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需肥三大要素是氮、磷、钾,多数作物都是需氮多,需磷、钾少,而块茎作物恰恰相反,钾肥施用量往往大于氮、磷而位居第一。要想获得块茎类作物丰产,重施、巧施钾肥是关键,尤其是当土壤中钾素肥料处于瓶颈缺乏状态时,增施钾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是肥料三要素之一,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植物对氮、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喜钾作物需钾量甚至高于需氮量.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均有明显的作用.新疆是富钾地区,但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以及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摄取量逐年加大,部分地区土壤速效钾每年以5~15 mg/kg的速度递减.为了充分了解钾肥在新疆的施用效果,特别是在当前棉花滴灌条件下掌握钾肥的施用技术,使之经济而有效地发挥增产作用,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在新疆石河子垦区两大土类上进行了滴灌棉花钾肥试验研究,以探索钾肥的施用技术及效果,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京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进行小麦、玉米两茬间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全年氮素投入0.036~0.048kg/m~2,以小麦、玉米各半或玉米居多为宜.冬小麦施氮在下茬玉米上无明显后效.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0.024kg/m~2,夏玉米适宜施氮量0.030kg/m~2,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磷肥不仅对当季有增产作用,而且对下茬作物也有明显的后效.冬小麦施P_2O_5 0.015kg/m~2、夏玉米0.007kg/m~2为宜.夏玉米比冬小麦对钾肥高度敏感,土壤速效钾含量在90×10~6以下,冬小麦施钾有一定增产效果,而夏玉米施钾肥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红黄壤、红砂壤和冲积土上苎麻配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苎麻配施钾肥均有提高产量和保持或提高纤维品质的作用。在亩施用纯N15公斤、P_2O_56公斤的基础上,苎麻产、质综合效果最好的配施钾量因土壤而异,红黄壤和红砂壤为亩配施钾(K_2O)25公斤,冲积土则为亩配施钾(K_2O)20公斤。  相似文献   

5.
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使用氮、磷肥比较重视,而对使用钾肥不够重视,在不少地区出现了作物缺钾症状,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钾肥对茄子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高产水稻大面积推广,钾肥的增产效果越来越明显.全国化肥试验网资料表明,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亩施钾肥(以K_2O计)2.5~10公斤,每公斤钾肥增产稻谷4.9公斤.在生产上,一些氮用量逐年增高的地区,产量总是徘徊不前,在植株长相上表现秆软叶披,青枯秕谷多,抗逆性差.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氮  相似文献   

7.
玉米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蔡叶 《耕作与栽培》2000,(4):41-41,55
1997 ̄1998年开展了玉米氮、磷、钾配施试验,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氮肥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比未施肥增产46.3%,提高氮肥利用率15 ̄24个百分点,提高磷肥利用率10个百分点。在施有机肥和尿素、普钙的基础上,增加氯化钾的施肥,增产效果显著,以施12kg/667m^2效果最好,增产21%,在施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分期施用均有增产作用,其中以施25%N作基肥,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钾状况及速效供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提高耕层土壤全磷的效果十分明显,比对照增加52.2%,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18.85%;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17.87%,15.88%和14.89%,明显高于长期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处理;氮磷钾配施有机肥速效磷含量比不施肥增加10倍以上,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3倍;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3~5倍.单一施用氮磷钾化肥作物钾索吸收量和施钾量总体上是平衡的,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具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16.0%和11.4%,不施钾肥处理总体上速效钾含量是逐年下降的.各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多年总体上都是下降的;但与对照及不施钾处理比较,施钾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配施对潮土花生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花生科学施肥,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显著增产46.82%,较农户施肥增产7.53%;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7.80%、13.56%、21.12%。氮磷钾配施养分积累量较农户施肥分别提高13.30%、36.48%、40.75%,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3.39%、15.17%、39.02%。氮磷钾配施(N-90、P2O5-120、K2O-150 kg/hm2)促进了花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花生产量,可作为潮土区花生高产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0.
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江淮丘陵区大蒜钾氮配施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蒜苔增产28.7%~39.7%,蒜头相应产量提高19.5%~28.2%,平均增产率为36.4%和24.1%。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单位钾肥的增产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及施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的增产效率除与土壤有效N含量有关外,还受施钾量和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蒜苔和蒜头单位钾和N肥的增产数量与土壤有效钾、氮含量和施钾、施氮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肥及水分因子对烤烟叶片叶黄素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氮、磷、钾肥及水分因子对烤烟叶片叶黄素的综合影响。交互效应测验表明, 影响烤后烟叶叶黄素含量的一级(2因素)和三级(4因素)交互作用显著, 二级(3因素)交互作用中以氮磷水、磷钾水的交互作用为主。一级交互效应分析表明, 氮钾、氮磷、磷钾、磷水、钾水互作对烤后烟叶叶黄素含量的影响表现协同促进作用。氮水间互作中存在一个阈值, 低于这个阈值时氮水间互作对烤后烟叶叶黄素含量的影响表现协同促进作用, 高于这个阈值时表现拮抗作用。二级、三级交互效应分析表明, 氮磷钾合理配施(1∶1.3∶3.1)和适量浇水明显促进叶黄素的积累。当施氮量较少时增施磷肥和适量浇水, 当施磷量较少时增施氮钾肥和适量浇水, 以及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增施氮钾肥均可以提高烤烟叶片叶黄素含量。结果表明, 高氮肥(每盆施氮量大于6 g纯氮)、高钾肥(每盆施钾量大于18 g K2O)、中等磷肥配合适量浇水(74.3%~79.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促进叶黄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滕有修 《作物杂志》1989,5(2):20-21
近5年来,针对我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早稻栽秧前为83ppm,而在杂交晚稻栽插前仅有67ppm的情况下,对杂交晚稻田进行了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的亩产平均为430.9公斤,比不施钾肥的多收稻谷46.5公斤,增产10.8%。近两年将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方案用于2000余亩杂交稻  相似文献   

