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刊要闻     
<正> 封闭内净养虾技术 育岛海洋大学王克行等进行了封闭内净养虾技术试验。在全封闭条件下,采用在池内净化的措施,5个试验池平均亩 产对虾65.19kg,比对照组增产70.16%;平均成活率为43.38%,比对照组提高86.98%,投饵系数2.79,比对照组的4. 48降低37.72%。封闭内净养虾的技术原理是在池内建立一个科学的人工生态  相似文献   

2.
小漠镇今年晚造大面积推广虾蟹混养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纯养虾的生产模式,走生态系养殖之路,有效地防止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养虾生产再现生机。今年晚造对虾放养面积2100亩,其中纯养600亩,因发生虾病失收;进行虾蟹混养1500亩,占总养虾面积的71.4%,共收虾83吨,其中对虾18吨、青蟹65吨,产值479.8万元、纯利321.1万元,平均亩产55.3公斤、亩产值3198.6元、亩获纯利2140.7元,比早造对虾养殖亩产6.1公斤增产49.2公斤,增长率906%。进行虾蟹混养的虾农户户盈利。  相似文献   

3.
广西养虾已经十个年头,近三年发展较快。截1988年7月10日统计,全区养虾面积达28898亩,又比上年增长34.4%,出现合浦、防城两县养虾超万亩的好势头。但是,养虾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而管养技术上的落后状况,则是目前养虾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1987年是全区单产最高年份,平均亩产只有23公斤)。  相似文献   

4.
诏安县养虾生产发展较迟,1985年才开始少量养虾,1986年面积2100亩,1987年一跃成为万亩县,养殖面积达到10415.5亩,连同养双季虾计算,总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了较大的飞跃。1987年在养虾技术、单产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名列全省前茅。据统计,全县总产对虾1252吨,占全省养虾产量的10%;平均单产120.2公斤,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此报告了双联式虾拖网在1995-1996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试验表明:使用该网具作业,在渔船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其平均网次总产量比网板虾拖网提高14.26%,平均网次虾产量提高23.68%,平均纯效益提高12.37%。同时对蟹类及底层鱼类的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文内还简单分析了该网具与捕捞对象的渔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种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能够减少污染水体中硫化氢的发生量,硫化物最高检测浓度降低37.8%,总检出量减少48.3%,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作用效果显著。在室内养虾试验两个月后50,100ppm菌液浓度组,底泥硫化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2.1%和38.0%。应用于生产性对虾养殖池,池水具有透明度降低,pH稳定,溶氧增加的水质特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1988,(1):25-25
滦南县水产开发养殖公司养虾一场,700亩对虾精养池,60天育出对虾苗3.46亿尾,平均单位水体育苗34.6万尾,最高为67万尾。对虾养成生产110天共生产较大规格的商品虾17.58万斤。平均亩产125公斤,其中最高亩产204公斤,比1984年的高产池增一倍多,育苗和养成二项总收入达到224万元,纯收入135万元,平均每人创利4.5万元,进入国家养虾生产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丁建群 《科学养鱼》1997,(10):30-30
1996年,我所在面积32亩的精养池塘里进行了罗氏沼虾高产试验,通过一次性放足大规格虾苗,轮捕商品虾等技术措施,获得了亩产罗氏沼虾187.5公斤,亩均产值9750元,亩获利6268元,产投比1.8。1,罗氏沼虾饵料系数2.9,平均成活率70.2%,平均出塘规格17.8克。现将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暗6只,每只5~8亩,总面积32亩,保水深度1.5米.拉比互:2.池塘底质X,无淤泥,靠近湖泊,水源为湖水。2.准备工作:①在放苗前15天,抽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②在池塘中间枪一条宽1米,深0.Zt的沟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虾交尾率,1993,1994年进行了塑料大棚延长对虾交尾期试验,通过大棚控制交尾水温,采取合理安排雌雄比,调节水质,投喂沙蚕,防治疾病等综合技术措施,2年共出棚交尾虾12352尾,未交尾虾5922尾,雄虾5252尾,平均交尾率67.59%,雌雄虾成活率分别为87.54%,63.00%,共获产值626100元,纯利442600元,平均每尾入棚雌虾净协效益21.23元,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蟹场的两个水泥池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试验。在192m^2的水池中投放平均全长1.10cm的淡化虾苗1.75万尾,经80d饲养,生产成虾88kg。成虾平均全长9.63cm(最大10.08cm),平均体长8.28cm(最大为9.50cm),平均体重7.81g(最大为11.90g),平均养殖成活率为64.4%。采用水泥池养殖、淡化后放养、投喂人工合颗粒饲料、调控水质、适时捕  相似文献   

