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长pH值范围为 1~ 12 ,最适生长pH值为 5~ 8,菌丝与菌核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菌核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 ,大小 7~ 14 μm× 3~ 7μm。  相似文献   

2.
<正> 家蚕青头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我们对这种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外界因子影响及药物敏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桑枝枯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 Scleratini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侵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为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一周后,病芽上方的枝条即干枯死亡。据2000-2001年在江苏泰兴调查,严重田块株发病率达88.24-91.18%,条发病率51.04-72.79%,芽发病率为 7.99-14.58%,严重影响春季的蚕茧生产。为筛选有效的防治农药和确定防治适期,我们在室内农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  相似文献   

5.
桑枝枯菌核病是我省桑园常见的枝干部病害,每年早春桑树发芽后,便陆续在大树尾桑上出现,在发病桑树中,上部枝条产生病斑,截断树液流动,致使病部芽叶凋蒌,枝梢枯死,对春蚕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本病的病原、发生及为害情况尚缺乏认识,因此,作者对本病的病原病状,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观察,现将其情况归纳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紫纹羽病是桑树根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广大地区均有发生为害;近年来在江苏的无夕、丹阳、仪征、江都等县有所蔓延,特别是对桑苗的为害更为严重。 关于桑紫纹羽病病原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的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国外已有很多报导;在国内则很少研究,尚未见到有关本病病原菌分离成功的报导。我们从1976年开始做本病病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在泰兴市张桥乡西桥村发现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发生于春季,为害桑芽及一年生枝条,被侵染部桑芽周围的皮层腐烂,影响桑芽的正常生长,当病斑绕枝一周,切断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则病斑上部的芽叶迅速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据调查发病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77%,条发病率为30.34-37.08%,严重影响春叶产量,经初步鉴定,该病为桑枝枯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ert)deBary]侵染所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桑…  相似文献   

9.
桑树细菌病严重危害我场秋季桑树、影响叶质产量,为确保秋叶增产,1973年以来对桑细菌病进行试验研究,在有关单位配合支持下,获得成功,由发病率95%以上的桑园,近年秋季发病在控制在3%左右,没造成危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玉琴 《蚕学通讯》2005,25(2):21-22
本文介绍了有关桑枝枯性菌核病的病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玉琴 《广西蚕业》2005,42(3):22-23
本文介绍了有关桑枝枯性菌核病的病害症状、病源及侵染循环、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桑树断枝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晓玲  周金钱 《蚕业科学》1997,23(3):131-134
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桑断枝病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对所获得的优势菌种进行大田桑树桑花及嫩枝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优势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田间接种后,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桑小粒型菌核病病菌Ciboriasp。  相似文献   

13.
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1年9月自浙江省宁波市西沪港海区网箱养鱼场养殖黑鲷濒死鱼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是黑鲷幼鱼腹水病病原菌,其主要特征为:革兰多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经SWF(A)系统鉴定为拟态弧菌。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孟多、丙氟哌酸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张玉琴 《四川蚕业》2005,33(3):20-21
本文介绍了有关桑枝枯性菌核病的为害症状、病原及侵染循环、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测试桑断枝烂叶病病原菌对桑树的致病性,用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对室内盆栽的桑树的枝叶片进行接种处理;用病原菌的菌丝块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保鲜的桑树枝梢不同部位的叶片和枝茎段进行接种处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95%~100%的条件下,接种新梢嫩叶、嫩枝,48 h就出现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接种后第3~5 d,病斑扩展最快;病原菌的易感染部位是桑树新梢;半年生成熟枝条和1年生老枝干难以被侵染;新梢顶端第4节位以上的嫩枝、嫩叶最容易感染发病。因此,清除病枝、病叶是减少初侵染源、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桑枝枯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ia sclerctiorum(Libert)de Bary浸染引起的桑树枝干病害,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枝梢。发病初期,新梢基部出现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环绕枝条一周后,阻止树液流动,而使病斑部以上新叶突然萎缩、干枯。病斑部的皮层组织严重腐烂,易于剥离,散发酒精气味,干燥时表面收缩  相似文献   

18.
草坪草红丝病与粉斑病是发生于世界范围内可危害多个草种的重要草坪草病害。本研究对我国首次报道的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室内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该两种病原菌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pH为5~7,最适生长pH为6,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 ℃水浴处理10 min。红丝病和粉斑病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L-谷氨酰胺。红丝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燕麦片煎液琼脂培养基(OMA);粉斑病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5%烯唑醇在14种供试杀菌剂中对红丝病病原菌和粉斑病病原菌毒力最高,其EC50值分别为0.113和0.282 mg/L;然而,15%甲霜灵·10%霜霉威毒力最低,其EC50值分别为121.522和214.532 mg/L。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2~5个隔膜,大小(154~407)μm×(14~31)μm;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一端尖细、一端钝圆,大小(33~95)μm×(20~38)μm,无隔膜或有1个隔膜。通过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利用真菌EF-1α基因和rDNA 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认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是层出镰刀菌。根据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菌,发现层出镰刀菌对桑椹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桑树紫纹羽病原菌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查明了病原菌的致病力与土壤的酸碱度、温湿度、通气性,病原菌在土层分布情况密度,以及桑树采叶程度的关系,为桑紫纹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