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猪粪和化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及根际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根际培养箱中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培养小麦幼苗,通过测定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研究化肥、猪粪配施对小麦根际微区养分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猪粪、化肥配施的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更好,且根际周围形成亏缺区,配施处理对小麦生长较纯施化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四年的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氮磷钾三元素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含量和供给能力,单一施氮和氮,磷、钾三元素中的两两配合施入,可较明显地提高该配合所含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四年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含氮磷钾三元素配施的各处理总体上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715.0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旱塬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通过8年的小麦连作定位施肥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施用不同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M、NP、NPM施用能够稳定增产;增产为49.4%-141.6%,以NPM配施效果最好,其次为NP配施;2.M、NP、NPM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NP配施影响不大),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无机磷组分的含量。N.P单施,只增加土壤相应元素含量。3.在生产中,要提倡NPM配施,在有机肥短缺时,  相似文献   

5.
四年的分析结果表明 ,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氮磷钾三元素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含量和供给能力。单一施氮和氮、磷、钾三元素中的两两配合施入 ,可较明显地提高该配合所含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四年的分析结果还表明 ,含氮磷钾三元素配施的各处理总体上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5年我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143个水稻"3414肥料田间试验"期刊论文数据,对气象条件、最佳产量和最佳施肥量三种施肥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水稻最佳产量、最佳施氮量随着温度和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格局;水稻最佳施磷量无空间规律性;单因素分析表明水稻最佳施钾量存在北低南高空间分布格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氮和磷、磷和钾具有交互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磷同时与氮、钾具有交互性。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水稻氮、磷和钾平均最佳施肥量为180、90、90 kg·hm-2,应根据土壤性质、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等进行适当微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氮和磷需要配施,磷和钾需要配施,在施用磷时需要同时配施氮、钾。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2,他引:24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 pH降低主要发生在施肥的前8~10年,当pH下降到4.5时,其下降速度趋于缓慢并相对稳定。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土壤pH保持稳定或较试验开始有所升高,以单施有机肥处理pH升幅最大,升高1.0个单位。不施肥和施用化学氮肥的作物产量随着施肥年限均显著降低,其中小麦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1~104 kg/hm2,玉米产量平均每年下降 24~210 kg/hm2; 而施用有机肥的作物产量保持稳定或稳定增加,其中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的玉米产量平均每年增加 101 kg/hm2。施用化学氮肥处理(除氮磷钾配施处理的玉米外)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土壤p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pH降低是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红壤酸度,尤其是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能获得持续高产,是红壤区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低钾和中钾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弱筋小麦植株氮、钾含量的提高,氮、钾养分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低钾土壤上,N180K150处理产量最高(5023.kg/hm2);中钾土壤上,最高产量(5145.kg/hm2)为N180K90处理。两种土壤上,氮肥的产量效应均大于钾肥。低钾土壤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提高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钾肥对小麦品质的独立效应不显著,但是钾对氮的品质效应存在着交互作用。弱筋小麦抽穗期或灌浆期植株氮、钾含量与子粒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大,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则是以拔节期或抽穗期较大。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氮、钾肥基施比例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刘心泽  王庆 《南方农业》2008,2(6):20-22
简介烟叶香气物质组分;综合讨论了在烟草种植上施用氮、磷、钾及三要素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施用其它肥料对烟叶香气成分和香吃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料对魔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平均1 kg N素增产鲜芋6.77 kg,平均1 kg K2O增产鲜芋8.0 kg。磷钾配合优于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最好。1 hm2施N量216 kg、施K2O 280 kg时,鲜芋产量最高。氮钾配合与磷钾配合都能提高魔芋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差于氮磷钾配合。1 hm2配合施用N 122 kg、P2O572 kg、K2O 147 kg的经济效益最佳。种植魔芋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各处理均降低,施用钾肥较多的处理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川南烟区土壤测试与最佳施肥模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川南烟区的生产调查、取样分析和氮、磷、钾以及镁、硼、钼肥料对烟叶产量、质量及其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施肥经每公顷90kgN为宜,N:P2O5:K2O为1:2:3蔌1:2:2,产量达2087kg/hm^2,上等烟比例达40.05%,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当且协调,氮、磷、钾肥料配施的基础上,配施镁使上等烟增加2.67-3.52个百分点,产值增加13.30%-15.95%;配施硼肥,使上等烟提高5.69个百分上咪,配施钼肥,提高产值5.68%。镁、硼肥混施有相互抑制肥效的作用;镁、硼、钼施用对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川南烟区最佳施肥模式建议为:氮、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钙镁磷肥代替镁肥更佳)。  相似文献   

12.
