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施用量水稻灰对作物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化黄壤为对象,通过莴笋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水稻灰(0,10,25,50,100,250g/kg)对作物品质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水稻灰不同施用量下土壤液塑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灰的施用提高了莴笋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以施用量为50~100g/kg的处理效果较佳,但仅施用量为50g/kg时的莴笋硝酸盐与处理I(0g/kg)比较减少了54.9%;水稻灰施用能提高莴笋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且随着灰渣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过量水稻灰处理(250g/kg)的莴笋全氮、全磷含量的增加量较其他灰渣处理明显减少。(2)水稻灰处理提高了退化黄壤pH值,改善了土壤酸化情况,其中处理V(100g/kg)的退化黄壤pH值由4.84上升至7.13。水稻灰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碱解氮的作用并不明显。(3)各处理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表现为处理V(100g/kg)处理IV(50g/kg)处理III(25g/kg)处理VI(250g/kg)处理II(10g/kg)处理I(0g/kg),其中处理V的0.25mm团聚体破坏率由63.1%减至17.6%,同时对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提高效果最佳,但过量施用水稻灰(250g/kg)改良效果降低,0.25mm团聚体破坏率达到了42.4%。土壤液、塑限则随水稻灰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250g/kg水稻灰处理分别为31.67%,46.8%,有效提高了退化黄壤的保水能力。总体上,水稻灰施用量在50~100g/kg时,对退化土壤的养分环境、物理结构及作物养分品质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模拟沼液淋溶灌溉对土壤下渗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淋洗试验分析施加不同浓度沼液后土壤下渗水的变化过程,以明确沼液灌溉对土壤下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浇灌后,黄壤下渗水pH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紫色土下渗水pH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二者变化均不大;2种土壤下渗水COD、TN、TP含量较沼液明显降低,且与浇灌沼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种土壤下渗水Cu、Zn含量均在GB/T 14848-9第Ⅲ类标准以下,而Pb、Cd含量均超过GB/T14848-9第Ⅳ类标准.黄壤较紫色土对下渗水COD、TN、TP的污染风险小,而紫色土较黄壤对下渗水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型多孔改良剂对黄壤通气性能的影响,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植烟黄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新型多孔改良剂,研究贵州黏重黄壤物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添加新型多孔改良剂比例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通气孔隙度均随之增加。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新型多孔改良剂添加比例分别为7.5%、15.0%和22.5%)的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7%、3.1%和3.2%,通气孔隙度分别增加了2.7%、8.6%和10.6%;对照和3个处理加水饱和之后,分别需要130、52、34和37 h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总之,新型多孔改良剂能够有效增加黏重黄壤通气孔隙,达到了增强土壤通气性能的目的,为黏重土壤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盆栽甜菜中三种改良剂不同组合下对盐渍土壤电导率、pH、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电导率、pH、速效钾和有效磷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电导率、速效钾和有效磷随时间变化降低;土壤pH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其中,硫酸钙和硫酸铵的改良剂组合对降低土壤电导率作用较好,而改良剂组合中添加腐殖质对改善...  相似文献   

5.
于正义  夏建国  肖欣娟  谢楠 《土壤》2021,53(3):571-577
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模型分析不同比例生物质炭、初始p H、初始磷浓度以及初始氟浓度下川西黄壤磷和氟的竞争吸附特征,以为土壤氟固定和土壤施肥技术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在竞争作用下,不同处理条件对磷的吸附量影响大小顺序为:初始氟浓度>pH>初始磷浓度>生物质炭比例;对氟的吸附量影响大小顺序为:初始氟浓度>初始磷浓度>pH>生物质炭比例。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响应面模型得出在pH、生物质炭比例、初始磷浓度、初始氟浓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 H 5.0、生物质炭比例2.9%、初始磷浓度144.0 mg/kg、初始氟浓度178.8 mg/kg,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磷、氟的吸附量分别为949.6 mg/kg、1 622.0 mg/kg。  相似文献   

6.
