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苗期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种柳树无性系在北京地区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观测,记录物候期和年生长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柳树的物候型,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成活率方面除G102和毛枝柳外,其他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均在72%以上;健康状况方面除少数无性系出现了日灼、倒伏、干梢和病虫害现象外,大部分无性系苗期生长状况较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存在较大差异,叶变色期最为明显,极差达48 d,差异最小的是展叶期,极差仅为7 d。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4个物候因子综合为2个主成分,依据主成分值聚类,将50个无性系分为3个物候型,即长生长期物候型、短生长期物候型和中间型物候型。综合分析物候因子和生长因子得出,除展叶期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因子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即萌动发芽越早,落叶越迟对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2.
长江滩地杨树无性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定期观测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量的基础上,运用DPS软件对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I级苗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1个杨树无性系分成3种类型,第二类的17个无性系表现优良.这17个杨树无性系早期生长统计分析结果,杨树无性系以14、65、41、43、44和32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3.
11个黑杨无性系物候期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个黑杨无性系的8个物候期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物候期有较大的差异,极差为24 d,各无性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候期后期,用主分量分析法将11个无性系分为物候期特点各异的3类.生长后期诸物候期的早晚可作为速生无性系早期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鲁插1号存在扦插成活率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不同催根时间、不同物候期扦插2因素试验,探索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时期对鲁插1号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以膨芽期最好;插穗采集时间对鲁插1号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显著,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因素,以休眠期末期至发芽前采集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4个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Logistic方程对黑杨派(Populus aigeiros)杨树4个无性系的扦插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对影响苗木生长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气温对苗高生长影响最大,降水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适生的梓树属6个无性系(2个滇楸无性系,4个楸树无性系)3年生苗的物候、株高、地径、冠幅及侧枝生长量进行为期1 a的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梓树属6个无性系3年生苗木的物候期及生长节律.结果表明:梓树属各无性系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萌芽;4月中上旬展叶;速生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11月初结束;叶变色期为11月中旬;落叶期为11月下旬;休眠期从12月初开始到次年3月结束.不同无性系的物候差异主要发生在生长前期.6个无性系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其中株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慢—快—慢—快—慢"的节律,侧枝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慢—快—慢"的节律.根据生长曲线可将梓树属的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个阶段.在梓树属生长速生关键期加强水肥管理,可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7.
选择旱柳、金丝垂柳、柳23、漳河柳、蒿柳、曲6、龙爪柳、竹柳8个具有观赏价值的柳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观测枝条颜色、分枝角度、叶面积、叶片形状、秋色叶、株高、树姿、冠幅8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无性系的观赏价值及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蒿柳、曲6、龙爪柳、竹柳4种柳树的综合得分值高于旱柳,其中蒿柳的综合评价值最高,表现出较高的观赏性,曲6和龙爪柳的综合评价值仅次于蒿柳,值得推广;漳河柳、金丝垂柳、柳23等无性系的观赏性中等,在园林绿化中可依据不同用途进行选择性运用。除金丝垂柳外,其他柳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均达80%以上,都较易繁殖;8个柳树无性系的越冬成活率均为100%,在北京地区气候条件下均能顺利越冬。漳河柳、柳23、竹柳、龙爪柳的抗病虫害能力强,总体评价为Ⅰ级;蒿柳、曲6、旱柳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评价为Ⅱ级;金丝垂柳的抗病虫害能力最弱,为Ⅲ级。对8个柳树无性系的物候期研究发现,除蒿柳外的其他柳树无性系的物候现象差异不大。蒿柳萌芽最早,花芽亦具有较强的观赏性;1年生枝条就能开花,可增加北京地区早春开花树种;绿期较长,叶片背面有白色绒毛,适宜在北京生长。因此,蒿柳、龙爪柳、曲6、竹柳的观赏性较强,且具有繁殖容易、绿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适合在北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性系在不同条件下扦插生根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1)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2)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稿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红宝、红灯、拉宾斯、美早、雷尼等5个樱桃品种在山西芮城县的物候期、生理表现、果实性状、经济效益及建园需要注意的问题。大田观察结果表明,所引5个品种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但是综合物候期、耐储运性、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红宝可大规模发展、美早应少量发展,红灯、拉宾斯、雷尼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陕南茶区种植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确定主推品种,加快陕南茶园无性系良种化进程,促进陕西茶产业的发展。【方法】以引进的17个国内适制绿茶的茶树无性系良种为材料,根据引种苗成活率和抗病虫害情况进行初选。之后以福鼎大白为对照,比较初选品种的物候期、产量和制茶品质等指标,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初选出龙井长叶、舒茶早、乌牛早、平阳特早、翠峰、福鼎大白(对照)等6个表现较好的茶树品种。物候期上,平阳特早发芽最早,其次是龙井长叶和翠峰,其发芽期比福鼎大白早10~15 d。从发芽密度、百芽质量、春梢长度和着叶数量、扦插成苗率、出圃率和移栽成活率等指标综合来看,龙井长叶、平阳特早和翠峰3个品种表现较好。在产量上,翠峰、龙井长叶和平阳特早均高于其余品种,经方差分析其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翠峰的制茶品质较优,以香气显花香为特点。【结论】龙井长叶、平阳特早和翠峰的综合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陕南茶区当前主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1.
