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阐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ERDAS为数据主要处理工具,建立水城县三维地形可视化模型,探讨了地形三维可视化分析功能及其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石漠化治理以及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琚丽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187-188
本文介绍了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原理、数据基础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68-10970
根据林相图和等高线数据,以小班为单位,直接读取出小班相应的等高线数据,利用不规则三角网TIN生成算法,建立DEM模型,生成三维地形模型。  相似文献   

4.
张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01-13403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目前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为例,介绍了基于ArcScene平台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的技术流程和三维飞行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ArcGIS和Creator在三维可视化建模方面的特点,根据构建三维地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给出地形建模中数据的获取方法,并就数据的转换和优化处理进行了分析.以湄洲湾三维地形的可视化为例,提出了基于ArcGIS和Creator构建三维地形的方法和一般流程,探讨了地形数据库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阳江农场地形特征信息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ArcG IS 9.2为软件平台,以阳江农场1∶50 000地形图为基础生成水平栅格分辨率为25 m的DEM,并提取了部分宏观和微观地形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农场属于低海拔地区,主要以平坦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表粗糙度及高程变异系数较小;大部分土地资源较好,南、北坡向的土地面积略有差异,研究区地表起伏不大,且多为平坡,应注重对地力进行维护,防止水土及养分流失;应进一步研究栅格图最佳分辨率,以提高地形因子分析精度;有必要结合实际调查状况,对相应地貌特征处理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填挖土方量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存在计算方法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精度不足等缺点。以某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局部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软件平台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并计算土方量,并与CASS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ArcGIS方法计算土方量更快速、准确,且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信息、体积、水系、河网密度等.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等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1:10 000地形图的矢量化等高线对研究区域内DEM的生成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三维模拟;提取了坡度、坡向、坡长等地形特征因子,利用ArcGIS表面分析模块,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就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丽江烟草三维可视化应用系统,文章阐述了应用系统中的三维影像地形场景的构建、烟草行业的专题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集成方法及系统功能设计和开发流程,总结了系统建设经验,展望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三维城市模型。以湘潭市为例,从湘潭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确定了一套易操作、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湘潭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定,评定出湘潭市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很大。最后借助3D可视化技术为管理者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GIS的地形图数字化与三维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东省龙川县地形图,探讨应用ArcGIS数字化工具ArcScan对龙川县地形图的数字化方法,结合县域遥感图像实现了地形地物三维可视化,并将其与R2V等专业数字化软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ArcGIS进行地图数字化的效果较好,即保障数据质量,又提高了数字化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可快速实现基于遥感图像的地形图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系统基于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植物生长过程研究和自然景观再现均有重要意义。从基于模型的三维建模、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和基于扫描数据集的三维建模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的三维建模研究进展,介绍了几何模型以及多个植物可视化系统软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植物三维建模方式及其可视化系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尤其是植物生理生态模型与形态模型可视化的耦合研究还有待完善,并对植物三维建模方式及其可视化系统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了在Rivertools和ArcGIS 2种软件环境下基于DEM提取水文地形参数的差别。结果表明:Rivertools在计算DEM填洼时较ArcGIS软件好,并可自动生成多项其他的水文地形参数,使用也更为方便,但Rivertools的河网分级方法单一,河道的裁剪只能在同一河流级别下进行;而ArcGIS的河网分级方法不唯一,且河道的裁剪不受河流级别的限制,但是要求用户对研究区域的河网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在河网的自动提取中容易与实际产生较大的偏差。鉴于2种软件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个软件的优点。同时,本文对基于不同精度(5m×5m、10m×10m、25m×25m、50m×50m和100m×100m)DEM导出的水文地形参数(河网长度、河网密度、高程、流域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DEM精度范围内,用Rivertools软件基于DEM导出的河网总长、流域面积等水文地形特征参数与实际情况吻合得更好,但DEM精度对以此导出的水文地形特征参数更为敏感,而ArcGIS环境下DEM精度对地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医学图像的建模与仿真分析需要解决的几何模型精度以及物理模型的正确性问题。本文以人体牙齿CT图像为例实现建模过程,在牙齿分割方面提出了改进。通过读取DICOM图像,对断层图像进行裁剪和分割等预处理,使用移动立方体(MC)算法进行表面重构,同时使用二次误差度量(QEM)方法消减和平滑三角面片,使用德洛奈(Delaunay)方法由面网格推出体网格模型。最后根据目标组织选择相应的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FEM)方法做分析,使用OpenGL显示等效应力的受力云图。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进行的SPECT医学图像重建及三维可视化研究结果与理论相符,通过SPECT图像的重建,更加准确的了解到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越来越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管网分布,输油气站场的故障问题逐渐趋于多元化,为提高站场故障诊断、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能力,以站场等比例、高精度的3Ds Max 软件模型为载体集成现有数据,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ArcGIS 开发技术的基础上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及网页前端交互技术有机结合,形成能够动态实时掌控站场设备安全状态的系统平台,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宏观监控、精准监管水平,从而推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站场”的建设,促进站场向数字信息化、管理可视化、目标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木本植物三维可视化生长模型与林业生产的关系,通过广泛与特例相结合的比较研究,从3个方面选择其代表软件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当前流行的相关软件进行了比较.三类代表软件包括描述树木生理功能的Green Lab软件、基于GIS的三维树木可视化软件以及以形态模拟为重点的商业软件.提出了树木三维可视化软件研究与林业生产结合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该类可视化软件的林业生产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油气长输管道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以拓普康高精度RTK测量系统测得的管道沿线数据为基础,采用VisualStudio2008作为系统开发工具,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作为开发语言,结合ArcGISEngine二次开发组件,以FileGeoDatabase及sQLServer2005数据库分布存储系统数据,设计并实现了三维长输管道信息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东北地区某长输管道,结果表明:其可实现二三维联动显示场景、地图图层管理、管道信息查询、管道数据维护、地图输出等功能,从而为长输管道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利用ArcGIS的3D扩展模块,在ArcScene中导入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实现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三维可视化。该方法改变传统的园林三维景观制作的固定模式,操作均在ArcGIS中进行,具有可更新、易操作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