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1,62(8)
将蜂王囚人工蜂不能进入的王笼里,放在继箱的框梁上,让蜂群饲喂。24小时后,如工蜂不围王笼,可将王笼换成工蜂可自由出入的竹王笼,仍放在原处。如果工蜂不围攻蜂王,就可将蜂王放出,让蜂王产卵。两天后将蜂王带脾放人巢箱无王一侧。  相似文献   

2.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10):27-27
王笼在养蜂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给无王群介绍1只新蜂王,需要将蜂王扣在铁纱王笼内保护起来,让工蜂咬不到蜂王,待蜂王与工蜂的气味融合后,再放出蜂王。在囚王断子杀螨期、越冬期,均要将蜂王关入竹节王笼内。标准的竹节王笼栅栏孔为4.30m m,工蜂能自由出入王笼,饲喂蜂王,同时将蜂王信息从王笼内带出来,传播到整个蜂群,而蜂王则爬不出王笼。目前市售的竹节王笼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栅栏孔为3.38m m。笔者曾经用这种王笼代替铁纱王笼给无王群诱入1只种王,结果个体小的几只工蜂钻入笼内把种王咬死;后来又用该种王笼囚王断子杀螨,许多工蜂拼命地…  相似文献   

3.
豆奶粉可作代用花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 ,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 ,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 ,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2 0 0 2年 ,我用王笼向一失王群介绍蜂王时又遇到蜂群不接受新王的情况 :十多天中 ,新王放了三四次都被围攻 ,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将蜂王重新关于王笼中才没被杀。最后一次 ,我把围王蜂团的工蜂全部杀死 ,把蜂王关入王笼重新吊入蜂群 ,后发现王笼上只有部分工蜂对蜂王怀有敌意 ,就把这些工蜂也捉住杀了 ,再把王笼吊回蜂群 ,反反复复三四次 ,当王笼上再没找到对蜂王怀有敌意的工蜂时 ,才把蜂王…  相似文献   

4.
防咬保险罩     
无论是给无王群诱入新蜂王,还是给生产群介绍1只优质蜂王,或者是从良种场购来的新种王诱入本场蜂群,几乎都采用将蜂王装入王笼扣在诱入群中部的蜜脾上,过一两天把蜂王放出的方法。经仔细观察,发现蜂王一旦放出来后,很多骚乱的工蜂就快速赶往放王地点。这些工蜂中的一部分尾随在蜂王周围,跟着蜂王运动,另一部分工蜂则立刻扑向王笼,使王笼里里外外塞满工蜂。我认为其原因是蜂王放出后,王笼里仍留有浓郁的蜂王气息,一部分工蜂已发觉蜂王被放出笼,并且尾随在其周围;而大多数工蜂却以为蜂王仍留在笼内,因而紧围于王笼内外。根据放王时围王工蜂的…  相似文献   

5.
王笼虽小,用处却很大.但是王笼在使用过程中因高温干燥和湿度太大竹丝会热胀冷缩,加之工蜂和蜂王的啃咬会使竹丝变细而失去关王作用;大部分王笼经多次使用后,竹丝在塑片眼中活动,经工蜂和蜂王摩擦而脱落;等等.若不能马上购买到新王笼,就可能对养蜂生产造成影响.因此,修理受损的王笼仍有必要.下面,笔者介绍1种方法,与蜂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郭业寨 《蜜蜂杂志》2012,32(7):33-33
王笼是养蜂时专供蜂王生活的场所,其侧面开设有多个栅栏,栅栏之间留有空隙供工蜂进出。由于蜂王个体较大,为了控制蜂王产卵,蜂王通常被关闭在王笼里面,王笼常悬挂在蜂箱里面的蜂路上。目前,蜂农在市场上购买的王笼只有笼体,而没有悬挂装置,购买后  相似文献   

7.
针控多用王笼,是李永昌同志设计的,经过他多年试用,效果很理想,四季囚王停产121只次,未损失一只蜂王;诱入蜂王21只,全部诱入成功;训练多王同巢16只,在王笼内只损失2只蜂王。针控多用王笼,由一个多孔的塑料外壳和11根竹针组成(见图)。竹针可随需要穿上或抽掉。用竹针还能把王笼调整成四室、两室和单室,并能根据需要把竹针调整成工蜂、雄蜂和蜂王都不能通过;只能工蜂通过;工蜂、雄蜂和蜂王都能通过的三种  相似文献   