欧洲鹅耳枥区域化试验及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及其园艺品种在国内的引种适应性,以欧洲鹅耳枥及其2个园艺品种C. betulus‘Frans Fontaine’,C. betulus‘Lucas’为试验材料,观测它们在北京、南京、靖江等3地物候、生长和形态差异,并采用AMMI模型对它们进行适应性评价。研究表明:欧洲鹅耳枥及其2个品种在各地生长时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显著(P<0.05)。C. betulus‘Frans Fontaine’稳定性最好且生长速度较快,其次是欧洲鹅耳枥,C. betulus‘Lucas’。3地相比较而言,南京为最适宜欧洲鹅耳枥及其2个品种生长的试验地,其次为北京和靖江。C. betulus‘Frans Fontaine’在南京和北京地区适应性较好,C. betulus‘Lucas’在南京和靖江地区适应性较好,欧洲鹅耳枥在南京地区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盾叶莓的繁育特性及生态适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生殖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分析野生盾叶莓的繁殖特性;将野生盾叶莓引种到不同海拔地区,比较两地盾叶莓的物候期和繁殖特性,分析其生态适应能力。【结果】在自然条件下,盾叶莓的繁殖主要以根蘖苗和基生苗的方式进行。幼苗当年8月底长成,11月中下旬花芽分化形成;落叶越冬后次年4月上旬~5月上旬开花,单花花期5~7d,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6月底~7月上旬果实成熟。在两处引种地盾叶莓营养繁殖和营养生长均良好,在引种地1果实产量比野生状态高,而在引种地2果实产量显著降低。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蘸取1000mg/L生根粉与100mg/L硼酸混合溶液处理10s的插条成活率最高,木质化插条90d成活率为52%,半木质化插条成活率为93%。【结论】盾叶莓4~5月开花,6月底~7月初果实成熟,以营养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在海拔11~50m的低海拔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状况良好,但结实量明显下降,生态适应能力较弱;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良好,结实率比野生植株高,物候期提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盾叶莓的繁育特性及生态适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生殖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分析野生盾叶莓的繁殖特性;将野生盾叶莓引种到不同海拔地区,比较两地盾叶莓的物候期和繁殖特性,分析其生态适应能力。【结果】在自然条件下,盾叶莓的繁殖主要以根蘖苗和基生苗的方式进行。幼苗当年8月底长成,11月中下旬花芽分化形成;落叶越冬后次年4月上旬~5月上旬开花,单花花期5~7 d,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6月底~7月上旬果实成熟。在两处引种地盾叶莓营养繁殖和营养生长均良好,在引种地1 果实产量比野生状态高,而在引种地2果实产量显著降低。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蘸取1000 mg/L生根粉与100 mg/L硼酸混合溶液处理10 s的插条成活率最高,木质化插条90 d成活率为52%,半木质化插条成活率为93%。【结论】盾叶莓4~5月开花,6月底~7月初果实成熟,以营养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在海拔11~50 m的低海拔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状况良好,但结实量明显下降,生态适应能力较弱;在海拔800 m以上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良好,结实率比野生植株高,物候期提前。  相似文献   

14.
