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硅钾肥配施对小麦抗条锈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硅肥、钾肥及硅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小麦抗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减轻小麦病害,增强其抗病性,硅钾肥配施次之。低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40%)施硅钾、硅肥对冬小麦抗条锈的影响优于充足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施用硅、钾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硅肥对小麦养分吸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对小麦养分吸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麦田增施硅肥可以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硅的吸收;提高旗叶的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及向籽粒的分配;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增加。高产麦田适宜的施硅量为每公顷150kg(SiO2)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施用硅肥、钾肥及硅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小麦抗条锈病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硅肥可减轻小麦病害 ,增强其抗病性 ,硅钾肥配施次之。低水分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35 %~ 4 0 % )施硅钾、硅肥对冬小麦抗条锈的影响优于充足水分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70 %~ 75 % )。施用硅、钾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小麦,水稻叶面喷施硅肥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6年的田间试验与大区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水稻于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施一次水溶性硅肥,可使作物增产5-10%,水稻在高产水平一增产率可达20%,有效硅含量你的土壤或在高产条件下,水稻喷施两次硅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只喷一次。  相似文献   

5.
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麦2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钾肥料促进作物对P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90 kg hm-2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表现出最优,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穗形成期干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小麦总硅吸收量与总磷吸收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穗中13.8%~28.3%的磷素是靠秸秆转运而来,施硅肥显著促进了磷素在穗的累积,且累积量随着施硅肥增加而降低,各施硅肥处理的磷素转运效率在36.6%~44.3%之间,随着施硅肥量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化严重的胶东地区,推荐T2处理(90 kg硅酸钾hm-2),能取得较好的小麦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对小麦养分吸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产麦田增施硅肥可以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硅的吸收 ;提高旗叶的光合速率 ,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及向籽粒的分配 ;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 ,产量显著增加。高产麦田适宜的施硅量为每公顷 15 0 kg(Si O2 )左右  相似文献   

7.
小麦施用硅肥的效果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的小麦生育性状得以改善,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硅肥适宜用量,棕壤分别为9.30%~16.42%和75.0 kg/hm2,盐化潮土分别为7.43%~13.26%和37.5 kg/hm2,砂姜黑土分别为0.53%~5.05%和37.5 kg/hm2。  相似文献   

8.
小麦、水稻叶面喷施硅肥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6年的田间试验与大区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水稻于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施一次水溶性硅肥,可使作物增产5%~10%,水稻在高产水平下增产率可达20%.有效硅含量低的土壤或在高产条件下,水稻喷施两次硅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只喷一次.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水稻增施黄磷炉渣硅肥肥效及其适宜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了云南省近十年试验资料,按试验处理F值显著的39组试验,黄磷炉渣硅肥(以下简称硅肥)平均增产6.96%-8.39%;硅肥每kg增产稻谷1.03Kg,硅肥增产原因主要是改善经性状及减少水稻病害损失,根据各地土壤有效硅,硅肥用量与硅肥肥效的相关性,认为在土壤有效SiO2400mg/kg以下田块施用黄磷渣硅肥有显著半产效果。适宜施用量为600kg/hm^2。  相似文献   

10.
硅对小麦吸收金属铜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硅添加量(0,0.25,0.5,0.75,1,1.25g/kg,以Si计)对小麦吸收金属铜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硅量0.25,0.5,0.75g/kg作用下,通过降低土壤中铜的生物毒性,提高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土壤pH值,从而使得小麦幼苗发芽率升高,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在加硅量1,1.25g/kg作用下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故施适量的硅(0.75g/kg)可有效减轻小麦重金属铜污染的毒害,从而为铜毒害的小麦区域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硅肥对甘蔗叶片营养,产量及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硅可增加甘蔗叶片氮,钾,硅养分含量,改善叶片磷分状况。适量施硅可使甘蔗产增糖,过量施硅则使甘蔗的产量和产糖量下降,此外,水溶性硅肥对甘蔗的作用优于构溶性硅肥。  相似文献   

