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整理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595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4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多(10.92头和9.92头),第1胎总产仔数最少(9.12头),第1胎和第8胎产活仔数最低(8.46头和8.63头)。第1胎初生窝重最低,只有12.98kg,以后随胎次增加而提高,至第4胎达到峰值(15.73kg),以后又随胎次下降。在断奶窝重方面,第1胎最少(42.27kg),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胎最多(69.53kg),然后又随胎次减少。另外第3胎的仔猪断奶存活率最低,只有78.48%,第5胎最高(93.95%),第1胎较低(78.88%)。这些结果表明3~5胎次为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第1和第8胎繁殖成绩显著降低,但第8胎尚优于第1胎。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第2~6胎次的母猪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某原种猪场2002~2004年270窝法系大约克母猪各胎产仔数进行统计,根据不同胎次、不同配种月份分别研究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对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其产仔数性能以第一胎低,随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逯步上升,至第五胎达到高峰,此后逯渐下降;配种月份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以10月份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4.
胎次与配种月份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某原种猪场2002~2004年270窝法系大约克母猪各胎产仔数进行统计,根据不同胎次、不同配种月份分别研究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对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其产仔数性能以第一胎低,随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上升,至第五胎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配种月份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大,但以10月份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5.
1 肉狗圈舍的建造农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房舍改作狗房 ,周围砌好围墙或棚栏、作为运动场地。新建狗舍 ,应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的地方。狗舍分成多个单间 ,将公、母、怀孕、哺乳及小狗分开饲养 ,便于管理。狗喜水浴 ,运动场内应建洗澡池 ,池水经常更换 ,保持清洁。2 肉狗的繁殖当地狗只要体型大、生长快 ,毛泽光滑、健康无病均可选做种狗用以繁殖 ,但应注意选优 ,逐步建立起优良种群。肉狗繁殖的适合年龄为 1~ 1 5岁。母狗发情多在每年春季的 3~ 5月份和秋季的 9~ 11月份 ,发情持续时间为 6~ 10d ,每年产仔 2胎 ,每胎 2~ 8只。为提…  相似文献   

6.
1 准确鉴定发情,适时配种 1.1 配种前的准备工作梅花鹿的繁殖季节是每年的9~11月.因此要在9月份前,对参加人工授精的适配母鹿,应尽量做到单独组群,公母鹿分群管理.在配种前和配种期,要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洁圈舍,保持圈舍卫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1983~1987年貉的原始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母貉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3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早,而1岁和4~5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晚;2~4胎母貉的胎产仔数数和仔貉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受配3次母貉的胎产仔数显著高于受配1、2次母貉的胎产仔数(p<0.05);随胎产仔数的增加,则仔貉的成活率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8.
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陕西省某PIC父母代良种猪繁育场2007~2009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分别选取607头和692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剔除有寄养仔猪的繁殖母猪),统计其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均重和断奶率等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3胎繁殖性能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3胎达到高峰,第6胎后繁殖性能逐渐下降;同时,PIC母猪的繁殖性能以秋季配种时最好,冬季次之,夏季最差。PIC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第2~6胎次,适宜配种季节为秋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9.
不同胎次长白母猪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长白母猪的繁殖性能以第一胎最低,随胎次增加繁殖性能提高,至第4~6胎达到高峰,以后逐胎下降。建议长白母猪在产完8胎后立即淘汰,以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野兔是近年来特种养殖业新型的养殖业项目,投资少、养殖周期短、成本低、繁殖力高、野生人工饲养,每年可繁殖6~8胎,每胎可产5~9只.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繁殖野兔要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野兔繁殖应抓好“三关“.   ……  相似文献   