以烤烟品种云烟87和贵州典型黄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CN)、常规肥(CF)和炭基肥(BF)3个处理,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氮素吸收相关生理、黄壤-烤烟体系氮素平衡的影响,为优化贵州烟区黄壤氮素管理和减少烟区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B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烤烟根长度和根表面积、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吸氮量,烤烟吸氮量较CN和C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06%和14.24%。BF处理烤烟根系活力和体积、干物质量及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N处理。不同施肥处理黄壤-烤烟体系氮素均明显盈余,氮素输入主要是土壤起始无机氮,氮素输出主要是土壤无机氮残留以及烤烟吸氮量。BF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无机氮的残留,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减少44.42 kg·hm–2,氮素盈余量减少37.70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16.15%。合理施用炭基肥是贵州烟区优化黄壤氮素管理和保护烟区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改良剂对土壤锌铬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类型的改良剂,对锌铬复合污染的土壤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的施入均改变了土壤pH,其中,过磷酸钙、麦秆及油菜秆降低了土壤pH值,石灰及兔粪提高了土壤pH值.5种改良剂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锌、铬有效态含量,其中,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锌含量最低,为20.00 mg/kg,较对照降低了53.25%;石灰(高浓度)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铬含量最低,为3.18 mg/kg,较对照降低了60.15%.除过磷酸钙和石灰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之外,各改良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兔粪(高浓度)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大,为124.56 mg/kg,比对照提高了41.51%;过磷酸钙(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为42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3.33%;麦秆(高浓度)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为211.56 mg/kg,较对照提高了136.88%.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黄壤旱地的磷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在贵州中部黄壤旱地上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 ,对不同类型黄壤旱地磷素流失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壤旱地磷素流失以颗粒态形式流失为主 ,其占地表径流总磷含量的 86 .4%~ 99.9% ;不同类型黄壤旱地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颗粒态磷 (泥沙结合态磷 )量和磷酸根态磷 (水溶态磷 )量存在较大差异 ,高肥力旱地磷的流失量明显高于低肥力旱地。影响黄壤旱地颗粒态磷和磷酸根态磷流失量的首要土壤因子都是有效磷含量 ;在土壤磷素水平一致下 ,黄壤旱地颗粒态磷流失量与 <0 .0 0 1mm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磷酸根态磷流失量与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 ,降雨强度对旱地磷素流失产生明显影响 ,高降雨强度将加速颗粒态磷的流失 ,从而明显地提高旱地磷素流失量 ;而低降雨强度促进磷酸根态磷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对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 ,探讨长期施肥下旱地磷素水平与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的磷素水平不断提高 ,CaCl2 浸提磷 (溶解态活性磷 )和NaOH浸提磷 (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 )与土壤全磷或有效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土壤富磷化的同时 ,旱地磷对水环境影响的潜能明显提高。黄壤旱坡地中CaCl2 浸提磷、Olsen P、NaOH浸提磷、土壤磷吸持指数、土壤磷饱和度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磷和溶解态活性磷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分为 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改良剂对叶用莴苣吸收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以叶用叶用莴苣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制的Cd污染土壤上,采用温室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用粉煤灰、草炭、鸡粪、硅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作为改良剂,观测改良剂对栽植于Cd污染土壤上叶用莴苣Cd吸收的影响,目的是探寻切实可行的改良剂及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可食用部分Cd质量分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大于对应的单一改良剂;Cd污染土壤改良剂效果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煤灰+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粉煤灰+鸡粪>钙镁磷肥>粉煤灰+草炭>硅肥>鸡粪>粉煤灰>草炭。不同改良剂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而施加量对叶用莴苣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改良剂种类和施加数量对土壤pH值均无显著影响。