”,将淀粉粒嵌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稳定结构,基质蛋白质仅是这种“桁架结构”中的“填充物”  相似文献   

3.
关中小麦品种面粉流变学特性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关中小麦品种小偃6号、小偃107、83(37)及品系79(1B)为材料,研究面团静置时间、面粉强化剂对面粉拉伸参数、粉质参数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不同小麦品种或不同来源的面粉拉伸参数比较接近或难于区别时,测定拉伸参数时,面团静置时间应改为30、60和90min.(2)添加面粉强化剂Vc(抗坏血酸)的小麦品种拉伸阻力平均增加12%、26%和64%,拉伸长度平均降低5%、8%和13%.(3)抗坏血酸能够增加面团在揉合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软化度.再如增加一定量的食盐,对稳定性及软化度的改良效果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制粉新工艺的小麦细胞学观察和面粉品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检验“分层碾磨系统”制粉新工艺生产出来的碾皮小麦,从照片可以看到麦粒表面布满蜂窝状糊粉层细胞,容易磨入面粉。采用布勒自动磨粉机和刷麸机进行研磨试验,新工艺生产的特制粉和粗粒优质二号粉的出粉率,分别比传统工艺生产的同级面粉提高0.12%和3.91%。对糊粉层内含量最丰富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中矿物质含量分别增加6.15%和11.0%;烟酸含量增加5倍多和48.2%;核黄素含量增加25%和60%。拉力仪测定,新工艺面团的阻力、廷伸度和能量(面积)均有显著改善。蒸出馒头的韧性、弹性增强、外观优良。结果表明,新工艺更适于加工粗粒优质面粉。  相似文献   

5.
小麦面粉粘度特性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的 18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材料 ,系统研究了小麦面粉的粘度特性、淀粉酶活性及其与面条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峰值粘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冷却结束糊化阻力、破损值、回生值及降落数值在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 ,α-淀粉酶活性对小麦面粉的糊化有很大影响 ,面粉粘度特性指标峰值粘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及破损值是预测面条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7.
小麦制粉产品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麦制粉产品稳定同位素指纹相对于全粒粉是否存在分馏效应,这些产品能否用于小麦的产地溯源,以及利用稳定同位素是否能实现对小麦制粉产品来源地的鉴别还不清楚。系统分析全麦粉及各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在地域间、基因型间的差异,揭示小麦制粉产品碳、氮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相关性,为小麦及其制品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2014年将3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邯6172、衡5229和周麦16),种植于河北石家庄赵县、陕西杨凌区和河南省新乡辉县。每个地域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 m~2,试验田按照当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管理。2015年收获期于3个地域共采集27份小麦样品,小麦籽粒粉碎制得全麦粉;同时将小麦籽粒加工制粉,得到面粉、次粉和麸皮。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全麦粉及制粉产品(麸皮、次粉和面粉)中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解析碳、氮同位素在不同地域、不同基因型以及不同制粉产品间的差异,结合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解析不同种类样品碳、氮同位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地域来源全麦粉及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均有显著差异(P0.05),碳同位素在地域间变化趋势为杨凌辉县赵县,氮同位素在地域间变化趋势为辉县赵县杨凌;全麦粉、麸皮和面粉中碳同位素及各类产品中氮同位素在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次粉中碳同位素在邯6172和衡5229之间有显著差异;碳同位素在全麦粉和不同制粉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面粉对13C略显富集,次粉和麸皮相对贫化13C,而氮同位素在四类产品间无显著差异;全麦粉和各制粉产品碳、氮同位素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碳同位素在小麦不同制粉产品间有显著差异,氮同位素在小麦不同制粉产品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制粉产品与小麦全麦粉中碳、氮同位素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全麦粉及制粉产品中碳、氮同位素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可用于小麦及其制粉产品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多年来,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研究和改良多注重出份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等。关于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选用对个在我国华北、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测定其籽粒品质性状、面粉糊化特性和粘度特性等,旨在研究面粉粘度等若干品质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简便的面条品质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995年在生产条件下取31个小麦品种的代表性样品,每品种取1000g籽粒,安全水分(籽粒含水量<13.0%)以下储存3个月后,摊机取5g籽粒,用NewPort粉碎机(澳大利亚产)打…  相似文献   

