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莉 《山西林业》2006,(3):30-31
垣曲县是一个山区县,总耕地面积2.69万hm2,其中坡耕地就多达1.53万hm2。自2002年以来,该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0.67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0.24万hm2,荒山还林0.43万hm2。在4年的退耕还林实践中,该县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一整套符合县情的行之有效的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并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得到充分应用,有利地推动了全县的退耕还林工作,使历年来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1刺槐造林模式造林密度:每公顷1995株,株距2m,行距2.50m。适用范围:全县所有的退耕地及荒山造林。苗木规格:1年生、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木,地径0.80cm以…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份,笔者对晋中市2002~200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情况作了一些调查,从而了解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晋中市的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工程进展情况退耕还林工程是晋中市建国以来生态建设任务最重、投资最大的项目。2002年晋中市共承担退耕还林总任务4.1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7万hm2,荒山造林2.4万hm2,已圆满完成任务,并在国家退耕办组织的阶段实绩核查和国家财政部组织的政策兑现稽查中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政策要求。2003年入春以来,晋中市到4月底共完成造林1.28万hm2,占年度任务的51.9%。从2月下旬开始,利用半个月时间对2002年的退耕还林工…  相似文献   

3.
《防护林科技》2014,(7):F0004-F0004
四川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东邻芦山,西连康定,跨越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幅员面积3114km2,是四川西部大熊猫主要生态栖息区。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即产于宝兴,因此,宝兴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宝兴县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使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93985hm2,其中95%为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70.8%,全县绿化覆盖率81.04%,人工商品林32406hm2,天保工程公益林人工造林16327hm2,封山育林53133hm2,退耕还林3133hm2,配套荒山造林2333hm2,封山育林667hm2,这里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空气质量与水质质量达国家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刘家祥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03-206
永善县国土面积27.89万hm2,自2002年以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 667hm2。对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封山禁牧舍饲等的5个保障措施结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晋林讯     
《山西林业》2003,(5):30-32
山西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山西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81.67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31.3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0.33万hm2。2000年~2002年,国家已累计投入资金9.865亿元。为及时、客观、全面地评价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评价工程建设的成效和国家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措施,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要求,山西省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评价。包括试点以来历年退耕…  相似文献   

6.
孔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90-193
景东县文景镇土地总面积46 693hm2,全镇森林覆盖率71.39%,活立木总蓄积2 790 810m3。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今已实施326.1hm2。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指导原则、政策兑现和具体实施操作办法。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造林设计不当、管护不到位、政企干预、农户认识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程总体进展顺利(一)五年来的工程实施概况1999年,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川陕甘3省率先开始了退耕还林试点,2000年试点在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为重点的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展开,2001年试点进一步扩大到中西部地区的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30.34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20.61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9.73万hm2。通过试点,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基本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和规范了工程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办法。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其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002年国家开始全面展开规模宏大的退耕还工程,黄陂区自2002~2011年连续10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38万hm2,其中坡耕地还林0.49万hm2,现已进入成果巩固和效益发挥阶段,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的后期效益情况,通过实地踏堪、抽样调查和查阅相关部门资料、走访农户等方法,围绕林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为加强和改进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2年起,石家庄市开始承担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年来,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及封山育林面积12.8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82万hm2,匹配荒山荒地造林5.99万hm2,封山育林3.99万hm2。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自2008年开始实施。1全市退耕还林地区域分布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平山、赞皇、灵寿、行唐、元氏、井陉、鹿泉、矿区、深泽、正定、无极、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山西林业》2002,(3):10-10,12
为了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 ,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 ,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省退耕还林办公室负责人。问 :退耕还林工程的责任主体是如何确定的 ?答 :我省退耕还林工程今年全面启动 ,涉及 11个市 (地 ) 85个县 ,退耕还林总任务是 2 8.0万 hm2 ,其中退耕地造林 12 .33万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5 .6 7万 hm2 ,国家总投资达到 4 .8亿多元。按照国家规定 ,退耕还林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和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我省实行市 (地 )、县、乡 (镇 )政府层层负责制 ,各级政府“一把手”是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1.
对巩固新平县退耕还林成果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28-230
玉溪市新平县国土总面积4 223km2,全县森林覆盖率72.88%.2002~2004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 866.67hm2,居玉溪市之首.分析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护力度不够、档案管理不规范、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计委今年计划新增退耕还林22.6万hm2,宜林荒山造林266.3万hm2。采取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地)造林及植被保护的任务落实到户;国家粮食、现金和种苗补助的政策兑现到户;实行“谁造林(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林(草)权属落实到户。以加快实行“退耕还林、开仓济贫”。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河北省从90年代后期进行梨树结构调整。对新引进的以黄金梨、绿宝石、黄冠、园黄和大果水晶为主的30多个新品种,均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嫁接成活率平均在90%以上。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更换新品种,当年成花,2a每667m2产量1500kg,667m2效益3000元以上;3a恢复原来枝量和产量,每667m2产量达到2500kg,667m2效益6000元以上,是原品种效益的3倍。  相似文献   

