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食用菌在中日两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最近几年,两国之间食用菌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技术和贸易壁垒的影响,其制约了食用菌贸易的健康、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探究中国和日本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特点,这对于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直是我国的食用菌出口大国,但自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并采取其他相关进口限制政策以来,我国食用菌对日出口受阻较严重。为了让大家对日本食用菌的生产、需求情况及产业政策、制度和栽培技术等有更多的了解,以利于发展中日两国食用菌的贸易,我们将陆续刊登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钱洁星翻译的日文版《2008年版食用菌年鉴》内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1月11日,中国〃丽水国际食用菌大会暨第十一届庆元香菇文化节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举办。大会以―香菇的世界,世界的香菇——新时代、新机遇、新市场‖为主题,围绕探索食用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一系列展示和交流活动,期间重点推动"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大会重头戏之一的2019中国〃丽水食用菌产业振兴峰会,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  相似文献   

4.
以古川久彦为团长,大桥等为秘书长的日本食用菌代表团一行28人,于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访问了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访问期间,双方交换了一批新菌种,双方科研人员就食用菌栽培技术、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并参观了食用菌栽培场和野生食用菌商品市场,品尝了野生珍贵食用菌。客人对商业部昆明食用菌所科技的发展表示钦佩,对云南省丰富多彩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中日两国食用菌科技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一再表示要加强中日双方科技人员在食用菌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双方还草签了有关进行食用菌科技交流合作的意向性协议书。日本《特产情报》杂志与《中国食用菌》杂志正式建立长期的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用菌》2001,20(2):5
中国和日本国两国干香菇业界代表交流会 ,于2 0 0 1年 2月 13~ 14日在深圳五洲饭店举行。中国方面代表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常务副会长蒋润浩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杨胜军、业务四处处长龙学军 ,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香菇商会筹备组副组长姚淑先、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张光亚研究员共 6人 ;日本国方面代表 :日本椎茸农业协同组合连合会代表理事小川武广 ,日本全国椎茸商业协同组合连合会理事长铃木晶一朗 ,日本特用林产振兴会专务理事古谷正人共 3人。 2月 13日晚 ,顾二熊会长举行宴会 ,欢迎参会的日方代表 ,祝贺中日香…  相似文献   

6.
墓园文化是殡葬文化和造园文化的集合,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两国墓园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重新解读传统墓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5)
通过广泛的文献调阅及专利分析,总结日本北研株式会社品种申请授权趋势、重点研究领域、品种特征、亲缘关系;根据北研品种权布局及发展特点,探究企业内部食用菌品种权发展趋势。分析比较我国与日本食用菌品种权现状及布局,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开始食用菌人工栽培最早的国家,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食用菌文化历史悠久,涌现出不少食用菌文化文学作品。当前食用菌文化历史挖掘力度不够,食用菌文化宣传不到位,国际化不强。食用菌文化发展与产业融合不紧密,使得食用菌文化存在转型困境。新时代应通过食用菌文化博览会以及新媒体传播为主构建立体化的食用菌文化传播体系。充分挖掘食用菌保健文化的同时,挖掘食用菌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强不息寓意文化。此外,要加强食用菌文化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以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韩两国食用菌生产和贸易竞争关系,利用联合国商品与贸易统计数据,从两国食用菌贸易总量、食用菌种类、运输方式和进出口贸易国家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一些方法,为提升我国食用菌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飞 《中国食用菌》2019,(9):123-126
在"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为了推进各地区食用菌产业之间的合作、维护食用菌的运输通道,构建"新丝绸之路"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合作的法律制度。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产业之间的合作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中国-中亚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食用菌产业合作的现状,并指出产业合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新丝绸之路"对食用菌产业合作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为了完善各产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产业收益,构建适用于食用菌产业合作的法律制度,以此达到合作、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建立开放性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共同监管机制的目的。并以中哈两国为例,分析构建法律制度对两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可知,在"新丝绸之路"背景下,构建合理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实现"开放、合作的食用菌安全观",能够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了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发现近年来在占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出口份额排在前十位的国家中,大部分是东南亚国家。分析了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进出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和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在逐渐提高,大部分伙伴国处于对于我国食用菌产品贸易净进口的地位;我国向"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出口的食用菌种类通常为干制食用菌、块菌与干木耳等;我国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总额很高,且呈上升趋势。通过HM指数对我国和沿线国家间相互贸易依赖程度进行计算,发现近年来,前十位贸易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逐渐升高,表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的贸易逐渐加强。分析了我国在食用菌贸易方的劣势,针对质量问题与政策支持问题给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黔东南州为对象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我国食用菌饮食文化和贵州黔东南州食用菌发展现状。从食用菌从业人员、食用菌饮食文化活动、生产设备、发展模式四方面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挖掘稀有食用菌品种、加强食用菌产业布局、推广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增加食用菌科技投入和食用菌的普及推广力度以及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外很多国家开始对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质量提出多种贸易措施的背景下,对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发展出路进行重点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4.
顿文昊 《中国食用菌》2020,(2):221-222,225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基于食用菌文化主题的景观工程大量涌现。通过分析食用菌文化及其景观价值,并基于景观设计中食用菌文化主题的运用路径,深入探讨地下照明工程景观设计中的食用菌文化主题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全国各省市的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彼此的发展。为促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分析,旨在引导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结果表明,2010年~2018年,全国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普遍处于高度耦合发展阶段,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到2018年,多数省份达到勉强协调。2015年,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处于0.2~0.3,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合作,推动了乡村旅游业与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学博 《中国食用菌》2021,(1):162-164,168
作为食用重要产地之一的平泉市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到当地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增加当地旅游活动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利用民俗文化打造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将平泉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有效融合。建立综合性食用菌文化旅游产业园,构建民俗文化与食用菌产业旅游的创新融合方式,不断深入挖掘产业旅游新的内涵与形式,实现平泉市食用产业旅游的发展与当地民俗之间的有效融合。有效利用民俗增加食用菌产业旅游价值,同时建立对当地民俗文化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在平泉市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用菌种类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其不仅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还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食用菌文化在城镇设计中的作用,为更好的利用食用菌文化元素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开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而且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食用菌产品存在滞销等。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菌年度生产总量、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与食用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