9.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建夫  任凯  赵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60-20561
[目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面粉及面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方法]在磷酸介质中,过氧化苯甲酰氧化碘化钾生成的碘与淀粉显色,在52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建立了淀粉碘化钾体系光度法间接测定微量过氧化苯甲酰的方法。[结果]面粉用无水乙醇溶解通过离心提取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浓度在0.032 g/L以内呈线性。[结论]该方法应用于新制小麦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回收率在94.3%以上,步骤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小麦淀粉特性及微量面粉溶剂保持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陕西省区域试验的1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小麦面粉的总淀粉、直链淀粉、破损淀粉率、粘度特性、淀粉酶活性、面粉膨胀体积及其与微量碳酸氢钠SRC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 (系)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破损淀粉率、破损值、回升值的变异系数较高,在小麦品种间变化较大。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C值与破损淀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降落数值和面粉膨胀体积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分析了微量SRC法中离心力(X1)、溶剂量(X2)、溶涨温度(X2)和溶涨时间(X4)等因素对碳酸氢钠SRC值的影响,建立了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S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离心力、溶剂量、溶涨温度和溶涨时间均对微量面粉碳酸氢钠SRS值有影响,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资木瓜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刚  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29-9530
[目的]研究快速、简单、准确地检测资木瓜多糖中蛋白质含量,为资木瓜多糖的纯化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水提醇沉提取资木瓜多糖,Sevag法去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分别进行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测定。[结果]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资木瓜多糖中游离蛋白和结合蛋白的含量分别为3.82%和3.47%,稳定性、精密度和重现性测定RSD分别为1.55%、0.66%、2.89%,回收率为100.44%,RSD为2.20%。[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是测定资木瓜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不同系统粉面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系统粉因为出粉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系统粉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表明,系统粉总蛋白含量的变化为3B〉2B〉1B和3M〉1M〉2M;系统粉白度的变化为1M〉2M〉3M〉1B〉2B〉3B;系统粉降落数值的变化为3B〉1B〉2B〉1M〉2M〉3M;系统粉湿面筋含量的变化为3B〉2B〉3M〉1M〉2M〉1B;系统粉湿干面筋含量的变化为1M〉2M〉3M〉1B〉2B〉3B;系统粉面筋指数的变化1B〉2B〉3B〉1M〉2M〉3M。其中B磨粉的变化规律要好于M磨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固体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对蒽醌染料进行脱色的条件.[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的pH、染料浓度、温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脱色的适宜条件为:在pH 3.5、40℃、60 U/ml灵芝漆酶、200 mg/L染料浓度的条件下反应5h,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率可达49%.[结论]灵芝固体发酵的漆酶粗酶液在一定条件下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色蓝X-BR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HACCP在小麦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HACCP应用准则,应用HACCP原理,对小麦粉生产进行HACCP应用研究,确立了小麦接收、微量成分添加、磁选检测3个关键控制点及其关键限值、监控方法和纠正措施,提高了小麦粉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推广小麦品种面粉白度概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 4环境条件下对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面粉白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及栽培措施和品种 (基因型 )对小麦面粉白度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但品种作用最为重要 ,通过遗传改良可显著提高小麦品种面粉白度 ;小麦品种面粉白度与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即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越高 ,面粉白度越差 ,面粉白度与蛋白质 (面筋 )的质量无关 ;10 4个小麦品种 (系 )的平均面粉白度为 74 8% ,变幅为 5 4 8%~ 82 2 % ,面粉白度高 (≥ 80 % )的品种多数为筋力弱的粉质麦 ,目前尚缺乏面粉白度高的强筋和中筋力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西小麦品质现状并且为今后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方法分析123份山西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在123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种HMW-GS,其中Glu-A1位点上有1、2*和Null共3种,Glu-B1位点上有7+8、7+9、7、6+8、17+18、14+15、20、13+16和13+19共9种,Glu-D1位点上有2+12、5+10、5+12、2+10、3+12和4+12共6种;亚基Null、7+8和2+12在各自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78.05%、60.16%和65.85%。亚基组合类型共34种,主要是Null/7+8/2+12,占45.53%,其次是Null/7+9/2+12,占12.20%,优良亚基组合类型1/7+8/5+10与1/17+18/5+10相当缺乏。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在Glu-A1位点上优良亚基1提高14.16%;Glu-B1位点上7+8下降9.05%;Glu-D1位点上5+10在地方品种中没有出现,但在育成品种中达14.89%。同时筛选出10份得9和10分的优质品种资源,还有12份含稀有亚基的品种资源,可作为山西今后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石斛多糖中蛋白质的有效去除方法。[方法]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作为检测指标,考察3种不同方法对石斛粗多糖液去除蛋白质的效果。[结果]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最好,且其多糖损失率最低。[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石斛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北省当前推广小麦品种鄂恩4号、鄂麦14和豫麦70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配制20种不同激素浓度及盐胁迫组合的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2,4-D浓度及NaCl含量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出愈率差异较大,2,4-D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存在差异,鄂恩4号出愈率最高,在MS 2,4-D8.0mg·L-1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豫麦70次之,在MS 2,4-D6.0mg·L-1培养基上出愈率为90.0%,鄂麦14较差,在MS 2,4-D8.0mg·L-1培养基上出愈率为83.3%。2,4-D浓度在4.0~8.0mg·L-1范围内,对愈伤组织形成有促进作用;盐胁迫条件下,当NaCl浓度大于0.3%时,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鄂恩4号的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揭示牛粪的不同施肥方式对麦辣套作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肥料应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牛粪作为基肥和越冬追肥,研究了冬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仅施化肥作为基肥)相比,将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和越冬前追肥、越冬前追肥3种处理,可促进叶片叶绿素与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有效抑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进而控制或延缓冬小麦叶片的衰老进程,有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其中以基肥和越冬前追肥处理的效果较好,产量比对照高出29.97%。  相似文献   

20.
蓝莓果中花青素的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养民  逯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8-21769,21958
[目的]确定蓝莓果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蓝莓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次数、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蓝莓果中花青素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50℃、pH值1、物料比1∶15、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1次,得到的花青素提取量为2.18 g/L。[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