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技术在农、林、果树害虫防治上的应用与进展,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之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这一技术进一步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害虫综合治理中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6):86-86
在杨树人工林中,以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3种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由于蛀干害虫的猖獗危害,致使林木成片死亡,防护林“带断网破”。经过对蛀干害虫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除积累了一些经验,对3种蛀干害虫的治理,除要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外,还应抓好治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与作物生态系统的差异,以及森林害虫发生和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了经济阈值理论在森林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局限性,针对森林害虫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森林害虫多目标防治决策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并以赤松毛虫为例探讨了多目标分层决策技术在森林害虫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每月要闻     
国家林业局发布主要森林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为加强对森林食叶害虫的有效监控和防治,实现“十五”期间森林害虫发生率和成灾面积双下降的目标。国家林业局正式发布松毛虫、美国白蛾及杨树食叶害虫等三类主要森林食叶害虫防治技术方案。方案对三类主要森林食叶虫的虫情监测、防治方法、技术措施及防治质量、效果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方案强调,各级林业部门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做好食叶害虫的监测预报工作,大力推行无公害化防治技术,全面推进工程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有效控制森林食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并且…  相似文献   

5.
随着速生桉栽种面积的迅速扩大,也由于桉纯林造林时间的增长,一些原来对速生桉不大适应的害虫,逐渐开始大面积侵害速生桉的叶片,小的地方几十亩,多的地区200~300亩被害虫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桉树的生长。逢干旱季节,一些植株还会死亡。这些叶部害虫已对速生桉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知道的害虫有两类可造成严重灾害。袋蛾类袋蛾又称蓑蛾、避债蛾,属翅目蓑蛾科,只有雄成虫有翅膀,这类害虫都能用树叶、树枝等和它自己吐的丝编织成的坚韧的护囊保护全身。鉴定它的种类多可凭护囊的外形来区分,它们的身体几乎终生不外露…  相似文献   

6.
对淮安地区枣树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有枣芽象甲、枣尺蠖、枣粘虫、桃蛀螟、黄刺蛾及球坚壳虫等6种,并初步摸清了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粉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杨树纯林面积的扩大,杨树病虫发生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等。以往,防治杨树食叶害虫通常使用一些常规的化学农药,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行生物防治,2004年7月中旬我们从浙江乐斯化学公司引进了一种新型的“苏云金杆菌”制剂——“森得保”粉剂,对杨树食叶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江燕 《防护林科技》2014,(10):110-111
近些年来,针叶树食叶害虫危害比较严重,我们详细调查了辽西地区松树食叶害虫种类,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以营造健康森林,改善林地生态平衡,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
陕北沙区林木主要害虫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起一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沙区大规模营造了以杨、柳、偷和障子松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加之飞播造林种草引进和扩大了花棒、沙枣、紫穗槐、沙棘、沙打旺、草木橡、柠条等优良固沙植物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从而大大改变了沙区原来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使林木害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植被的构成决定着害虫的分布、发生和群落特征,因此陕北沙区植被害虫的种群结构和危害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原有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到主要害虫,并随树种的增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害虫种类。为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预…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论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森林害虫监测和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害虫监测上介绍了种群动态模型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害虫治理上介绍了各种治理策略及在营林技术、林木抗虫性、生物和化学防治上的具体进展。  相似文献   

11.
性引诱即利用害虫的性引诱现象和性引诱物质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是近年来科技工作者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此方法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具有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廉、灭虫效果佳等优点。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开始试制生产并  相似文献   

12.
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森林害虫监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郑重是介绍了“3S”技术和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监测上的应用,种群动态模型以及森林害虫综合治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具体进展,并对21世纪森林害虫治理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本文介绍了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并详细介绍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还对生物防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技术研究,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防治的人工物理防治,地面喷雾、喷粉、喷烟或放烟防治,飞机防治,毒环和毒绳防治,干基打孔注药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防治7项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蛀性害虫是固沙灌木林的主要害虫,由于沙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特殊地理环境及钻蛀性害虫的隐蔽性生活习性,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应用平茬复壮技术控制沙地灌木林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沙区贯彻营林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是在害虫产卵时期,投放人工繁殖的害虫卵期天敌——“赤眼蜂”,利用“赤眼蜂”自动搜寻寄主,并寄生于害虫卵内,从而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达到防治目的。经多年研究已在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区进行过害虫的防治,并取得了成功。“赤眼蜂”生物防治的对象是为害玉米、甘蔗、芦苇、杨树和马尾松等的害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点:(1)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无残留,不影响农民收获农产品;(2)“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成本降低5-10倍;(3)“赤…  相似文献   

17.
马军 《新疆林业》2005,(3):23-24
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害虫天敌、细菌、病原真菌、害虫病毒来控制害虫。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对人、畜及各种经济昆虫安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绿色环保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大力推广此项技术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区2000年开始引进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大面积生物防治技术直至2004年引进成功经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治理森林害虫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对害虫防治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IPM)、全部种群治理(T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和合理害虫治理(RPM)等策略,这些策略代表了害虫防治领域里各种不同的学说。实践表明,IPM未必是完美无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TPM还不是目前多数害虫所宜采取的策略,但很可能是未来的害虫防治策略;APM是IPM和TPM两个防治策略的折衷办法。目前我国大面积治理森林害虫的实践,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做法,而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的技术,基本思路符合APM的对策,RPM是针对APM的不足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虫害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种类较多,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生态效益下降。本文报道了区内当前发生的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分析了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了适宜本区特点的管理措施、治理策略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纵坑切梢小蠹是欧亚大陆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文章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扩增后电泳分析、PCR-RAPD、PCR—RFL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在纵坑切梢小蠹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重点介绍了纵坑切梢小蠹起源及与近缘种的遗传学关系等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