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实践中,不抗病的丰产优质品种,在枯、黄萎病区也难以显示其增产的优越性,甚至还会因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建国以来,我国各主要棉花枯、黄萎病区,采用引种鉴定、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区域试验等措施,通过病圃的严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两大土传病害 ,对棉花产量威胁很大。近几年由于当地大量的从外地调进来带病的棉种 ,使枯、黄萎病逐年加重 ,致病类型也逐年加强 ,发病面积也逐年扩大。据2 0 0 1年 8月份在全省主产棉区 65个点的调查 ,发病面积占到 5 2 .3%。轻者减产 1 0 %~ 2 0 % ,重者减产 30 %~ 40 % ,个别严重的地块减产在 5 0 %以上 ,给棉农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给山西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障碍。目前在防治上 ,利用抗病品种 ,能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但抗黄萎病的品种非常紧缺 ,到棉花中期黄萎病发生时还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枯、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棉区均可发生。从棉花发病的症状、抗病品种的鉴定、育种的成就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国  屈霞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Z1):430-434
棉花枯、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及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棉区均可发生.从棉花发病的症状、抗病品种的鉴定、育种的成就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展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及种质资源抗性鉴定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3种抗病签定方法及其操作规程,时我国棉花枯、黄萎病原菌生理型的分化以及利用DNA分子标记构建指纹图谱分析枯(黄)萎病菌菌系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综述,较全面地回顾了棉花抗病性的遗传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发展对策,并对深入开展棉花抗病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黄萎病是新疆植棉区棉花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而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除轮作倒茬外,就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该团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防治难于有效的两种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选育抗枯、黄萎病品种不可缺少的环节。育种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育品种,以达到所育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十五”以来,改进了抗性鉴定评判方法,采用校正病情指数来划分抗性反应型,对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协作单位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抗病性能依据。1材料和方法1.1鉴定材料。供试棉花品种(含品系、组合、材料等,下同)共251个。其中,四川省区域试验87个,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8.
棉花品种资源抗枯黄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治理和抗病、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也为棉花品种资源材料数据入库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3~1989年,在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快速、准确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对1053份棉花品种资源材料和中棉12号131个  相似文献   

9.
1986年,由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中国棉花枯黄萎病菌种及生理型鉴定、抗病性区试及其在抗病品种选育上的作用”研究,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6年12月,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受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中间环节,通过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抗病品种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早熟性、确定其最适宜的推广地区,并为制订育种目标,探讨抗病育种规律以及生态研究等提供依据。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于1973  相似文献   

11.
苗床病圃法鉴定棉花品种资源抗枯萎病性研究朱荷琴,宋晓轩,李玉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鉴定棉花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筛选抗源,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目前,棉花种质资源的抗病鉴定一般采用田间病圃和病土营养钵等方法"。前者周期长、技术...  相似文献   

12.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对棉花枯,黄萎病具较高的抗性,丰产性及优质性。累计在我区推广6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枯、黄萎病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同时为全国棉花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抗原,具有抗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有 40多年的植棉史。近年来由于忽视了抗病育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0 0 2年该团 670 0公顷棉田枯黄萎病发病面积达 60 %以上 ,减产超过 40 % ,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为破解棉花枯黄萎病的难题 ,三团党委带领职工 ,采取水旱轮作 ,扩大水稻面积 ,兼种茴香弥补职工收入 ,条田改建推迟灌水 ,延迟发病时间等一系列减轻病害措施。同时积极与中棉所、辽宁棉花研究所、新疆农科院、康迪种业、塔里木农业大学等 1 4家科研院所联合 ,筛选抗病新品种。得益于抗病品种的种植 ,2 0 0 3年该团 70 0 0公顷棉花总产子棉 470 0公斤 ,公顷产…  相似文献   

14.
1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本团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是抗病品种新陆中14号.该品种于2000年引进,三团试验站枯黄萎病病圃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抗枯黄萎病表现突出,但产量不高,晚熟,经过试验站2年的定向选择和驯化,于200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敦煌地区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巩玉芳 《中国棉花》2008,35(10):40-41
敦煌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全市每年棉花播种面积均在1.33万公顷左右.棉花是敦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1983年普查发现枯、黄萎病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由于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特别是抗枯萎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其危害损失明显减轻.但随着品种抗病性退化,以及枯、黄萎病致病性增强,两病依然是制约敦煌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由于其症状类型多、病菌习性顽、传播途径广,比常年流行的苗期根病、中期铃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防治上困难更多,对棉花生产威胁更大。我省自1972年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协作组以来,实行重病区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轻病区以轮作换茬为主、初病区以铲除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3成。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不尽相同,但其侵染特点、致病原理等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很大,区别两种病害的症状并加以防治是棉花丰收的保证。1棉花枯黄萎病区别1.1发病时间不同。枯萎病发病早,出苗后即可发生,现蕾期达发病高峰。黄萎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现蕾期开始发生,花铃期达高峰。1.2发病顺序不同。枯萎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黄萎病的症状则一般由下逐渐向上发展,不形成“顶枯症”…  相似文献   

18.
棉花种质资源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在推动棉花持续增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及数量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棉花种质资源的创造和鉴定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亲本来源和选配依据。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对原棉品质需求的提高以及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加重,棉花生产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突发因素剖析和对策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08,30(2):36-38
2007年江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大暴发,是因为气侯长期处于适宜发病条件、棉花生育与发病气侯吻合、棉田土壤带菌量大和肥水失调所致。防治枯黄萎病应采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及早药剂防治和改善棉田培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安乡县是湖南省主产棉县之一,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左右。70年代从湖北疫区调进鄂光棉,由于种子带菌,使我县枯、黄萎病发生。70年代至80年代初,枯、黄萎病暴发,造成大量死苗和病苗,发病较重的面积在3万亩左右,减产十分严重。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后,首先采用药物处理,然后进行水旱轮作,但都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