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漠化严重。全区约有戈壁沙漠(包括沙漠化土地)30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25%以上,有60%的农田、30%的草原遭受不同程度的风沙危害,农牧业生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区林业用地6.6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29%,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辽阔的地域、丰富的土  相似文献   

3.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对1994年和1999年两次全国荒漠化土地普查结果的比较来看,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不仅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还在以约9000平方公里/年的  相似文献   

5.
曹旭清 《山西林业》2003,(1):15-15,18
1自然概况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西北100km处的汾河上游。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574.3万t。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08天。常年光照充足,可满足林木生长需要。主要灾害为晚霜,花期怕霜冻。全县境内植被资源丰富,共有各类植物43科156种,其分布情况与全县森林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全县总面积为12.8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14万hm2,占总面积的55.18%;牧地1.07万hm2;未利用地1.79万hm2。由于娄烦是山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森  边彪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3):25-27,52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上游水资源形成区林牧矛盾突出,水源林退化严重,河川径流减少;中游张掖绿洲人口压力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土地沙化、盐溃化严重;下游额济纳荒漠绿洲水资源缺乏。植被衰退,土地沙漠化严重,绿洲大面积减少。整治的主要措施应为:抢救性开展水源林生态工程建设;科学利用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实施全社会节水战略;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和调水工程及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历来风大、沙多、干旱少雨。近几十年里,这一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资源过度开发,使西北地区的植被越来越少,自然灾害加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贫困现象日益严重。目前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覆盖率低。西北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一些高大山体,覆盖率相对较低,除陕西的森林覆盖率达24.15%外,其余各省大大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继续扩大,目前黄河中游地区78%的土地均发生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草原退化,草场质量下降,草原虫、鼠害严重;土地沙化面积不断…  相似文献   

8.
李晓鸿 《中国林业》2012,(14):31-31
甘肃省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海拔差悬殊,拥有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多种气候类型,自然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除海洋生态系统外,其余生态类型在甘肃都有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子午岭和祁连山,类型丰富,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广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零星分布于南部。湿地360万公顷,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库塘、稻田等。沙漠面积较大,沙漠化危害严重,由西向东分布库姆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全省沙区总面积24.9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0.38%的速度扩展。天然草原2.67亿亩,类型较多,占全国18个草原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雅枝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1):22-25,56
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既有风蚀沙化为主的风蚀荒漠化,又有水土流失为主的水蚀荒漠化,还有以不合理灌溉等人为作用为主形成的土壤盐渍荒漠化。就甘肃省荒漠化土地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12月,采用半结构访谈、田野调查、农户定点调查等方法,对保山地区的非木质林产品采集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保山地区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的特点.初步查清了保山地区各民族主要采集的野生食用植物、药用植物、饲料植物、特种用途植物及动物产品.并就保山地区采集文化的保护与采集活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保山地区银杏生产的发展 ,1994年从山东省郯城引入 5个品种连同本地的 4个品种 (类型 )在该地区的腾冲县进行了银杏 9个品种的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条件下 ,幼树期 (8年生 )本地品种(类型 )的早实性不如引入品种 (外来种 ) ,初步看出引进品种中的郯城 13号、郯城 9号是当地营建银杏早实丰产园的首选品种 ,尤其郯城 13号品种表现优良 ,而本地品种以 9号 (永昌大白果 )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保山市杨柳小流域1994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2004年Aster卫星遥感图像为信息源。结合地面调查。获取了森林资源扣土地利用的现状图。通过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出土地利用10年间的空间变化信息。结合地形因子提出坡度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并对小流域做作出初步的治理决策分析。为杨柳小流域的合理规划扣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荒漠绿洲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时期,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进程和人工绿洲建设的过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荒漠河岸林植被退化、水质恶化等情况严重。本文通过对绿洲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系统分析,以“以水定地”、“水土平衡”的生态考核原则对绿洲环境容量进行评价。并对绿洲开发利用作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额济纳荒源绿洲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经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据资料,昭通地区竹类资源丰富,计有14属53种,竹林面积36323hm^2。山区苗族群众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竹子的经验,介绍了在房屋建筑、编织、服饰、食品、医药、乐器、狩猎、食品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的传统习俗和知识,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壮大竹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楚雄州1993年和2000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林业用地面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加;林分面积增加;无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消耗量小于生长量。对楚雄州森林资源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问题上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旅游业的现状,据此,由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昌都地区旅游业的策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桥北林业局林地资源现状和林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分析了该林区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根据2010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林业系统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10年规划的要求,阐述了桥北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提出通过严格控制林地用途、实行林地分级管理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保山市杨柳小流域为例,利用小流域1994年和2004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原理,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了模拟与预测,表明在未来20年内,有林地明显增加而农地、牧地、灌木林地将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0.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