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评价缺乏人群需求考量和量化支撑的局限性,以合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利用POI数据对公园绿地使用主体分布及活动强度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以服务能力与需求评价为核心的公园绿地布局评估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呈“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特征,公园绿地总体布局和层级设置还不能满足人口的使用需求,不同区域的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化和不平衡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建议。该模型综合考量了城市公园绿地的供给和需求,量化了供需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2.
随着昆明市公园绿地用水量的增加与城市缺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雨水资源的利用对缓解这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发现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的昆明市干湿季节分明,雨季降雨量大,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对地表径流影响大的主要是小雨和暴雨。对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进行实测分析,总结得出昆明市土壤类型主要是轻黏土,稳渗条件下累计入渗量大于1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降雨量的特点。为了节约昆明市水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土壤做功,模拟自然水循环;分散式管理,从源头截留雨水;生态美学,艺术化雨水管理;借鉴经验,增改现有雨水管理设施;加强规划立法与政府政策5个雨水管理策略。以昆明市大观公园为例,根据策略对其提出一些适用的雨水管理方法,旨在为昆明市其他公园绿地雨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可达性是影响绿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绿地建设合理的重要依据。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居住用地和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基于人口权重的人口重心模型,模拟研究区内新增绿地格局,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生成新的绿地格局空间分布,对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5%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人口增加了50.3个百分点,可达性面积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可达性是影响绿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绿地建设合理的重要依据。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居住用地和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基于人口权重的人口重心模型,模拟研究区内新增绿地格局,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生成新的绿地格局空间分布,对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5%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人口增加了50.3个百分点,可达性面积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6.
以贵阳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地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该市的绿地空间组成。结果表明,贵阳市各类型绿地的分布情况符合各个研究区自身的服务性与功能性特点,辖区内绿地多以碎斑的形式分布,破碎度高、分布密度大;贵阳市公园绿地整体的可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以周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公园绿地的空间矢量数据和人口栅格数据获取了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再使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需匹配性,最后通过对公园可达性及供给和需求的聚类分析进一步剖析供需差异化的成因。【结果】1)周口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表现出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征,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整体呈现为两条带状分布。其中新城区公园绿地数量明显多于老城区。2)周口市公园绿地密度从建成区中心向周围不断衰减。3)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4)周口市建成区的老城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低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区域,新城区大部分位于中高供给中低需求中高可达性的区域。【结论】针对周口市不同分区公园绿地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并给出构建方案,同时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主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在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公园绿地供需匹配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呈现“均匀式”布局态势,专类公园呈现“双核心”空间格局,社区公园呈现“西密东疏”的集聚特征。2)主城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特征;从西北—东南向剖面来看,总体呈现出“M”型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供需比值均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各类公园绿地分布数量、面积和服务半径的差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与人口供需匹配程度也存在差异。3)人口分布、交通路网、公园绿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是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匹配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乎民生健康和空间公平等重大社会议题,合理衡量地理区位、邻里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公园绿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将有助于反映当前存在的资源配置及其社会公平问题。基于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本研究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将传统指标与新兴数据结合从步行可达性、绿地占有量和悦跑活力指数3个角度评价公园绿地的空间利用水平,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区位特征、邻里特征和社会特征3个方面探究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利用格局方面,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分异性,核心城区内沿轴带分布,外围则围绕点状聚集,仅有50.02%的居民可在15min步行内到达公园绿地;绿地占有量呈现3组团镶嵌分布格局,虽然绿地分布广泛,但有67.59%的区域处人均绿地占有量低;在悦跑指数上,居民的选择以优质的浑河生态廊道为主,公园绿地为辅,城郊的高校与大型公园的利用率相对较高。(2)影响机制方面,区位特征与社会特征对绿地占有量和步行可达性有明显影响,邻里特征对于步行可达性和悦跑指数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知,3个角度的空间利用格局是局部有交集、整体不重合的关系,所以对交集内和交集外的地区应根...  相似文献   

10.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以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公园周边人口密度及交通条件为调查对象,结合大数据,着重分析城市道路网数据、市民活动密度数据与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关系。结果显示,盘龙区城市公园整体空间分布合理,设施较完善,公园功能发挥较好,能较好地服务了周边居民。但部分城市公园周围的交通便利性较差,存在公园资源浪费的隐患,服务设施仍有待改进,应成为后期城市公园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分析法和ArcGIS平台,以宝鸡市主要城区的10个城市公园为例,研究了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3种出行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并从研究区整体和行政分区2个层面对公园可达性分布、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方面的数量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公园空间布局不够均衡,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现象;研究区整体范围公园可达性较差,在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30 min时,可达人口比只有9.5%和25.96%;对于3种出行方式而言,机动车的可达性最好,步行的最差;各行政区范围内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渭滨区的可达性最好,尤其在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模式下的公园可达性远超过其他2个行政区。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其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本文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政府、地段、人口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公园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园更新、兼顾公平性、效益性、可达性和发展附属绿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公园造景灌木种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表明,公园中现有灌木种类60种,分别隶属33科47属.灌木在公园中的造景方式主要有片植、列植、篱植、散植和丛植等.文章还对公园中的灌木造景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用好昆明市公园造景灌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双燕  钟业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42-15844
研究以城市公园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可迭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南昌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生成公园可达性的时间等值圈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得知:南昌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不太合理;公园可达性较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昌北可迭性优于昌南;居民需驾车前去的公园少。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它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凤飞    刘健      余坤勇    刘艳芬    高仰驰    杨柳青    林灵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201-206
随着城市环境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小型公园绿地日益被重视。引入分形理论的计算方法,用量化的方式探讨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为后续此类小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科学选址提供参考。以福州市143个小型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维数、半径维数、边界维数3个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总结其空间布局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主城区小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特征但不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其网格维数为1.135 3,空间分布均质度和填充度较低;半径维数达到2.608 0,离心程度强,没有明显的城市中心指向形态,布局密度以绿地重心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的平均速度比较大,但实际上是一个由中心开始,先缓慢地增加,后转为不均匀的较快速增加,继而进入缓慢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边界维数为1.385 9,生态稳定性一般,具有较为显著的边界效应。福州市主城区的小型公园绿地其空间布局仍可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提高与自我优化结构潜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苍南县城区绿地进行研究,指出苍南县绿地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苍南县城区水系、道路、公园现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目标,构建城区生态网络。通过研究专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制定了绿色水基础设施、绿色核心、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等分项规划,旨在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