8.
<正>介绍新蜂王入群,蜂王常会飞逃。我用了一种安全诱王的方法,许多年来,再没有出现所诱蜂王飞逃之事。方法是:(1)邮来蜂王后不急于诱王,先把王笼放置在失王群巢箱内隔板外;(2)在王笼上滴一些蜂蜜,引诱群内蜜蜂来王笼上吃蜜,以消除敌意,  相似文献   

9.
介绍蜂王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论用什么方法介绍,总有失败的可能,尤其是从种蜂场选购来的种王,价格昂贵,1只种王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不小心,方法不当,就会失败。2008年5月,我选购了1只“松丹一号”种王,种王寄出的当天就通知了我。我知道后马上组织接收群:提出5脾正在出房的封盖老子脾,第三天,老蜂已飞回原群,恰好种王也到场,我随手将种王笼放在接收群的框梁上,盖好纱盖和覆布,等了2小时后,打开纱盖和覆布,工蜂不围王笼啃咬,有的工蜂双翅微微扇动表示欢迎新蜂王,我双手打开王笼,蜂王没有往下钻入王笼,而是张开双翅飞向天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一种嵌入巢脾中央的王笼,称之为嵌脾王笼。这种王笼制作简易,利用废旧隔王板和小木板制成。王笼与巢脾吻合一起,可以随时幽禁蜂王,而工蜂进出王笼自由,对蜂王的喂饲依然如旧,使  相似文献   

11.
邵玉昌 《养蜂科技》2003,(3):14-14,16
蜂场常规管理中向蜂群内介绍蜂王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个蜂场在一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里随时都有失王群的出现 ,或者更换老劣蜂王。一般来说 ,诱王不外乎 2种方式 :一是直接诱入 ,二是用王笼诱王 ,诱王时一成不变的一条就是蜂群有失王感和混合气味。不同群里的蜂王与工蜂都是靠气味来区别的 ,诱王除了气味混合外还与节气、外界蜜粉源是否充足以及蜂王的颜色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节气工蜂对蜂王的依赖程度不同 ,外界蜜粉源充足时期 ,可直接放王 ,因为每个蜂箱内的气味都是同一种蜜源的气味 ,缺蜜时期可用王笼诱王。如果外界又缺蜜源时 ,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围王是工蜂处死蜂王的一种手段.因此,养蜂书籍上都有扣脾铁纱王笼的照片,用它介绍蜂王十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把竹塑王笼略加改制 ,便可做到放王时不动巢脾 ,不惊扰蜜蜂 ,因而安全方便 ,使放王不再“难”。抽掉竹塑王笼活动门芯上的竹栅 ,换上粗细一样的长竹栅 (长约 2 0cm)即可。蜂王囚入王笼置于巢脾间 ,活动门芯的长竹丝上端略高出上框梁面一些 ,以不妨碍盖纱盖或覆布为宜。在  相似文献   

14.
杨华 《中国蜂业》2003,54(2):28-28
利用死蜂王检查蜂群有无蜂王 ,即方便又节省时间。方法是 :平常管理蜂群时用塑料代存放几只死王搁冰箱冷存室备用 (死亡时间越短越好 )。检查时 ,用线拴住死蜂王放在框梁上观察 ,如蜂群无王 ,工蜂会立即把头调向死蜂王 ,高高抬起散发信息素的尾部 ,张开有信息腺的尾节 ,使劲地振翅扇风 ,并发出嗡嗡声 ,甚至全群轰鸣 ,此时工蜂不但不围咬死王 ,反而非常亲近 ,这表明该群为无王群。反之 ,如工蜂围咬死蜂王 ,那肯定蜂群里有王 ;应立即拿走死王 ,免得形成围王团扰乱蜂群。去秋 ,我利用此法准确查找了 4个无王交尾群。用死蜂王查无王群$荷泽市王…  相似文献   

