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桑通报》2015,(2):54
<正>浙江省蚕桑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和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研究主办,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承办,浙江大学-湖州蚕桑产业联盟、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浙江省蚕种业协会协办的"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安吉召开。江、浙两省重点蚕桑市县、蚕种生产单位,华南农大、广西蚕业管理总站等单位代表,以及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  相似文献   

2.
《江苏蚕业》2012,(3):13-13
<正>由浙江省蚕桑学会和江苏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承办的"江浙两省第二届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3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教授、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教授、苏州大学贡成良教授等蚕病专家参加会议,中国蚕学会刘挺副秘书长到会指导,来自江浙两省和广西、广东、山东、陕西、安徽、湖北等省科研院校以及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共46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江苏蚕业》2015,(2):41
<正>针对江、浙两省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现状及面临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影响、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制约、省力高效蚕业生产新技术与新机械研究缓慢等突出问题,为稳定东部区域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5年5月11~12日,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在东台市联合举办了"江浙两省创新蚕业生产模式观摩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国农科院蚕研究所、苏州大学、安徽省蚕业研究所的岗位科学家及苏、浙两省各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及重点蚕种生产单位科技人员共76人。与会代表观摩了东台梁垛现代蚕业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江苏蚕业》2011,(3):15-15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与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承办的"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1日至8月12日在如皋市召开。会议邀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蚕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于2017年9月2~4日在浙江省建德市联合召开"第六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建德县农业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及江浙两省蚕桑重点市、县相关技术人员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教授和江苏省蚕桑学会秘书长王羽骋主持。会议就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与产业基地工作、家蚕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养蚕病害防控新技术进行了广泛交流讨论。会议邀请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8月1516日在江苏省睢宁县召开了"第三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由江苏省蚕桑学会和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睢宁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承办。来自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以及江苏和浙江两省蚕桑主管部门领导和基层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4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江苏省蚕桑学会王羽骋副秘书长主持,睢宁县农委领导出席并致  相似文献   

7.
谷利群 《蚕桑通报》2012,43(2):24-24
由浙江省蚕桑学会和江苏省蚕桑学会共同举办的“江浙两省蚕种疫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江、浙两省三十个从事蚕种管理、生产、经营及蚕业科研、教学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5篇。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吴海平,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周金钱、曹锦如,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长何金龙,江苏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胡建、许明芬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蚕桑通报》2014,(1):45-45
为总结2013年学会工作,讨论研究2014年工作重点,浙江省蚕桑学会于2013年12月30日在绍兴召开了十三届三次理事会,会议由吴海平理事长主持,27名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学会工作:一是注重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为了改变以往学术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参加其他学会举办活动的状况,2013年开展了与中国蚕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有关市级蚕桑学会等多层次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年来,会同中国蚕学会举办了桑品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和茧丝加工学术研讨会、与江苏省蚕桑学会联合举办江浙两省蚕桑产业高效生态新技术研讨会和第三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与嘉兴市蚕桑学会举办了现代蚕业科技探索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由学会举办了家蚕生理病理和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等6次学术活动,计有192人次参加,会员参与活动覆盖面显著提高,活跃了学会的学术氛围。二是注重活动组织,扩大会员参与。  相似文献   

9.
杜英武 《中国蚕业》2008,29(2):75-78
通过对重庆市蚕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重庆市蚕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技术路线应该是结合城乡统筹规划,将蚕业布局向集中适宜区域转移,优化蚕业区域发展;改变养蚕技术模式,提高户营养蚕规模,重推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科技养蚕水平;转换蚕业运行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创建蚕桑利益连接共同体,实现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安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其原因有养蚕劳力老化、养蚕安全问题、蚕业科技进步缓慢、经营效益下降等多种原因,其中养蚕安全问题是引起蚕桑生产规模快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海安养蚕安全的主要因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桑园自身污染和蚕病问题等,介绍了海安在防范养蚕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加强蚕桑基地建设、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协调农业治虫、规范使用桑园投入品等,减少了养蚕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3,(2):4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和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的江浙两省蚕桑产业高效生态新技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5~6日在江苏省射阳县召开,江浙两省4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观摩了射阳县特庸镇蚕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编印论文集一册。会议由江苏省蚕桑学会许明芬副理事长、浙江省蚕桑学会周金钱副理事长共同主持。射阳县人民政府尤道俊副县长、江苏省农委胡建调研员到会致辞。会议以稳定江浙两省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为目标,以提高蚕桑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作了"发挥优势,改变劣势,努力稳定江浙两省优质茧生产基地"专题报告,全面分析了江浙两  相似文献   

12.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13.
湖州是我国传统的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由于受制于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如养蚕期别)等要素的影响,江浙等老蚕区在传统蚕业生产上,与西部广西、云南、四川等区域相比,明显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和浙江两省342个种桑养蚕农户的问卷调查,就农户所面对的蚕业风险及其防范行为分析认为,蚕业收益较高,但蚕业风险大于其它种植业;蚕业风险主要来源于茧价格下跌、农药中毒、发蚕病、周边污水废气排放、自然灾害和桑树病虫害;江苏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源于农药中毒、发蚕病、工业废气污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自然风险,而浙江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来自蚕茧价格下跌产生的市场风险;蚕病导致78.65%的农户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养蚕中发生最多的也是农户最担心的蚕病类型是血液型脓病;农户发生桑病虫害和蚕病的主要原因是疏于桑园管理和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养蚕;为减少损失,农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但是风险损失主要由农户自己承担。为此,极大多数农户希望政府能够补贴种桑和(或)养蚕,同时希望能够稳定茧价,加快桑和蚕品种更新,加强养蚕期问农药使用管理,控制养蚕期间企业的污染排放,将蚕桑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相似文献   

15.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年来,传统蚕桑产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养蚕模式、养蚕设施、养蚕技术、桑园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都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智慧蚕业。着重阐述了智慧蚕业的发展应用与展望,旨在推进蚕业生产工厂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四川蚕业》是四川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学技术期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发展蚕桑生产方针、政策,传播蚕业科学知识,推广桑、蚕、种、茧及蚕茧收烘科技新成果,交流科学栽桑、养蚕,蚕桑综合利用、集约经营,蚕桑基地建设和农村蚕桑“重、专户”致富经验,报道国内外蚕业科技动态、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19.
浙江、江苏两省蚕业发展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和江苏两省是我国优质桑蚕茧丝主要生产基地,代表了我国茧丝绸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最高水平.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省份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促进我区“三高”蚕业快速发展,2008年5月16~22日,我站蚕业发展考察团一行5人,先后赴浙江省的杭州、桐乡、安吉、湖州及江苏省的镇江、海安、东台、无锡、吴江等市、县,考察两省蚕业发展情况,重点考察两省的优质茧丝生产技术、蚕种生产经营与管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农合作组织发展、缫丝加工及产业延伸等现状。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浙江省的桐乡和塔山蚕种场、  相似文献   

20.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