粉煤灰与过磷酸钙质量比值为5∶1时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锯木灰渣改良退化菜园紫色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容  高明  吕盛  徐国鑫  黎嘉成 《土壤学报》2018,55(3):695-706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蔬菜基地为试验平台,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锯木灰渣不同施用量还田1年后对酸性紫色土改良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锯木灰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以期为紫色菜园退化土壤养分和酸化的修复提供合理措施,同时实现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1)锯木灰渣施用能显著提高蔬菜产量,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锯木灰渣施用量为18 000 kg hm~(-2)时,产量较未施用锯木灰渣(A0)处理显著提高了76.1%~121.9%;(2)经锯木灰渣处理的退化紫色土表层和亚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和pH提高,尤其是锯木灰渣施用量为18 000 kg hm~(-2)的改良效果较佳,但是过高的锯木灰渣施用量处理对土壤交换性H~+、Al~(3+)效果反而下降,而施用量为12 000~15 000 kg hm~(-2)处理的效果较佳,其中表层土壤交换性H~+、Al~(3+)分别为0.19~0.20,0.63~0.67 cmol kg~(-1);(3)12 000~15 000 kg hm~(-2)的锯木灰渣施用量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提升效果较佳,18 000 kg hm~(-2)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最大,较A0处理增加了55.3 mg kg~(-1);(4)无论在表层土壤还是亚表层土壤中,细菌的种群数量分布最多,其次为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在12 000,9 000,6 000 kg hm~(-2)锯木灰渣施用量下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9 000~12 000 kg hm~(-2)处理对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为明显,较A0显著提高了70.4%~78.7%,18 000 kg hm~(-2)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最大(40.54 mg kg~(-1)),其次为9 000 kg hm~(-2)处理(34.32 mg kg~(-1))。综上,锯木灰渣施用量为12 000~15 000 kg hm~(-2)时对退化紫色土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How to address improving degraded soil has become an increased concer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iomass ash is used for remediation of degraded soil and improvement in soil struc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oil consistency by biomass ash and other amendments, a pot experiment with a degraded soil and seven treatments including a control (CK), no fertilizer or amendment; only N-P-K fertilizer (F); N-P-K fertilizer with lime (FL), lime and zeolite (FLZ), biomass ash (FBA), biological fertilizer (FBF) and peat ash (FPA), respectively, were conducte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soil consistency was analyzed within a lettuce-water spinach-lettuce planting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amendment addition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fractions of >0.25 mm soil aggregate. Applications of biomass ash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 (PAD) by 45.07%-59.97% and reduced the value of fractal dimension (D) by 1.79–2.16 during whole cultivation period, indicating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plays a key role in soil consistency because of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 and soil consistency indicators including plastic limit (PL), liquid limit (LL), plasticity index (PI) and liquidity index (LI). While, hydrodynamic characters and potential low clay content occurred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biomass ash during high moisture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ss ash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 which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degraded soil but may pose a risk to soil erosion by water force.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盐碱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江苏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5种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盐碱指标的变化状况,并结合作物产量筛选出适宜的改良剂。结果表明:禾康、康地宝、腐殖酸处理后,土壤盐分含量、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SAR))较对照都有所降低,其中腐殖酸处理降低量最多,各指标分别为0.53 g/kg、0.16、0.170 cmol/kg和2.61;石膏处理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0.16 g/kg,但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8、0.09 cmol/kg、3.33;金满田生物菌剂处理后土壤盐分、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改良剂处理后作物产量都有所提高,其中腐殖酸处理较对照增加最多,油菜和玉米分别增产15.68% 和9.1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的4种改造方式,即棉田、白蜡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棉花(农林间作),以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地作为对照,对改造5a后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容重、孔隙度、盐碱状况及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4种改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排序均为:混交林>白蜡林>农林间作>棉田;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改造方式下的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3.5,3.2,1.7,1.6倍。(2)改造林地的土壤容重、含盐量均表现降低趋势,其均值大小均表现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白蜡林<棉田,分别比对照下降14.5%,12.3%,9.0%,7.7%和35.3%,27.9%,13.2%,7.4%;总孔隙度表现为增大趋势,棉田、白蜡林改造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增碱负效应。