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乳头数是种猪繁殖性能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母猪乳头数与其繁殖性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乳头数越多,则窝产仔数越多。因此,在选择种公猪及母猪时要着重考虑乳头数,对乳头数性状施予较高的选择强度,选育出乳头数较多的种猪,以满足高产仔数的需要。论文综述了猪乳头的形成和调控机制,猪乳头数性状QTL定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理解猪乳头数性状在猪繁殖性能中的重要作用,为种猪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原瘦肉型猪选育群各世代的乳头数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选育过程中乳头数均值有增加的趋势;其对称性约为0.5∶1,乳头数出现的最高频率由互助猪的12枚上升到三、四世代的14枚,其遗传力为0.415,属中等遗传力。从乳头数均值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关系来看,注重乳头数的选择,有利于乳头数均值的提高,从而促进繁殖性状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深县猪是河北省仅存的唯一地方猪种,属于中国地方黑猪品种,其具有繁殖性能高、肉质性状好、抗病性强和耐粗饲等优良品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已经成为其育种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生长性状、肉质性状和繁殖性状均是衡量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文章主要对2016—2018年间河北省某猪场的深县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原始生产记录进行统计,使用SPSS 21.0对原始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县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其他猪种(P <0.01),平均背膘厚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平均乳头数和平均产仔数分别显著(P <0.05)和极显著高于杜洛克(P <0.01),说明深县猪的生产指标与国外引进猪种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嘉兴黑猪乳头数遗传特性研究姚国强(浙江省嘉兴市双桥农场314016)前言乳头数是猪的重要繁殖性状之一,产仔多只有伴随乳头数多,才能达到多产仔多活,产生实际经济效益,这对具有高产仔性能的地方猪种尤为重要。因此,乳头数这个性状一直受到养猪生产者和育种工...  相似文献   

5.
张建生 《中国畜牧杂志》1991,27(4):32-33,51
<正> 二花脸猪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太湖猪的一个重要品系,以产仔性能特高而驰名中外。我场在该猪种的选育过程中,结合提纯复壮工作,对部分种猪有计划地进行了不同近交程度的探索,研究近交对其高繁殖性能的影响,为以后的保种选育和杂交利用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6.
猪乳头性状的遗传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周忠孝 《养猪》1994,(4):33-34
猪乳头性状的遗传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刘文忠,周忠孝(山西农业大学,030801)猪的育种和生产工作者通常将猪的乳头性状作为重要的繁殖性状。习惯上选留乳头多的公母猪留种,乳头数不足和乳头缺陷是淘汰猪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世纪50年代以前,猪的育种工作已经开...  相似文献   

7.
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是以广东小耳花猪、陆川猪两个类群为育种素材,以繁殖性能为主,结合肉质、生长发育及外貌选择,经6年4个世代选育而成的高繁殖力新品系。为分析该品系毛色选育效果及其特性与利用价值,以该品系毛色选育提纯效果及各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MC1R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结合表型选择,可逐渐纯化新品系群体;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3世代初产母猪较0世代初产母猪分别提高1.05、0.72头(P>0.05),3世代经产母猪较0世代经产母猪分别提高0.75、0.76头(P<0.05);生长性状及胴体、肉质性状,3世代未发生较大变化。结论:两广小花猪(壹号黑猪)新品系提纯效果突出,繁殖性能得到明显地改善提高,且未对生长及胴体、肉质性状产生不利影响。该品系的培育为地方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头数是猪的重要繁殖性状之一,建立高繁殖力种猪群,使种猪具有相应的有效奶头数,是充分发挥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条件,为了建立浙江中白猪高繁殖力母系育种群,四年来,结合本所浙江中白猪繁殖场1986—1989年繁殖,奶头数记录及选育工作,就奶头数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与分析(一)奶头数均值:据4年来全场2395头浙江中白猪仔猪奶头数统计,平均值为13.97±1.13个,变异范围为10—18个,其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10):46-49
根据山东正阳牧业有限公司2012年的935头太湖母猪(与配长白猪公猪)1 502个产仔胎次的繁殖记录,分析了太湖母猪不同产仔季节、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太湖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8胎次太湖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龄窝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对太湖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乳头数是母猪重要繁殖性状,影响断奶仔猪存活率。研究者对不同品种和品系的猪相继开展了乳头数性状相关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鉴定,但目前关于加系大白猪乳头数性状相关QTL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944头加系大白猪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乳头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CTA软件计算左、右、总乳头数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1、0.12、0.16。利用rMVP软件在SSC7上分别检测到4、1、4个与左、右和总乳头数基因组水平显著相关(P<1.26×10-6)的SNP,其中1个SNP位于SSC7的14.1 Mb,剩余3个SNP位于SSC7的97.6~102.0 Mb。在SSC3、SSC4、SSC6、SSC7、SSC9、SSC11、SSC13上分别鉴定到4、1、4、5、1、1、5个与乳头数性状潜在显著相关(P<2.52×10-5)的SNP。进一步扫描25个显著相关SNP上下游200 kb位置处的基因,共获得84个候选基因,其中SSC7上获得39个候选基因,包括FAM71D、MPP5、EIF2S1、PIGH、ARG2...  相似文献   

