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种业的法制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丽 《种子科技》2004,22(6):333-334
种业在农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种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种业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及市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加强种业的法制化管理.加强种业的法制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完整、规范的市场新秩序,有利于保证种子质量和用种安全,有利于加快种业的发展,迅速提升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有效地保护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
种子产业进入市场竞争以来,各大种子公司纷纷出台种子营销策略,以便占有市场、驾驭市场.种子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抢占种业市场制高点,就必须更快、更及时、更长久的拥有市场,率先占领市场,搞活种业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创新的科学营销策略,才能在种业市场上站住脚,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山东省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内外种业竞争的焦点.也使山东省种业面临着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山东省种业做大、做强,是山东省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种业全球化趋势正在逐步深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种子生产国,同时又是极具潜力的种业市场。据估计2004—2005销售年度中国市场种子销售总值超过25亿美元,而中国商业种子市场价值约为3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并且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增长潜力很大,未来的10~20年可能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要闻     
《种业导刊》2012,(12):36-37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规模近1000亿元第十届全国种子双交会日前在武汉召开,五万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业界人士参加。据了解,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种业市场快速升值,已经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近1000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近7000家,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成为国内种子市场主力军。种业50强企业经营额占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国发[201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中国种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县级种子管理既是国家种子管理体系的前哨,又是种子市场管理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种子业应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种子市场将成为世界种子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 ,一些世界大型种子企业目前正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我国 ,以强大的实力、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参与我国种子市场的竞争。要与这些世界级的种子集团在同一市场上竞争 ,我们必须进行产业整合 ,壮大规模 ,既要变大 ,更要变强。进行种业整合 ,实现规模经营 ,促进种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是种子业一次新的革命。种业的整合不但要借鉴其他产业整合的成功经验 ,更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关联性重组。即以资本为纽带 ,以优势互补为原则 ,从横向和纵向上对种子产品、技术和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一系列种业新政的实施与推进,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种子企业经风历雨,从生存中挣扎出来,不断革新、发展、壮大,种业新格局悄然而生,同时,种子市场也相应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种业新形势,做好基层的种子市场管理工作,做到早着眼、早部署、早行动,在种业的竞争发展中保护好合法人的权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种子基层管理人员掌握当前种子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潜力巨大的种子市场,同时也是重要的种子选育国和生产国。当前种子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种业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种业巨头纷纷以各种形式登陆中国市场,国内种子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也逐步延伸到了国外。由于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优势,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技术不断成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中国种子企业如果能运用适当的策略,选准目标市场,积极实施种子“走出去”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京波 《种子科技》2010,28(12):1-4
种业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业安全则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则国家安全。种子公司是种子产业的主体,也是种子市场的主体。只有公司强大了,才有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种子市场,却没有世界级的种子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要站稳脚跟、守住中国种业安全的底线,建立自己的大型公司———种业"航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种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世界一切都在变化,都在发展,种子世界同世界万物一样,都在变化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变化.生物技术的崛起是当今种业竞争的焦点,推动种业的发展;兼并重组是种业发展的必然,推动着种业前进,加入"世贸"充满机遇与挑战,要充分利用机遇,迎接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将揭开我国种业发展新的一页;伴随种业经济全球化我国种子市场将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繁荣,我国的种子事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着农业,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种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对市场规制进行考察和解读,同时借鉴国外种业发展经验,提出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限制跨国种业的市场进入,降低外资持股比例,加强救灾储备种子储备制度,发展本土中小种子企业,为本土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河南省种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跨国种子企业逐步渗透我国种业市场,河南种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只有正确地认识河南省种业市场的现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加快种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彭继宏 《种子科技》2011,29(3):14-15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粮食安全,良种是关键。充分保障粮食生产用种的供应和质量安全的任务异常繁重,种子企业将大有作为。在当前种子市场国际化,国内外种业公司激烈争夺种子市场主动权的形势下,迫切要求种子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当前,扶持优势种子企业,发展壮大种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后,种子市场全面开放,中国种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种子质量显著提高,营销服务逐步优化,商业资本进入种业,新品种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种子营销网点遍布县、乡各地,不同品种和质量的种子在市场上拉开了价格差距,农民基本上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的种子。与此同时,种子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那就是有些地区和部分品种的种子价格明显上扬。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等指导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触动了中国种子企业的敏感神经,也开启了中国种业新一轮的改革之路.面对即将到来的种业群雄争霸,如何使中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中国种子企业的各方力量是否做好了准备,国内种子企业如何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把中国种业做大、做强.基于此,研究分析现阶段中国种子产业的基本特征,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重组整合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中国种子市场已成为了高度全球化的世界种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种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世界种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种子生产、经营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虽然经历了许多相应的改革,但仍因固有的体制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巨大的种子需求使得中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内外种业竞争的焦点,这既给中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也使山东省种业面临着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种子法》实施近10年来,特别是2006年国办46号文件下发以后,中国种子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中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在中国种子营销中充分利用好"4p"市场营销组合概念和"4c"理论,才能提高营销技术和技巧,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中国种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现代种子企业为主体,以建立良好的种子市场秩序为目标,以增强种子产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激活种业体系各个关联的产业要素,全面提升我国种业的总体水平和运行质量,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种子市场的放开,种业科技的发展,对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渠道复杂化,种子管理的工作量、工作难度成倍增加,要求种子管理体系化;二是种业技术高新化,违法行为多样化,种子管理需要更强的技术支撑,需要专业化;三是种子经营者、使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要求种子管理法制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