(3)改造后土壤养分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总体表现为混交林改造方式下最高,农林间作高于白蜡林,棉田波动较大。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总体改善效果较好,建议作为重度退化刺槐林的主要改造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泛平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黄泛平原区菜地、水浇地、果园和有林地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有林地与果园相对较高,水浇地和菜地较低,均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全氮含量均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大,并且均为菜地含量最高,水浇地次之,林地含量最小,土壤缓效钾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硫含量由大到小为菜地水浇地果园有林地,与有机质相同;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铁在水浇地中含量较高,有效猛、有效钼和有效硼在有林地中含量较高,菜地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不同改良剂对酸性植烟土壤的修复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用丰收延酸性土壤改良剂、金叶酸性土壤改良剂及石灰后土壤pH、水解性酸、潜性酸及土壤交换性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可提高土壤pH 3.01%~24.11%,降低土壤水解性酸16.08%~50.46%、交换性Al 3+51.80%~64.27%、交换性H+含量84.12%~93.56%,提高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45.18%~46.16%、阳离子交换量0.33%~20.10%、盐基饱和度21.35%~49.78%。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先升高后下降,至移栽60天后趋于稳定;土壤水解性酸在烤烟移栽后30~90天差异较小,至移栽后120天略有增加。施用石灰的土壤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一直下降,但施用丰收延、金叶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土壤交换性铝下降至烟苗移栽后120天略有增加,土壤交换性氢上升至烟苗移栽后120天大幅度下降。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一直提高,但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材料来源及组成成分不同,其对酸性土壤的恢复效果也不同,以施用石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退化干旱山地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为北方干旱退化山区土壤环境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新垦片麻岩山地新植核桃园为试材,进行保水剂、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等保水措施的不同组合处理,研究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秸秆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数量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04%,17.42%,25.53%,60.29%,25.90%,15.31%,143.67%和51.44%。保水剂使得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略有下降。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7.19%,21.0%,10.11%,31.07%,1.11%,22.06%和6.06%,却提高了土壤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6%,9.65%,8.09%。多元组合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相互之间差异较大;而保水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的组合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在所有处理中,保水剂+秸秆覆盖的组合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16.67%,3.37%,6.64%,92.65%,12.67%,1.8%,94.25%和105.76%。[结论]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水热气状况密切相关;保水措施在改变土壤水热气状况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垦殖区苜蓿草地进行施肥处理,以期获得肥料类型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效应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为黄河三角洲退化苜蓿草地恢复和延缓衰退提出科学依据,对维护黄河三角洲苜蓿草地功能和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肥料的输入均能显著提高苜蓿产量,平均增产幅度为19%,对于不同类型肥料,速效肥短期内可以取得较好的苜蓿生物学产量;但从周年生产来看,控释肥I(AF)和控释肥Ⅱ(BF)均可以促进分枝数量、根系长度、体积和干重增加,而控释肥Ⅱ(BF)表现为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22%,控释肥I(AF)与速效肥(HF)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肥料对土壤营养特性作用效果不同,施肥区0-20 cm深度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普遍比对照区高1.5~3.0倍,这也是施肥区域苜蓿总产量提高的物质基础,说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促进苜蓿产量的提高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牧草的增产为草地恢复和延缓衰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翟辉  李国荣    李进芳  朱海丽    赵健赟    刘亚斌  胡夏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14-20
为阐明高寒草地鼠丘土壤风蚀特征和规律,以青海省河南县退化草地区域内的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风力侵蚀试验方法,对不同风速条件下鼠丘大小、形状、土壤含水量及含根量对土壤风蚀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地鼠丘土壤的风蚀量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风速从6 m/s逐步增加到12 m/s时,鼠丘土壤流失量增加1.22~1.79倍,且土壤流失量与风速和鼠丘大小呈正比。同等条件下,鼠丘形状不同时其土壤风蚀量也不同,3种类型的鼠丘土壤风蚀量的大小依次为半球型>凸凹型>平缓型,其中半球型鼠丘土壤流失量比凸凹型和平缓型鼠丘分别增加了35.5%,92.6%,且侵蚀前5 min是土壤风蚀速率最敏感的时期。土壤流失量随植被根系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鼠丘内的植被根系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风蚀量具有抑制作用,是鼠丘土壤风蚀的重要抗蚀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