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等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探索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为小麦科学施肥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冬小麦—夏玉米的传统种植制度下,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分别设置5个施氮 (N) 量:0、120、240、360、600 kg/hm2,共9个处理。化肥处理的磷、钾用量等同各有机肥处理带入的量。于每年小麦收获期测定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在土壤养分方面,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化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方面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年际间差异不明显,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增施化肥在开始几年能够缓慢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含量,之后保持稳定。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化肥各处理。在作物增产方面,施氮240、360、60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施氮120 kg/hm2的有机肥处理,但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除施N 120 kg/hm2水平下,化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外,其他相同氮水平下化肥处理与有机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并且有机肥处理随施肥量的增加能够持续提高土壤养分库容量,而化肥对于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不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水平。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均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N 120 kg/hm2的低氮条件下,化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有机肥,而在高于N 240 kg/hm2的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增产效果基本一致。另外,当产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增加施肥量无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配施缓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基于一个长期定位的裂区试验,其中两个主区为秸秆还田区和秸秆不还田区,每个主区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用180、375和600 kg ha-1控释肥和相应的化肥以及对照,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秸秆还田和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比不还田区增加了10.65%、全氮含量增加了18.68%;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由不还田区的9.17 mg kg~(-1),152.29 mg kg~(-1)提高到秸秆还田区的10.83 mg kg~(-1)和253.66 mg kg~(-1);施用控释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都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肥对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从2009年到2016年,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控释肥的各处理小麦产量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处理,也高于秸秆不还田的控释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增加幅度为1.61%~23.59%。秸秆还田配施控释肥的各处理较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也较秸秆不还田下控释肥处理和不还田配施化肥处理高,增加幅度为2.22%~15.06%。秸秆还田配施180 kg ha~(-1)缓控释肥的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硅、磷配施对玉米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通报》2015,(6):1489-1496
以耐低磷品种(正红2号)和低磷敏感品种(正红115)为材料,研究低磷土壤条件下,不同硅、磷肥料组合对玉米氮、钾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低磷品种和低磷敏感品种成熟期植株氮和钾积累总量无显著差异,耐低磷品种籽粒氮积累总量、籽粒中氮分配比例和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品种,而耐低磷品种籽粒中钾积累量和籽粒中钾分配比例均明显低于低磷敏感品种。两个品种磷肥、硅肥以及硅、磷肥配施处理成熟期植株氮和钾积累总量、籽粒中氮和钾积累总量及经济产量均显著增加,表现出一定的硅、磷促氮钾的效应,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硅磷协同作用;硅、磷配施处理灌浆结实期叶片氮转运量会降低,灌浆结实期茎叶钾素转运量会增加;耐低磷品种硅、磷配施处理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增加不显著,籽粒中钾素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而低磷敏感品种硅、磷配施处理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明显增加,籽粒中钾素分配比例增加不显著。综上所述,选择耐低磷品种并进行硅、磷肥配施能显著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对氮、钾养分的积累量,优化生育后期氮、钾的转运和分配比例,最终提高氮、钾利用效率及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胡椒园上,白云石灰配施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胡椒产量,白云石灰加锌效果最佳,白云石灰加钼效果次之,施硼则没有增产效应。植株钙,镁。锌、硼含量白云石和微肥的施用而提高、氮、磷、钾的含量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土壤》1995,27(4):199-202
黄绵土坡耕地连续12年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氮和磷配合施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或与氮,磷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减缓土壤肥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氮磷钾化肥不同配合施用方式及氮磷钾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钾库的影响。试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氮磷钾配合一季秸秆还田(SNPK)、氮磷钾配合低量有机肥(M1NPK)和高量有机肥(M2NPK)。结果表明,除NK、PK和M2NPK处理外,其它处理小麦和玉米钾的携出量均大于钾的投入量,导致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20年累计亏缺量为6174333 kg/hm2。与试验前相比,长期施肥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 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但长期不施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未显著降低; 无论施钾与否土壤非交换性钾(Mactotal K)以及非交换性钾中更容易被HNO3溶解提取的钾(Step K)均明显低于试验前水平。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可以作为该土壤钾素消耗的指标。考虑到施钾肥的经济投入和现有资源高效利用(如秸秆、有机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以及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采用秸秆全部还田或施有机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3年连续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的资料,研究了磷肥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的效果。缺磷是红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适当补施磷肥,既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又能促进作物对氮,钾的吸收;配合施用农家肥及适当补钾才能保证红壤旱地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本研究室于常温下筛选研制的秸秆腐熟剂在土壤中的施用效果,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设置腐熟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单独施用腐熟剂、配施葡萄糖、配施尿素、配施尿素与葡萄糖),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养分含量变化,为该秸秆腐熟剂的产品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以不同施用方式进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活性相应发生显著变化,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丰富度(S)均增大,早期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使土壤的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显著下降(P〈0.05);腐熟剂施用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速度,腐熟剂施用90d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腐熟剂与尿素的配合施用增幅显著(P〈0.05)。在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与多样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腐熟剂与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锌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锌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锌的增产效果为氮〉锌〉钾〉磷。氮与磷、钾、锌配施有利于小白菜增产和品质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小白菜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每千克土施N0.26g、P2O5 0.11g、K2O 0.42g、Zn0.017g,目标产量790.7g/盆FW,鲜小白菜中含锌81.9mg/kg,可溶性糖1.63%,Vc117.9mg/kg,硝酸盐809.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