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自从1976年Lindahl首次将B超用于绵羊妊娠诊断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在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他们将B超诊断绵羊早期妊娠的日期提前到配种后18~19d.使B超诊断绵羊妊娠的准确率达到或接近100%,其中对单胎的诊断准确率达84%~97%,对多胎的诊断准确率达95%~100%。 相似文献
3.
4.
奶牛配种后,及时且准确了解奶牛的妊娠状况至关重要。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显著缩短平均育种间隔,提高奶牛养殖效率。随着早期妊娠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PAG)逐渐被人们重视,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国外已有PAG ELISA牛妊娠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怀孕早期PAGs,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而国内现存的试纸条准确率低。本文综述了传统的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和PAG ELISA方法的发展现状,对ELISA检测方法在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选取273头荷斯坦奶牛,在人工输精后的28d和75d分别采用牛妊娠相关糖蛋白(PAG)ELISA和直肠检查的方法进行妊娠诊断,比较PAG ELISA和直肠检查法的结果,旨在评价PAG ELISA对配种28d的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AG ELISA法妊娠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5.5%、86.5%、100%和90.5%,与75d直肠检查结果相同,可用于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妊娠诊断对于母牛保胎、分群管理及提高繁殖效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奶牛妊娠的早期诊断--实时B超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 5 .0 MHz电子扇扫和电子线阵探头通过直肠内探查 ,对不同妊龄的 137头黑白花奶牛进行了妊娠检查。早期妊娠检查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妊囊和 /或胚斑 ,探查到其中之一者即可确诊为妊娠。配种后 2 6~ 30 d妊娠检查确诊率高达 88.9% ,高于 5 0日龄左右的直肠检查 ;配种后 31~ 35 d时的确诊率为 97.2 % ;配种后 35 d以上者 ,确诊率均达到 10 0 %。B超诊断法快捷、简便、准确率高 ,对早期妊娠以实时图像显示 ,具有客观性 ,是一种良好的早期妊娠诊断法 相似文献
8.
申祥科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14,(10):15-17
介绍了兽用B超对母猪早期妊娠诊断应用的原理、方法与标准。与传统诊断技术相比,兽用B超探查具有明显优势,母猪的妊娠诊断完全可在25~39 d进行,对早期妊娠诊断意义重大。通过对武汉市安渡种猪场最近4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兽用B超母猪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规模猪场无效饲养,提高猪群发情期受胎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了酶免疫分析测定法的概念、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应用和孕酮酶免疫试剂盒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PA-ELISA) using an immunoaffinity-purified antigen was develop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unabsorbed and absorbed ELISA procedures, using a crude antigenic preparation, for its efficacy in detecting antibodies in goat sera against Mycobacterium avium paratuberculosis. Serum samples from 89 goats belonging to three different flocks, two with a history and evidence of paratuberculosis and one without it, were subjected to each ELISA, which had been standardized on known positive sera from goat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paratuberculosis. Faecal culture, fae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pathology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of infection.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ies of the unabsorbed, absorbed and APA-ELISA were 81.8%, 77.3% and 77.3% and the specificities were 90.6%, 93.7% and 96.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APA-ELISA (94.4%)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absorbed ELISA (80.9%) and unabsorbed ELISA (72.0%).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for APA-ELISA, absorbed ELISA and unabsorbed ELISA were 93.0%, 92.7% and 93.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value of APA-ELISA in avoiding the need to absorb individual test sera with Mycobacterium phlei and giving more consistent results than the absorbed ELISA. The APA-ELISA was also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procedures in terms of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相似文献
15.
丝虫抗原的分离及在鹿脑脊髓丝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应用牛腹腔丝虫成虫破碎后 ,经SephadexG 2 0 0柱层析获得CG1 抗原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诊断鹿脑脊髓丝虫病的新方法。结果证明 ,该种方法特异性强 ( 87 1 % ) ,敏感性高 ( 1∶640 0 )。通过对 380头假定健康鹿ELISA结果与虫检结果对比证明 ,2种诊断方法符合率为 1 0 0 %。ELISA法比虫检法检出率高 3 2 % ,因此 ,可以用ELISA代替虫检诊断鹿脑脊髓丝虫病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核衣壳蛋白(N)-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国内分离株CH-la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pBlueBacHisB转移载体PH启动子下游,与苜蓿银蚊夜蛾多核型多角体病毒线性化DNA共转染Sf9细胞。获得能隐定表达核衣壳蛋白(N 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N蛋白作为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建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重组N蛋白-ELISA诊断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其他8种猪疫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标准阳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4,6-二氨基-2-氯-1,3,5-三嗪与对氨基苯丁酸反应获得三聚氰胺半抗原,再以活性酯法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三聚氰胺免疫原或包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三聚氰胺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ciELISA)建立检测三聚氰胺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是17.4~345.5ng/mL,50%抑制浓度(IC50)61.3ng/mL。牛奶和奶粉加标回收率在68.1%~91.0%,变异系数在2.4%~14.5%。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suis type 2,SS2)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本试验旨在研究分泌核酸酶基因(SsnA)作为分子诊断标识在对SS2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作者以SS2-LT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snA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大小为46 ku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具有抗原反应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SsnA-ELISA鉴别诊断方法。对已知背景的人工感染及疫苗免疫血清和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的检测结果,结果发现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建立的SsnA-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8个省份的1 446份血清进行检测,显示SS2的阳性率为0%~14.77%,平均阳性率为5.39%。本研究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SsnA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鉴别感染的分子诊断标识;对临床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及流行与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氟苯尼考和中草药黄芪淫羊藿合剂对鸡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分别对免疫期间的各组鸡连续两周给予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黄芪淫羊藿合剂后,在不同日龄采取血样,用血凝抑制(HI)试验分别对鸡新城疫(ND)抗体水平和禽流感(AI)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混饮给药,小剂量(50mg/L)氟苯尼考对ND抗体水平影响不显著(P>0 05),而中(150mg/L)、高(250mg/L)剂量氟苯尼考对ND抗体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 01);氟苯尼考追加给药1周后,中、高剂量组ND抗体水平又有显著降低(P<0 05),而小剂量组ND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中(15ml/L)、高(22 5ml/L)剂量黄芪淫羊藿合剂对ND、AI抗体产生有显著增强作用(P<0 01);对因氟苯尼考造成的免疫抑制,黄芪淫羊藿合剂可使抗体水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 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