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满足首都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为北京市引进胡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二年生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了胡杨幼苗的物候期规律、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移栽技术,总结了胡杨的来源及特性、繁育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研究表明:胡杨幼苗在北京地区4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下旬开始展叶,11月中旬落叶结束,进入休眠,能够完全适应北京地区自然环境,可正常生长发育。与原产地物候期相比,北京地区胡杨幼苗的物侯期变化较迟缓一段时间,生长期和赏秋色叶期均延长近1个月。胡杨二年生幼苗移栽繁育成活率可达88.25%,生长状况良好。移栽当年地径平均生长量为2.6mm,最高生长量为5.3mm;苗高平均生长量为46cm,最高生长量为82cm。在北京昌平地区胡杨幼苗的生长量比原产地额济纳生长量大。胡杨的适应性良好,病虫危害轻。  相似文献   

15.
刺槐优良无性系饲料特性区域化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选育生物量大、营养含量高且适生性好的饲料型刺槐优良无性系,以初选的8 个刺槐优良无性系为试 材,在北京延庆、北京海淀、河南洛宁3 个试验点进行了区域化试验,并应用回归分析法和AMMI 模型等方法对2 年生试验林的生长和叶片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生长及叶片营养的不同基因型与环境存在显著的互作 效应,但叶片营养的互作效应可能是由叶片成熟度不同造成的;仅从生长性状考虑,适合海淀、延庆和洛宁的无性 系分别为K2 和84023、H2 和8044、K4 和8048;综合考虑生长性状和营养含量的遗传适应性和稳定性,无性系 83002 和K2 均适合在这3 个试验点用于饲料林栽培。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对四川乡土杨树资源考查、优树选择和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川乡土杨树优树无性系培育与苗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1年生扦插苗的生长量差异很大,杂交杨Ⅰ无性系CN0727、CN0728、CN0729、滇杨、西南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长势好,生长量大,是选育适宜四川低海拔地区栽培杨树良种的优良种质,从中直接选育良种的可能性较大;贡嘎杨是一类珍稀的优良杨树种质资源,直接选育用于园林绿化使用的良种可能性较大。而其他的杨树无形性系长势弱,对四川低山海拔地区自然生态条件适应性较差,直接利用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常绿杨苗期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目前世界上仅有的3个常绿杨树无性系(A-65/27、A-65/31及A-61/186)在亚热带的生长适应性,对它们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0%以上。高度和地径年生长动态存在明显的速生期,高度年速生期主要在6-9月份,地径速生期集中在8-10月份。A-61/186的叶面积是三者中最大的,但其叶面积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的增加幅度最小,4月份A-65/27叶面积大于A-65/31,9月份A-65/31叶面积大于A-65/27,3个无性系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增大主要是叶宽的增加。A-61/186的总生物量最大,苗木生物量1年生A-65/27大于A-65/31,2年生A-65/31大于A-65/27,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占总的比例大小趋势是一致的,均为茎>根>叶。3个无性系之间高度、地径、叶面积生长量及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引进的一年生贝达、山河1号、SO4、5BB、抗砧3号5种葡萄砧木为试材,进行生长特性和植物学特性调查,统计移栽成活率、枝条萌芽率、扦插成活率,比较各砧木品种的移栽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砧木的叶片和新梢的形态特征表现不同。贝达的新梢生长速率在各测定砧木中表现最优;抗砧3号的移栽成活率和扦插成活率最低,分别为74%和79%,5BB的萌芽率最低,为56%,贝达的移栽成活率、萌芽率、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在北疆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表现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不同地点30 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 ~ 4 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杨 杂种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地点间、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和 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及重复力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且遗传变异系数占表型变异系数的比例 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树龄的增长,白杨杂种无性系变异增大,但这种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 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0.404 2 ~0.988 7),表明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各指标相互联 系密切。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BL 28、BL 103 和BL 49 是较稳定无性系,而BL 106、BL 107 等无性系稳定性 较差,对不同地点有特殊的适应性。利用综合评价法,以20% 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选择,不同地点无性系BL 104、BL 106 和BL 107 均可以入选,表明这3 个无性系不仅对不同地点有特殊的适应性,而且在不同地点均表现优 良,本研究对后续新品种选育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