11.
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进行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利用鲈摄食病虾及小型糠虾类,阻断病毒传播,推迟了对虾发病,试验池产量,效益成活率均高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12.
A 60‐day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bstituting squid and krill meal with marine snails (Buccinum striatissimum) into the diets of juvenile kuruma shrimps (Marsupenaeus japonicus). Five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varying levels of snail meal at 0%, 25%, 50%, 75% and 100% (D1, D2, D3, D4 and D5, respectively) and fed to juvenile kuruma shrimps (initial mean weight 0.27 ± 0.02 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ight gain, feed intak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D4 and D5 groups when compared with D1 group (p < 0.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 detected in survival rate among all shrimps fed diets containing several levels of snail meal (p > 0.05).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shrimps fed the control die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p < 0.05). Lipid content in shrimps fed 50% snail mea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while cholesterol content in shrimps fed 100% snail mea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hrimps fed 75%–100% snail meal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pplementing snail meal for complete replacement of squid and krill meal can be done to improve juvenile kuruma shrimps’ growth and reducing their cholesterol levels.  相似文献   

13.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成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饲喂试验共持续了65 d。结果显示: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添加量为7%时,试验中期(32 d)和末期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低于7%添加范围内,随着蝇蛆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对虾WGR和SGR逐渐提高,超过7%后,对虾WGR和SGR逐渐下降。试验中期和末期,17%添加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添加组饵料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中期还是末期,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7%的蝇蛆粉替代鱼粉可促进对虾生长,利用蝇蛆粉替代对虾饲料中的部分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脂肪源对罗氏沼虾生长及体组织常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不同脂肪源组合的饲料(Ⅰ.鱼油0.5%+豆油2.5%;Ⅱ.鱼油0.5%+菜籽油2.5%;Ⅲ.鱼油0.5%+花生油2.5%;Ⅳ.鱼油0.5%+亚麻油2.5%;Ⅴ.豆油1.5%+亚麻油1.5%)投喂体重为(2.22±0.04)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0 d,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其生长及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第Ⅴ组的罗氏沼虾增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Ⅳ组增重也显著大于Ⅱ组(P<0.05)。在体成分方面,Ⅰ组全虾总水分含量最低,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Ⅲ组全虾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及Ⅴ组(P<0.05);Ⅳ组肌肉总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复合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生石膏=1∶1∶1∶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生长与免疫试验设7个处理,试验虾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9%、1.3%、1.7%、2.1%、2.5%的饲料,凡纳滨对虾的初始体重为0.10 g,养殖周期56 d。结果显示: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之增加,但仅最高组(2.5%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用二次回归曲线得到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有显著影响,随着复方中草药水平的增加,这4种酶的活力出现先显著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酶活力最高的组是2.1%组;而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攻毒试验设3个处理组,不添加中草药的对照组、间隔投喂组和连续投喂添加了2.1%中草药制剂组,养殖试验结束后采用注射和投喂病毒两种方法攻毒(1.4×108cfu/mL弧菌病毒)。结果表明:注射和投喂后连续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和79.19%,比对照组(试验Ⅰ组)高27.1%和17.2%。