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俞梓 《海洋与渔业》2009,(11):52-53
【材料】 带鱼、白萝卜 【调料】 少量黄酒、生抽、姜片、蒜、盐 【做法】 1、带鱼切段,加少量黄酒、姜片、盐先入味,白萝卜切片备用;  相似文献   

2.
孢虫散     
【主要成分】百部、绵马贯众、樟脑、苦参、食盐等。【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有刺激性气味,味苦、微涩、成、凉。【功能】杀虫,止血。【主治】鱼类孢子虫病及其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肠炎、赤皮、竖鳞、旋转等病。  相似文献   

3.
开胃剁椒虾     
【材料】鲜虾、粉丝、香葱、姜。 【调料】豆豉、黄剁椒、鸡精、盐、糖、蚝油。 【做法】1、虾去虾芒、虾线,从中间竖着切成两半,只保留尾部相连;  相似文献   

4.
【材料】 鳗鱼750克、准山50克、百合50克、枸杞5克 【调料】  相似文献   

5.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6,(11):82-84
正(上接2016年第10期)三、国家标准渔药中的中草药(一)单方与饮片绵马贯众【兽药名称】通用名:绵马贯众汉语拼音:Mianmaguanzhong饮片【炮制】拣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既得。【功能】清热解毒,止血,驱虫。【主治】鱼毛细线虫病,绦虫病,出血。【用法与用量】鱼,每1kg体重,3g~6g,拌饵投喂。槟榔【兽药名称】通用名:槟榔  相似文献   

6.
【学名】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egatus) 【别名】红尾子、红尾杆鳅、红尾鱼、钢鳅 【原产地】中国。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境内长江水系的干、支流,还有陕西南部和甘肃的白龙江以及云南江、南盘江水系。 【分类地位】隶属鲤形目(Cyprin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副鳅属(Paracobitis Bleeker)。  相似文献   

7.
(接第6期)7.褐斑病(甲壳溃疡病)【病原】弧菌、假单胞菌等【病症】体表甲壳有黑褐色斑块,以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的腐蚀区,溃疡中央区凹陷,边缘呈白色。【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发病率极高。【防治】(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g/m3或溴氯海因0.3g/m3;(2)每公斤饲料中添加鱼血散20g+虾菌宁30g,连续投喂7-10天。8.黑鳃病【病原】曲桡杆菌【病症】病虾鳃呈桔黄色或褐色,后逐渐变成黑色。【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高温期,高密度、清池不彻底、水体富营养化的虾池易发病。【防治】(1)定期泼洒生…  相似文献   

8.
◎山青五黄散【兽药名称】通用名:山青五黄散汉语拼音:ShanqingWuhuangSan【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理气活血。主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与败血症。【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每lkg体重,鱼,2.5g(按5%投饵量计,每lkg饲料用本品50.Og),连用5日。【不良反应】尚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及其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中的应用(连载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4,(10):57-61
<正>(上接2014年第9期)(二)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大黄五倍子散——【兽药名称】通用名:大黄五倍子散汉语拼音:Dahuang Wubeizi San【主要成分】大黄、五倍子。【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主治细菌性肠炎、烂鳃、烂肢、疖疮与腐皮病。【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每1kg体重,鱼、鳖,0.5g~1.0g(按5%投饵量计,每1kg饲料用本品10.0g~20.0g),连用5日~7日。【不良反应】尚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6,(12):75-78
正(上接2016年第11期)三、国家标准渔药中的中草药(二)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清热散【兽药名称】通用名:清热散汉语拼音:Qingre San【主要成分】大青叶、板蓝根、石膏、大黄、玄明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2,(12):70-71
【实验时间】:2002年7月16日~2002年8月28日。【实验目的】:通过MDS-5000在鲤鱼饲料中不同比例代替鱼粉,在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养殖效果的差异。【实验地点】:汉宝集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养殖试验室。【实验对象】:规格100克左右的鲤鱼种。【实验材料】:1.锥形养殖桶12个;2.试验鲤鱼180尾;3.试验饲料4种,每种10千克。【实验方案】:一、试验准备时间15天,2002年7月16日开始正式试验。1.试验设计(见表1)表1设计分组2.锥形养殖桶的选择选…  相似文献   

12.
孢虫散     
【主要成分】百部、绵马贯众、樟脑、苦参、食盐等。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有刺激性气味,味苦、微涩、成、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养鱼》2002,(7):62-63
【实验时间】:2002年4月9日~2002年6月1日【实验目的】:通过MDS-5000和贝克肉骨粉在鲤鱼饲料中分别代替鱼粉用量的25%;MDS-5000在鲤鱼饲料中代替鱼粉用量的40%,在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水平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养殖效果的差异。【实验地点】:汉宝集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养殖试验室【实验对象】:规格100克左右的鲤鱼种【实验材料】:锥形养殖桶15个;试验鲤鱼225尾;试验饲料5种,每种10千克;圆饭盒15个。【实验方案】:一、实验准备:1.试验设计:2.饲料的准备:按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4.
“大连1号”杂交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渔业》2008,(11):40-40
【品种来源】利用皱纹盘鲍日本岩手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形成的杂交种。 【审定编号】GS020032004。 【审定情况】2004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大连1号”杂交鲍杂种优势明显,性状稳定,具有适应性广、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快和品质好等特点;适宜水温0~29℃,最适水温15~25℃,适温上限提高4~5℃,使杂交鲍养殖区从黄海北部向南扩展。  相似文献   

15.
袁圣 《海洋与渔业》2013,(11):60-60
【病原】鲮单极虫【症状】鲮单极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包括躯干、鳍、头)和鳃上,严重感染时可见鳞片凸起,挤压有白色脓状液体流出,被感染鱼游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流行情况】鱼苗初期即开始感染,短期内可大量寄生。主要感染鲤、鲫、鲮,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诊断】镜检鲫鱼体表突起物可确诊。【防治措施】1.外用①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寄生虫幼虫和中间宿主。②用90%晶体敌百虫2~4ppm浓度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日。③用环烷酸铜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日。  相似文献   

16.
【材料】鲫鱼6条(约800克)、豆腐300克。 【调料】豆瓣、葱、姜、蒜、泡红椒、料酒、精盐、味精、白糖、醋各适量。  相似文献   

17.
(一)"大连1号"杂交鲍 【品种来源】利用皱纹盘鲍日本岩手群体和大连群体杂交形成的杂交种。 【审定编号】GS-02-003-2004。 【审定情况】2004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白灼血蛤     
《海洋与渔业》2012,(3):80-80
【材料】血蛤 【调料】生姜、醋或辣酱 【做法】1、新鲜的血蛤用毛刷刷洗干净,沥干水分:2、坐锅烧水,水开后,用网漏把血蛤放入开水中烫8~10秒钟取出:3、生姜剁成碎末,添加陈醋,兑成姜醋汁(或者直接用辣酱),剥壳蘸食。  相似文献   

19.
孢虫杀     
【主要成分】阿苯达唑。【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与线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与β-微管蛋白结合后,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孢虫杀     
【主要成分】阿苯达唑。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与线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与β-微管蛋白结合后,阻止其与α-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