12.
硅作用下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加硅量(0,30,60,90,120,150 mg/L,以SiO2计)作用下,铜(10 mg/L,以Cu计)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SOD、POD、CAT)、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硅量(30,60,90 mg/L,以SiO2计)作用下,小麦幼苗叶绿素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SOD、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以及MDA含量的降低,减轻了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在加硅量150 mg/L作用下,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MDA含量的升高,加重了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加硅处理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缓解铜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从而为铜毒害的小麦区域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花生施硅肥作基肥、硅肥作追肥和不施硅肥的对比试验,探究硅肥对花生产量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硅肥作基肥时效果最好,建议在花生上使用硅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14.
鲍土旦  杨学荣  李轶群  张明江 《土壤》1996,28(6):311-315
田间小区和多点大田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成熟期吸收硅占全生育期吸硅总量的88.9-93.1%,说明小麦在生育后期吸硅力很强、因而对缺硅土壤在拔节前施硅仍有良好效果;成熟期,SiO2在小麦稿秆与籽粒中的分配百分比为94.5:5,1,施硅后,稿秆中的硅量更为增加,因而缺硅土壤利用稿杆还田能部分缓解土壤缺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对玉米硅、磷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  陈家杰  刘涛  唐诚  褚贵新 《土壤》2016,48(1):65-70
硅作为有益元素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在2013—2014年进行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施硅对玉米硅、磷营养吸收及硅肥利用率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硅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P0.05),如在抽雄、乳熟及成熟期水淬渣硅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比不施硅肥处理(CK)处理提高36.9%、15.3%和9.7%;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P0.05),水淬渣和钢渣硅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为17 979 kg/hm2和17 134 kg/hm2,分别比CK处理提高18.9%和13.3%。2年结果均显示硅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植株的吸硅量与吸磷量(P0.05),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处理的年均吸硅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4.6%和10.4%,其年均吸磷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1.5%和8.7%。玉米吸硅量与吸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硅肥处理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磷素营养,提高磷肥偏生产力;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年均硅肥利用率分别达38.9%和27.8%,且水淬渣硅肥利用率明显高于钢渣硅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理统计 ,分析了云南省近十年试验资料 ,按试验处理 F值显著的 39组试验 ,黄磷炉渣硅肥 (以下简称硅肥 )平均增产 6 .96 %~ 8.39% ;硅肥每 kg增产稻谷 1.0 3Kg。硅肥增产原因主要是改善经济性状及减少水稻病害损失。根据各地土壤有效硅、硅肥用量与硅肥肥效的相关性 ,认为在土壤有效 Si O2 4 0 0 mg/ kg以下田块施用黄磷渣硅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适宜施用量为 6 0 0 kg/ hm2 。  相似文献   

17.
氮肥不同时期施用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研究优质小麦不同施肥期对产量和加工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N肥分基肥、苗肥和拔节肥施用的小麦产量、面粉蛋白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为最佳,其中基肥和拔节肥的作用最明显;再施孕穗肥处理,蛋白质增加很小,而小麦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反而下降,衰减度增加。增施N肥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与面筋之间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前期N肥相对的提高醇溶蛋白组分,后期N肥则较多的增加碱溶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SiO2含量;除水浸态硅含量高于85mgkg-1的沈阳市苏家屯区的水稻土外,施用硅肥显著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根据硅肥用量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方程,结合施硅各处理水稻植株体内SiO2的含量,供试地区比较合理的硅肥施用量为200kghm-2;施用硅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活力和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温室砂培、室内分析,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对小麦根系活力、根系酸性磷酶活性、根尖呼吸作用、根系ATP酶活性,以及磷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增加了小麦根系的活力。单施有机肥在培养初期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培养时间增长,效果明显下降,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较长时间保持根系有较高的活力。有机无机肥配合,使小麦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使Imax增加,Km减小。结果说明,有机肥除提供小麦营养外,对其根系活力、生理代谢和吸收能力都有影响,从而直接促进了小麦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土壤有效硅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朴  臧惠林 《土壤》1982,14(5):188-192
最近一些研究指出,我国南方某些水稻土上施用硅肥有一定的肥效[1-5],而硅肥的肥效与土壤的供硅水平密切相关[1,6,7]。因此,为预测硅肥是否需要施用,进行土壤有效硅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