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连续投喂添加2.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饲料,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并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实微生态净水剂(含菌量10×109/g)可以提高虾体免疫力和对污染物(如农药)的抵抗力,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养殖过程中,设置了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实验组和未用微生态净水剂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对2组凡纳滨对虾进行乙酰甲胺磷毒性实验。注射乙酰甲胺磷后,采样测定血细胞吞噬化学发光情况,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酯酶活性以及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表型变化。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施用微生态净水剂的虾注射乙酰甲胺磷后死亡率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功能也有所增加,虾体组织内SOD、POD、LSZ、酯酶活性变化较未用组的虾变化幅度较小,其中,SOD、POD活性等高于未用组,EST、MDH同工酶酶带数目也有增加。说明微生态净水剂从本质上增强虾体内代谢、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并具有提高虾体防御功能,增强抵抗疾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明 《水产学报》2006,30(1):108-112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增加。2.显微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呈典型的溶血状态。3.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大部分血细胞坏死,少数血细胞呈不典型的凋亡。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核中可见大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粒子。病理变化表明血细胞是WSSV的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8.
塑料薄膜大棚培育青虾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塑料大棚培育青虾苗,经1个多月培育,不仅亲虾产卵率比对照池高,6月25日出苗时,试验池1.21厘米以上的虾苗占71.4%,而对照池只占4.2%,11月25日起捕测量,试验池4.5厘米以上的虾苗占79.4%,而对照池30.65,塑料薄膜大棚培育青虾苗对提高青虾当年上市规格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噬菌蛭弧菌(Bd)、粘红酵母(Rh)及二者混合物分别以1%的比例添加到中国对虾基础饲料里,同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采用连续投喂的方法,饲喂1.5cm左右的稚虾25d,分别测定第5、10、15、20和25天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活力等免疫因子活性。试验结束后,试验组中Rh组存活率达到63%,Bd组和Bd Rh组分别为45%和40%,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Rh组的增长率、增重率至少高于其他组10.72%和105.05%,比对照组高出36.37%和320.22%。试验组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从第10天起均高于对照组两倍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饲养实验结束7d后,用鳗弧菌攻毒,在8d内,对照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免疫保护率为50%~65%,以Rh组最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对虾的生长及提高免疫因子的活性;从免疫水平和生长水平综合考虑,建议单独使用粘红酵母,添加量为1%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光照周期(全黑暗D、光照:黑暗10L:14D、光照:黑暗14L:10D、全光照L)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as)生长、蜕皮和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日本囊对虾的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和蜕皮率(MF)逐渐降低,到第49天时,L组日本囊对虾死亡率达100%。实验结束时,D组SR、SGR和MF显著高于10L:14D组和14L:10D组(P<0.05),分别为(60.000±2.722)%、(6.966±0.686)%/d和(4.667±0.363)%/d,但10L:14D组和14L:10D组间的SR、SGR和MF差异不显著。不同光照周期对日本囊对虾体内蜕皮抑制激素(MIH)和蜕皮激素(EH)浓度有显著影响。第30天时,D组MIH浓度显著低于10L:14D、14L:10D和L组(P<0.05),10L:14D和14L:10D组MIH浓度显著低于L组(P<0.05),10L:14D和14L:10D组间差异不显著;第60天时,D组MIH浓度显著低于10L:14D和14L:10D组(P<0.05),但2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日本囊对虾体内EH浓度不断降低,第30天时,D组EH浓度显著高于10L:14D、14L:10D和L组(P<0.05),10L:14D、14L:10D和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第60天时,D组EH浓度显著高于10L:14D和14L:10D组(P<0.05),但2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光照周期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糖代谢,不同处理组血清中的5-羟色胺(5-HT)、高血糖激素(CHH)和肝胰腺中的糖原磷酸化酶(GP)的变化趋势与上述MIH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而肝胰腺中糖原合酶(GS)的变化趋势与MIH浓度变化趋势相反。研究表明,日本囊对虾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全黑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