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小琴  冷天凤  娄丽 《种子》2021,(3):145-148
为扩充薄麻壳泡核桃优株无形性繁殖材料,采用其优株穗条进行芽接,设置不同部位芽、不同嫁接高度和不同嫁接时间处理对其萌动、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芽接处理方式,提高芽接成活率。结果表明,优株对新梢长度的主效应影响显著,对芽萌动平均天数、新梢粗度和嫁接成活率的主效应影响不显著。嫁接时间对芽萌动天数、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和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6月份嫁接芽萌动早于7月份嫁接芽萌动,嫁接时间越早,萌动时间越早、新梢生长越快,嫁接成活率6月中旬和下旬差异不显著,7月与6月中下旬差异极显著。嫁接高度对芽萌动天数、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影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嫁接高度越高,芽萌动时间越晚,嫁接高度为15 cm时,新梢生长量最大,成活率最高。不同部位芽对新梢长度和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对芽萌动时间和新梢粗度影响不显著,新梢生长量和嫁接成活率均为中部芽最高,上部芽和下部芽差异不大。适合薄麻壳泡核桃优株芽接的最佳处理方式为6月中下旬嫁接、嫁接高度砧木离地15 cm处和嫁接芽选择穗条中部芽时,芽接苗生长量最大,嫁接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月季的砧木和接穗是芽接月季生长好坏的关键。接穗最好是花后选用。因为这时枝条养分含量高,植株内所积聚的养分集中供给枝条的顶端。所以选用顶端开始生长芽尖并有些发红的芽最为理想。砧木选用蔷藏和长势强壮的月季都可以(如“伊丽沙白”、“从中笑”)。我们经常碰到接芽长期不萌动。主要原因:一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没对准,愈  相似文献   

3.
在月季的嫁接繁殖中,大开门芽接法是一种比较先进,成活率高的方法,但由于刀具的落后,仍要在砧木上划三刀,使愈合组织受伤多。因此,人们开始从嫁接刀上想办法。于是一种只削一刀便可嫁接成功的特制刀便应运而生了。这种刀刀身柔软,能随枝条形状,使皮层无损伤地剥离木质部,切取芽片可不带木质,且保留芽钉(即芽内的肉心)。用这种刀可缩短嫁接时间(取芽剥皮仅需2分钟),而且伤口愈合好,  相似文献   

4.
繁殖梅花,用削芽法取接穗,一年生枝条皮薄,组织易受伤,嫁接成活率不高。若改用削芽嫁接,则极易成活。砧木以桃砧、梅砧最好。时间可在春秋两季。春接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秋接从8月上旬到9月下旬,尤以9月中旬前后嫁接的成活率最高。嫁接方法有两种: 1.雀舌形芽接备好接穗枝条和与之相应粗细的砧木(砧木略粗于接穗的也可),在砧木朝北方向,距地面6—10厘米处,用单面剃须  相似文献   

5.
各国繁殖生产月季,绝大多数采用芽接法。于是,用于芽接的砧木的繁殖和种植便成为首要的问题。大多数国家繁殖砧木采用种籽播种实生苗法,一些国家如荷兰、加拿大等还有专门生产砧木种籽及适合嫁接用的砧木苗的公司。砧木苗通常是一年生的播种实生苗,规格一般是嫁接茎段直径在5毫米以上,根长在20厘米以上。砧木的品种比较多,但比较普遍采用的只有几种,现介绍于下: 1.无刺狗蔷薇(R.Canina Inermis)近乎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可可无性良种繁育,以优良可可种质为接穗,可可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比较芽接、劈接、枝接、腹接4种嫁接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间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腹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以上;采用芽接法,在不同时期进行嫁接,4月份和10月份为可可嫁接适宜时期;砧木直径对嫁接成活率和新芽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种质接穗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砧穗亲和性高的组合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亲和性低的组合成活率不到50%。  相似文献   

7.
银杏的嫁接就是把优良的品种,嫁接在雄性和劣质的自生银杏树上,以后能结出硕大的果子,惹人喜爱,经济效益较高。一.芽接法(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砧木大小银杏树皆宜。接穗应选择优良品种,7~15年的老枝果奶芽,嫩枝芽都可。老芽和嫩芽见果的年龄相同。(2)嫁接时间和方法:在银杏树萌芽时为最佳时间。嫁接俗称“贴鬼脸”。在砧木的芽眼  相似文献   

8.
切花月季芽接位置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进一步缩短切花月季嫁接繁殖周期,加速新苗生长速度的途径,1992年秋季我们在砧木枝条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进行了芽接对比试验。接穗采用本所(常州市蔬菜研究所)品种园提供的切花月季品种‘萨曼莎’,砧木为多花蔷薇‘十姐妹’。  相似文献   

9.
梅花的繁殖     
梅花的繁殖常以嫁接为主,压条、扦插也能成活,在杂交培育新品种或培育砧木时,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嫁接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极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实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发芽前可采取切接、皮下接(砧术较大者),也可芽接(包括长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第一次新梢成熟,第二次梢萌发前,进行接穗带叶劈接,适于多品种嫁接或高枝换  相似文献   