11.
撒坝猪乳头数遗传力及其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 4个世代共 577头撒坝猪的乳头数进行了分析 ,并用HARVEY程序对乳头数的遗传力进行了估计 ,同时利用 1 2 8头有繁殖性能记录的母猪资料对乳头数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世代的乳头数存在着显著差异 ,且逐代均有显著提高 ;乳头数的遗传力为 0 .331 ;乳头数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负值 ,与初生窝重、2 0日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间则存在着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乳头数与所有繁殖性状的环境相关都较弱 ( -0 .0 0 2~ 0 .0 94 )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同源引物,扩增并测定猪CACNB1基因的部分序列;运用辐射杂种细胞系,将其定位在猪12号染色体64~96厘摩(cM)的位置上;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库,发现有6个分别影响猪应激反应(CK20值)、最后肋骨处背膘厚、肌肉颜色值、咀嚼性、乳头数和生长速度的QTL与其连锁,猪CACNB1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白猪乳头数与繁殖性状的关系,论证乳头数辅选繁殖性状的可行性,试验采用世代选育和系间杂交试验方法测定了大白猪产仔数与活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以及M、F两系纯繁、系间杂交后代乳头数,并探讨了乳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系乳头数均值反映产仔数水平,F系产仔数、乳头数均极显著高于M系(P0.01);M、F系乳头数变异系数分别为4.24%、4.18%;随世代、胎次递增,乳头数呈下降趋势,是闭锁群繁殖性能退化的重要诱因;子代产仔数与母本胎次呈负相关(r=-0.24);大白猪保持乳头数的动力来源于母本,乳头数改变的动力来源于父本,产仔数由母本决定,父本仅影响子代乳头数,仔代产仔数高低由高乳头数亲本血液含量和父本杂交位次共同决定。说明乳头数可作为产仔数的辅选性状。  相似文献   

14.
1品种特性繁殖力高是太湖猪最主要的种质特性。反映该猪种繁殖性能的特性之一是产仔数高,据对其7个类群1214窝经产母猪统计,平均窝产总仔数和活仔数分别达15.10头和13.82头,以二花脸猪的15.93头和14.12头为最佳;特性之二是性成熟早,二花脸...  相似文献   

15.
繁殖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该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数量遗传学在指导家畜育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繁殖性状遗传力低、性状表现晚、而且是限性遗传 ,通过常规选择难以有所进展。中国猪 ,尤其是太湖猪 ,以其超高繁殖率闻名于世 ,国内外学者对其高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窝产仔数主效基因假说 ,并通过候选基因法、基因组扫描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期望找到控制产仔数的主基因 ,从而为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太湖猪窝产仔数主效基因探索已有成功的报道 ,本文将对猪高繁殖…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对太湖猪杂交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太湖猪杂交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的研究熊文中吴德杨凤周安国(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雅安市625014)太湖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除了以高繁殖性能著称外,还具有性情温驯、肉质鲜美、杂种优势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对其杂交利用与胴体品...  相似文献   

17.
姚洪举 《畜牧与兽医》1993,25(4):165-165,167
<正> 徐州地区农村母猪品种原为老淮猪。目前农户饲养的母猪大多为老淮猪的杂种后代,这些杂种母猪生产性能不高,单产效益低,极需引进高繁殖性能的猪种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引进太湖猪是其首选目标。1 引讲太湖猪的意义太湖猪以其高繁殖特性而闻名于世,与老淮猪相比,其优良特性表现在一是产仔数多4头左右,二是杂种后代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三是每头太湖猪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贵州地方良种黔东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取高繁品种太湖猪为父本,黔东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分别与皮特兰(♂)、杜洛克(♂)杂交,获取不同组合F2,再以巴克夏为终端父本,测定不同组合F2(♀)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太湖猪、皮特兰杂交组合所得的母本在乳头数、初情期、初配日龄、初产及经产母猪产仔数、断奶后发情间隔期等指标均优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黑猪母本材料,但在仔猪初生重、生长速度方面低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终端父本皮特兰猪与杜洛克猪在人工选择作用下重要经济性状呈现出表型趋同的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376头皮特兰猪、451头杜洛克猪品系Ⅰ、841头杜洛克猪品系Ⅱ和497头杜洛克猪品系Ⅲ群体的50K SNP芯片数据,以100 kb窗口、50 kb步长计算综合单倍型评分(iHS)和等位基因频率差(△AF),分别取前5%作为猪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组选择信号候选区域;利用bedtools分别对iHS、△AF按照左右200 kb进行合并,每2个群体间合并后的iHS、△AF统计量的重叠区域定义为性状趋同区域,并挖掘该区域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信号。【结果】iHS结果显示,在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4个群体内共检测到5 112个选择信号候选区域,总长约487.51 Mb。基于△AF方法,于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每2个群体间共检测到9 579个选择信号显著区域,总长约913.50 Mb。基于合并后的iHS和△AF,共检测到52个性状趋同区域,总长约4.67 Mb,注释到88个与猪的繁殖、胴体和肉质等性状相关的平行选择候选基因。【结论】皮特兰猪和杜洛克猪群体间存在性状趋同的基因组选择区域有52个,平行选择信号主要涉及猪的繁殖、胴体及肉质等重要经济性状,这与瘦肉型猪种相同的育种方向相关,这些关键基因的发现可为后续商业猪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讨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松辽黑猪、长白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采用PCR-RFLP方法对松辽黑猪和长白猪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各基因型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猪种中都存在A、B 2个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松辽黑猪和长白猪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0.551和0.578,A为优势基因。两个猪种的AA基因型个体的断奶仔猪数、乳头数都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P<0.05),初产松辽黑猪AA基因型个体的TNB、NBA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对其他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呈现出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