15.
十、怎样介绍中蜂王1.直接介绍法(1)在大流蜜期介绍蜂王,可在工蜂最繁忙时,捉走老王,放入新王。如果蜂群无产卵王,介绍时应除尽王台,已有处女王,可让其自行交配。(2)无蜜期介绍蜂王,若老蜂王无利用价值,可捏死老王挤出浆水涂于新王身上,直接放入很安全;如果老王可以再利用,先移走老王,24小时后直接介入新王。2.间接介绍法(1)用铁纱罩将蜂王与几只蜂罩在巢脾有蜜处,24小时后,看工蜂在罩外行为判断,不剧烈,说明已接受,可放出蜂王。1小时左右再查看,若围王再扣入罩内,并仔细检查有无处女王或王台,有则去除。  相似文献   

16.
浙江莫允功先生曾在《蜜蜂杂志》1994年第5期提出过“中蜂不攻王”的原理。我通过很多次的实践发现,我地的中蜂群在失王情况下,除大流蜜期可随意介绍中蜂王外,其他时间经常会发生工蜂围王,甚至围王致死的情况。我在多次给失王群介绍蜂王的实践中,得出了一种比较可靠的介绍蜂王的方法,在失王群失王1天以上,工蜂尚未出现大面积产卵时进行,过程如下:1捉王从要提取蜂王的巢箱中提出巢脾寻找蜂王。当发现蜂王时,用拇指粗长5cm以上的空心铁纱圈轻快、准确地罩住蜂王,注意绝对不能弄伤蜂王;蜂王受到突然袭击后会往纱圈上部窜,这时可快速将纱圈的敞…  相似文献   

17.
针控多用王笼,1987年已向中国专利局申报发明专利,现已由济源县养蜂协会和蜂业公司监制,投入批量生产。针控多用王笼,由李永昌同志发明,经他多年试用,效果很理想,四季囚王停产121只次,未损失一只蜂王;诱入蜂王21只,全部诱入成功;训练多王同巢16只,在王笼内只损失2只。针控多用王笼,由一个多孔的塑料壳及11根竹针组成,竹针随时可穿上和抽掉。用竹针能把王笼调整成四室、两室和单室,并能根据需要把竹针调整成工蜂、雄蜂和蜂王都不能通过;都能通过;或只能工蜂通过的三种间距。A~I 的九根竹针(见图1)抽去任意一根,其间距均为4.4毫米,只能通过工蜂。四室均有蜂王出入孔,内有饲料槽的圆柱塞,塞在蜂王出入  相似文献   

18.
“工蜂移卵”育王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福仁 《蜜蜂杂志》2003,(11):13-14
关于“工蜂移卵育王” (暂且指西蜂 )之说 ,笔者持否定意见 :即工蜂没有这种能力。笔者认为 ,一些蜂友所见的情形是工蜂产卵所致 ,这种无王群台基内有卵的情况笔者也见过。工蜂与蜂王同是雌性蜂 ,只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食物及发育的场所不同而形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工蜂及有完全生殖能力的蜂王。在蜂群失王后 ,工蜂虽不能产受精卵 ,但它仍然保留有维持种族延续的本能。在失王时间较短时 ,它们会向台基内产卵 ,“目的”是培育蜂王 ;在最终未果的情况下 ,才会出现大批工蜂代替蜂王产卵的现象。从本刊 2 0 0 3年第 7期 16页费起充老师《西…  相似文献   

19.
梅中坤 《中国蜂业》2004,55(3):16-16
我养蜂数十年,探索发明了蜂王介绍器.介绍蜂王(特别是中蜂王)不带脾,不带蜂,不分时间、气候,单只蜂王随时介绍给无王群,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在失王或者蜂王交尾失败后工蜂就会产卵,我用下述方法处理工蜂产卵群效果良好。一、工蜂卵还没有转化成幼虫时,可用王笼把产卵王扣在工蜂卵脾的上部蜜房上,同时割开王笼底部和周围的蜜房盖,轻轻放下巢脾,调好框距,第二天放出蜂王。二、工蜂卵已经变成幼虫和蛹的蜂群处理:傍晚时分提一产卵王带1—2框子、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