13.
氮钾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14.
优化氮、磷、钾施肥方案可实现玉米高产。采用L9(34)正交回归设计,研究了玉屏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农玉18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kg/hm2)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的效应模型为:y=3292.059+11172.890x1-2238.574x2-2899.190x3-3040.609x21+534.492x22+639.352 x1x3+614.031x2x3,经检验回归方程和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养分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才能继续增产;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N2.15P3K3,其对应的产量为12 305.81kg/hm2,方案的实施预计使玉米产量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77.55%,增收12 424.77元/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_2O_5 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_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_2O_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对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平塘县平舟镇开展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上,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分别较无肥区、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增产22.38%、19.74%、0.44%和3.51%。同时,各试验处理的产值依次为配方施肥配方无磷配方无钾配方无氮,说明增施氮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磷、钾肥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利用试验数据可以得出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1.52%、31.82%和47.17%。  相似文献   

17.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施用氮、磷、钾肥对食葵产量的影响,以及食葵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利用效率,进行两年的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对食葵均有增产效果,其中钾肥增产最高,其次是氮肥,磷肥增产最少,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11.26%、8.45%、7.24%,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49、5.10、4.49kg/kg,施用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19.65%、9.40%、35.22%,生产100kg食葵子实需要吸收氮、磷、钾肥分别为5.04、1.89、10.05kg。在种植食葵时要重施钾肥,提高氮肥用量,适量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对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设置不同水平施用量,研究地力条件和养分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平均以施180 kg/hm2产量最高。土壤氮素背景值与空白区产量呈正相关关系,R=0.8930,也就是说土壤氮含量高,不施氮肥水稻也能高产。氮素利用率与施氮水平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背景氮呈单峰曲线关系。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土壤氮含量对其并无影响。在土壤严重缺磷和钾素情况下,施磷钾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和施肥量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41和0.9408,随着土壤磷素和钾素量的上升,施肥增产效果逐渐下降,在土壤含磷>10 mg/kg状态下甚至出现施磷减产的现象。磷钾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与其施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肥R分别为-0.9611和-0.9049,钾肥R分别为-0.9534和-0.9472,生理利用率受土壤背景值影响,与施用量的关系表观较复杂。磷肥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均与土壤背景磷含量呈单峰曲线关系,以土壤磷含量在少量缺乏的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最高。钾肥农学利用率与土壤含钾量的关系和磷肥相似,但其表观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钾肥用量对长绒棉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疆长绒棉高产区,不同钾肥处理下长绒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60~110 d内,在这50 d左右时间内吸收钾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均呈一单峰曲线,钾素吸收速率在出苗后80~85 d达到速率最大值;氮素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钾和磷素吸收速率;与氮、钾不同的是,磷吸收峰相对平缓,施用钾肥对磷素吸收速率没有明显影响。吐絮期棉铃中的钾、氮、磷素随施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施钾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氮素分配总体规律和钾素分配一致,施用钾肥对长绒棉磷素各器官的分配影响不大。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皮棉产量,明显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钾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