11.
繁殖母猪胎次与生产性能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 1 4 91头长大杂种繁殖母猪和 1 3 31 6头杜长大仔猪进行了生产性能和疾病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母猪的繁殖性能从第 1~ 5胎产仔数逐渐增加 ;第 4~ 6胎处于高峰稳定期 ;第 7胎以后产仔数逐胎下降。母猪胎次与疾病的关系是 :子宫炎、断奶后不发情 (推迟发情 )、配种后不受胎、死胎弱仔、肢蹄病等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难产则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和年老体弱母猪。提示规模化猪场应注意 1~ 8胎次母猪种群结构的比例 ,合理淘汰产仔低、疾病多的母猪。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在种猪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实践,总结归纳了一些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供读者参考。1母猪的种群结构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商品群)。其规模与生产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大约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应繁殖群所需种猪数量外,还要视具体育种方向与方案而定,太大太小都可能影响品种改良的进程。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 ̄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但有时也随品种、饲养管…  相似文献   

13.
(一)维修羊圈羊厌潮湿,怕贼风,在入冬前,要维修好羊舍、羊圈。冬天栏舍要避风、干燥,要随时保证羊体表清洁卫生。立冬时,起出舍内羊粪,做好圈舍消毒工作,以后不再起粪,以利羊舍冬季保温。舍外要有排水沟,舍内要铺竹垫子。在冬季,寒冷地区要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加快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 1 保证猪舍环境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沉积脂肪少,防冻抗寒的能力较差。而早春的天气,昼夜温差又较大,很容易造成仔猪消化系统和呼吸道疾病。所以,猪舍要堵塞漏洞,圈舍扣棚,挂好门窗帘,保持舍内环境干燥清洁,空气流畅,创造有利于小猪生长发育的环境。对于生产母猪要实行暖房产仔,以防仔猪出生后死亡。另外,在夏季来临之前,还要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毒,防止残留病菌在高温季节生长繁殖,危害猪群健康。首先,要对圈舍进行清洗,然后用20%~30%石灰乳,20%的草木灰溶液或2%~3%的苛性钠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或涂刷。然后用3%~5%的来苏  相似文献   

15.
1维修羊圈羊厌潮湿,怕贼风,在入冬前,要维修好羊舍、羊圈,冬天栏舍要避风、干燥,要随时保证羊体表清洁卫生。立冬时,起出舍内羊粪,做好圈舍消毒工作,以后不再起粪,以利羊舍冬季保温。舍外要有排水沟,舍内要铺竹垫子。  相似文献   

16.
奶牛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正常产奶。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天。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天,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天。若胎间距过短,会影响当胎产奶量;若胎间距过长,会影响终生产奶量。因此,要想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生产经济效益,必须抓好奶牛的科学繁殖管理。  相似文献   

17.
郭长学 《中国猪业》2010,5(8):64-64
<正>夏秋高温潮湿季节,是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大量生长繁殖的时期,猪圈除了做到通风透光、清洁卫生外,还要经常对圈舍和用具进行消毒,特别是病猪用过的圈舍和用具,更要注意消  相似文献   

18.
梅季天气忽寒忽暖,时雨时晴,对仔猪生长十分不利,又加上空气湿度大,圈舍湿度高,仔猪极易发生各种疫病。此时又是传染性胃肠炎、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的多发季节,仔猪饲养须注意以下“五忌”: 一、忌防疫不严:梅季雨水多,圈舍湿度大,垫草极易污染霉变,要及时清除舍内污染的垫草及粪便;另外由于梅季气温适宜(15℃~20℃),细菌极易繁殖,要加强栏舍消毒。每  相似文献   

19.
对KM小鼠的繁殖性能按月份和胎次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KM小鼠平均窝产仔数为12.01(n=7005),胎间隔为28.11d(n=6613).窝产仔数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多,到第5胎时最多,以后则减少;胎间隔则随胎次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两者皆明显地受季节(温度)的影响,窝产仔数与各月份平均温度成负相关r=-0.798(P<0.01),胎间隔则与其成正相关r=0.915(P<0.01).KM小鼠繁殖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2~25℃.  相似文献   

20.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