10.
苹果育苗中两种芽接方法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丁字形”芽接法与带木质切腹嵌芽接法的对比试验,结合各类田间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接穗与砧木都离皮的期间,用“丁字形”芽接法成活率高;砧木苗相对较细小,接穗或砧木任一有不离皮现象时,用带木质切腹嵌芽接,可当年完成嫁接任务;在大面积生产育苗中,用带木质切腹嵌芽接法嫁接,苗木成本比用“丁字形”芽接法嫁接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月季门式芽接,又叫“大开门”,原是上海徐迸发师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成活率高,接口愈合好等优点,现介绍给广大读者,不妨试一试。一、接前准备:1.砧木选蔷薇(十姊妹);2.接穗品种正确,芽要饱满(一般夏秋形成芽都是较充实的)。抹去刺,剪去叶片、叶柄留1厘米左右,用利刀削去两边叶托,浸入净凉水中待接;3.工具:小刀,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凤化街居民杨天保培育的一株“月季树”,高7米,覆盖15平方米,开花28种,五颜六色,香溢四邻,蔚为奇观。杨天保从1984年开始培育这株“月季树”。他选择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野生月季——荼靡作砧木;用优良品种月季作接穗,采用“高枝芽接法”嫁接。随着荼蘼的长高扩冠,每年嫁接七、八个品种。六年来共  相似文献   

13.
月季传统芽接法是“T”形芽接、长方块形芽接、单开门芽接和接穗带木质部芽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过,以上几种芽接法,操作较费事,管理较复杂,尤怕雨淋,还受时间和砧、穗木质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愈合时间长,萌芽慢,成活率只达90%左右。笔者参考苹果、梨等芽接法,自90年春季以来,全年试验削芽贴接法,效果极好,4—5天伤口愈合,愈合后接着就萌芽抽枝,从嫁接到育蕾开花只需30来天,成活率高达98%以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什锦品种月季是采用蔷薇或生长强壮的藤本月季为砧木,利用其生长迅速亲和力强的特点,用镶嵌嫁接法集优良品种与一株,可大幅度提高单株观赏效果。在嫁接方法上,切接法和芽接法比较常用,但在技术上要求较严,而且受时间的限制。笔者通过几年实践,采用镶嵌法嫁接月季,具有省工时、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掌握等特点。具体作法如下: 选用有刺或无刺蔷薇及生长强  相似文献   

15.
正嫁接是用来育苗、改换品种、繁殖种植材料等的主要技术,但生产中普遍存在成活率偏低的问题,要提高嫁接成活率,首先需要弄清楚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一、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1.砧木和接穗(1)砧穗质量。砧木和接穗的粗细、成熟度、含水量等会影响嫁接的成活率。一般砧木直径大于10毫米或小于5毫米、接穗直径大于8毫米或小于3毫米时成活率明显下降;成熟度不足或过于衰老的砧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嵌芽嫁接是兼取腹接与芽接优点的一种嫁接法。其特点是:①对砧木老嫩及嵌接位置高低要求不严;②砧木不用剥皮,芽片上的木质部也不用剔除,嫁接速度快;③整个生长期都可嫁接,有利于大量生产;④嫁接过程中极少碰损形成层,因而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芽接月季的方法,简便易行,只要选芽好,成活率非常高,且不受季节的限制。方法是:先把砧木嫁接处擦净,去除多余的针刺,以便操作。然后从预先选定的植株上取芽,一般在芽上方1厘米处着刀,在下方1.5厘米处止,上下之间刀路都要紧靠木质层,但不要带木质层。取  相似文献   

18.
嫁接是月季的主要繁殖方法,通常是先扦插砧木,成活后再用芽接法培育成苗。此法操作比较麻烦,也费时。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月季接插同步繁殖的实验,即将接芽先嫁接到砧木上,再扦插砧木,使扦插嫁接同步完  相似文献   

19.
扶桑的芽接     
扶桑是大家喜爱的花卉,有单瓣与双瓣之分。我经过三年的栽培试验,采用芽接的方法,培育出一种多色的扶桑,成活率达到85%。首先选择2—3年生健壮的红扶桑作砧木,最好在8月进行。芽接部位宜在砧木离地8—10厘米处。具体方法是;先用芽接刀取下芽眼,使刀削处呈丁字形(欲嫁接几种可切削几处),然后切取不同颜色品种  相似文献   

20.
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劈接、芽接、靠接……等等。其中芽接,人们常采用的是丁字型法,嫁接起来比较麻烦。而我们采用“长片小芽腹接”,方法简单,技术易掌握,不套袋,速度快,成活率高,节省接穗,嫁接适期长。月季、梅花、柑桔类……等花木均可采用此法,也适用于高位嫁接。现介绍给大家。一、工县:①选用钢火好的芽接刀,最好是用钢据条折断后磨成单面的芽接刀,嫁接前用酒精或白酒消毒。②将农用薄膜剪成宽0.6厘米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