14.
苜蓿 (MedicagoSatiua)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其干草含粗蛋白 1 8%~ 2 6% ,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它不仅是良好的牧草 ,因根系发达还是保土肥田、固土护坡的理想植物。近年来我国退耕还林、防风固沙任务量大 ,研究、发展苜蓿新品种很有必要。 2 0 0 1年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办”下达了《国外优质苜蓿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引进》课题 ,以期增加一些国外优质苜蓿品种及相关的栽培技术 ,提高我国苜蓿的整体生产水平。1 特点苜蓿寿命 1 0a左右 ,丰产期 2~ 6a。株高可达0 .8~ 1 .6m。根系发达 ,主根入土很深 ,1a生可达1m以上 ,2a后在…  相似文献   

15.
吕梁地区计划从 2 0 0 0年开始 ,用 30年时间完成14.85万 hm2的 2 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 (草 )和 39.73万 hm2宜林荒山绿化 ,使林木覆盖率由现在的 2 4 .4 %提高到 50 %。今年以来 ,该地区已完成退耕还林 (草 )面积 0 .67万 hm2 ,宜林荒山荒坡整地、种灌种草 1.73万 hm2 。  为确保目标的顺利按时完成 ,吕梁行署最近出台了九项配套措施 :一是土地承包使用权 30年不变 ,实行土地承包“谁退、谁造、谁管、谁受益”;二是退耕还林(草 )后 ,原土地的农业税和定购粮全部核减。退耕地上新发展的经济林 ,在 10年~ 15年内减免农林特产税。在退耕…  相似文献   

16.
<正>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若采用早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大大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勤县洞桥乡裴岙村,地处半山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雷竹,至今已有雷竹园30hm2。1994年冬,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农户汪如苗在自己467m2雷竹园内,率先试用雷竹笋早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出笋季节提早了2个多月,折合每667m2产雷笋1069kg,产值达14319元(笋价平均每千克13.44元);1995年通过增养新竹,加强肥培管理,改进覆盖增温技术,使出笋旺期时间提早到春节前8d,不但雷笋产量明显提高,每667m2产雷笋  相似文献   

17.
曾仰君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97-201
镇雄县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完成6 933hm2的退耕还林任务。介绍了退耕还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并进行了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沾益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地造林2 866.67hm2,荒山造林3 000hm2。总结了在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葡萄间套西瓜与豆角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葡萄占地时间长,与西瓜、豆角的共生期短的特点,确保在西瓜与豆角采收后,葡萄果实膨大与成熟阶段有充分的单独生长时间而不影响葡萄的产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年产值。该模式每667m2栽植葡萄220株左右,盛果期产量基本控制在1 200~1 500kg;每667m2种植西瓜600~700株,可产西瓜1 300~1 600kg;每667m2种植熊猫豆300株左右,单株可结荚40~50个,鲜嫩豆荚可鲜炒食,成熟后亦可收获豆粒。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启动 ,退耕还林工作已经成为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如何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偏关县自 2 0 0 0年被列入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以来 ,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并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3年来 ,共完成退耕还林 1.84万 hm2 (生态林 1.79万hm2 ,经济林 5 34hm2 ) ,其中 2 0 0 0年完成 0 .6万 hm2 。2 0 0 1年完成 0 .5 3万 hm2 ,2 0 0 2年完成 0 .6 7万 hm2 ,占省下达计划任务的 10 0 %。造林成活率、林种树种搭配、生态林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