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确定表土流失对N素矿化潜能、农作物产量损失以及对施N肥或P肥恢复生产力的影响,在艾伯塔省中部的两种松软土上进行了温室试验和培育试验。通过试验得出这样的结论:1)两种松软土的土壤生产力随表土流失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施N肥或P肥可提高侵蚀表土的产量,但达不到同样施肥处理的非侵蚀表土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渍害”是大麦生产的一大障碍。通过土壤开深沟能较明显地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强大麦根系活力,达到增产。  相似文献   

3.
4.
不同肥料处理对麦绿素专用大麦嫩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有机肥、有机肥+海藻肥、有机肥+菌肥、有机肥+化肥、化肥)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有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基施配合追施化肥三期鲜叶总产和品质性状优于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嫩叶蛋白质、SOD酶、叶绿素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施化肥干物质积累虽略高于有机肥基肥配合追施化肥,但嫩叶Vc含量显著较低;追施海藻肥、菌肥产量显著低于有机肥基肥配合追施化肥。  相似文献   

5.
大麦等四种作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和累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洪富 《土壤》1989,21(5):268-271
  相似文献   

6.
稻麦轮作是我国南方一种传统的耕作模式,有关该体系下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氮素的转化已有较多报道。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方式的多元化,除传统的水稻水作外,还诞生了水稻旱作,即水稻在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的条件下生长,土壤的理化性状均有别于水稻水作,石英等120发现水稻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物和常规淹水种植水稻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间土壤NH4^+-N和NO3^--N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殷晓燕等则报道水作水稻和旱作水稻的覆盖地膜、覆盖秸秆种植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磷锌施肥量对大麦产量及其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Sahara”和“Clipper”2个大麦品种在不同P、Zn施肥水平下的生长、产量及P、Zn吸收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缺Zn时,高P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出现类似于P中毒症状。随土壤P水平的增加,茎叶中P浓度急剧升高甚至接近毒害水平,而对Zn的吸收则下降,P-Zn交互作用显著。2个基因型大麦品种其生长及对Zn的吸收均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覆盖旱作栽培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后茬大麦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且硝态氮、铵态氮从表层(0~20cm)到底层(60~80cm)依次降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处理都表现出0~40cm土层氮素表观盈余,水作、盖草和裸露处理后茬分别比覆膜处理后茬高40.5%,39.5%和36.1%。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处理后茬摄高,分别比水作后茬和裸露后茬增加837kg/hm^2和251kg/hm^2。后茬大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均以前茬盖草早作处理最高。覆膜、盖草和裸露旱作水稻后茬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水作稻后茬大麦高16.1%,17.5%和13.8%。土壤氮素转化和大麦产量均表明,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大麦轮作是一种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稻草还田对土壤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励励  文启孝  李洪 《土壤》1992,24(5):234-238,243
研究了稻草与化学氮肥配施对肥料氮的固定、释放及水稻生长的影响。认为在配施一定量的化学氮肥条件下,每666m2施用100-150公斤稻草,对水稻生长不致产生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乔海龙  陈健  沈会权  陶红  臧慧  陈和 《核农学报》2012,26(1):107-112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麦籽粒产量及β-葡聚糖含量的环境效应,选取了11个不同的大麦品种,在全国6个生态条件有差异的试点种植。结果表明,各试点间大麦籽粒产量差异显著,襄樊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苏啤3号大麦在6个试点的平均产量最高,达5391.7kg/hm2,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各试点及各品种间,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G231M004M大麦在6个试点β-葡聚糖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大麦品种在保山试点的籽粒β-葡聚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试点。因此,选取特定品种种植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对调节大麦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铜锌交互作用和土壤γ-辐射对大麦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外加铜100 mgkg-1和锌150mgkg-1时,铜锌交互作用可提高其毒性,使大麦和黑麦草生物量显著减少和土壤铜锌临界限值降低.土壤γ-辐射可促进金属单一或复合污染及对照土壤上大麦和黑麦草生长而增产,但在外源铜污染(100mgkg-1)时,植物受害、生物量显著减少.黑麦草对Cu的敏感性高于春大麦.在制定土壤金属污染标准时应考虑金属交互作用和土壤消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二棱形和六棱型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应用^14C示踪技术,对大麦各生育期^14C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财分配及其干物质积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不同生育期光合产物的根本与再分配方式不同,分蘖和拔节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系、茎叶的生长,只有13.5%,8.95%分配到籽粒中,抽穗和灌浆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育实和灌浆,分别有47.2%和48.1%,72.1%和88.1%分配到籽粒。  相似文献   

14.
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方程和大麦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Elovich、抛物线扩散、权函数和指数方程研究电超滤恒电场下12种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具有高的相关系数和小的标准差,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而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低和标准差大而不适宜应用。本文成功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与大麦多点田间试验钾肥反应和土壤钾素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的常数(斜率或截距)与土壤速效钾、大  相似文献   

15.
以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了污泥肥、生活垃圾肥和常见农用肥料(化肥、鸡粪肥)农田施用下土壤和作物籽粒、秸秆中Cd、Cr、Pb、Hg、As、Cu、Zn、和Ni八种重金属的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阐明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施用对土壤和作物籽粒以及产量的动态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与化肥和鸡粪肥分别比较,施用生活垃圾肥可以显著带来作物的增产,而污泥肥处理作物增产效果不明显;根据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MPCC以及《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的规定,施用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处理的作物籽粒重金属含量均在其标准限量值范围之内,完全符合安全标准;污泥肥和生活垃圾肥比化肥、鸡粪显著增加了土壤Cr和Hg含量。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的重金属限量值(pH>7.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铜锌交互作用和土壤γ-辐射对大麦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外加铜100mgkg^-1和锌150mgkg^-1时,铜锌交互作用可提高其毒性,使大麦和黑麦草生物量显减少和土壤铜锌临界限值降低。土壤γ-辐射可促进金属单一或复合污染及对照土壤上大麦和黑麦草生长而增产,但在外源铜污染时,植物受害,生物量显减少,黑麦草对Cu的敏感性高于春大麦。在制定土壤金属污染标准时应考虑金属交互作用和土壤消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长期连作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择贵州省适宜烤烟连作的灰岩黄壤和不宜连作的第四纪黄壤,连续进行了6年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总体上降低烤烟产量,但降低幅度因土壤不同而异。在适宜连作的土壤上,短期连作(3季)烟叶产量无显著变化,连作至第4年烟叶产量开始下降;在不宜连作的土壤上,烟叶产量持续降低。连作过程中,烟叶氮、磷、钾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烟株养分吸收量持续降低;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却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有效磷增幅最大,有效钾次之,有效氮最低。烤烟连作土壤有机质未发生显著变化,pH呈缓慢降低趋势,原因可能与单施生理酸性的复合肥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日光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施用2次调理剂后土壤容重降低6.36%,土壤总孔隙度增加4.97%,田间持水量增加6.75%,渗透系数提高46.28%;调理剂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调理剂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对番茄品质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调理剂与秸秆配合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吉林省玉米田最适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通过与传统耕作相比较,秸秆深翻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含水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长,秸秆深翻还田、秸秆覆盖还田、传统耕作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和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玉米抽雄期,深翻还田和覆盖还田较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33.57%、16.20%,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14.91%、9.29%,蔗糖酶活性分别升高32.20%、20.26%,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0.53%、5.84%,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19.79%、8.59%;产量分别增加5.59%和2.39%。因此秸秆深翻还田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和产量,可作为吉林省秸秆还田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土壤性质对金丝小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