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兽医技术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第一期实施已近尾声,建成了中央、省、县、乡四级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和兽药质量及残留监控基础设施。成功研制出7种国际上先进、技术含量高的禽流感疫苗和4种口蹄疫疫苗,及时应用猪链球菌病、小反刍兽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以及一大批成熟的疫病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动物疫病是危害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按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动物疫病实行免疫预防控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国家强制免疫疫苗依法实行定点生产、政府采购,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疫苗的采购、发放和技术指导,严格专控专供,垂直配发到底。  相似文献   

3.
做好动物免疫工作,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关键节点,采取“四项措施”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成效。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与技能为切实做好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基层防疫员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同畜禽的免疫操作技术、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等防疫工作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此外帮助村防疫员熟练掌握“免疫技术操作前中后”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讲解了疫苗使用过程中易忽略的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4.
随着mRNA技术在疫情防控、肿瘤治疗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在动物疫病疫苗研究方面也受到了广泛关注。mRNA疫苗具有研发周期短、安全性高以及高效激活免疫系统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概述了mRNA疫苗的类型及特点,总结了近年来mRNA技术在流感、狂犬病、蚊媒病毒病等人兽共患病,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流行腹泻、牛结节性皮肤病、非洲猪瘟等动物病毒病,以及结核病、弓形虫病等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疫苗研发方面的进展,同时提出了该技术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动物疫病疫苗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圈养野生动物疫苗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中国动物园协会单位中的18家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疫苗免疫情况进行调查。受调查动物园在野生动物疫苗使用和动物种类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动物园动物现共使用18类36种疫苗,预防31种疫病。其中哺乳动物使用14类24种疫苗,预防24种疫病;禽类使用4类12种疫苗,预防7种疫病。使用范围最广的有禽流感、犬瘟热疫苗等、新城疫疫苗、猫瘟热疫苗等。共有24目58科动物接种疫苗,其中食肉动物类1目8科,食草动物类3目9科,杂食动物类2目3科,禽类18目38科。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动物园之间疫病信息交流、防疫资源的利用、疫病监测和研究,加大对动物园动物疫病的研究投入,逐步建立动物园动物统一的防疫规程。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并将其列入必须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行列。为有效地防止口蹄疫疫病的发生,我国制定了由各级政府部门共同提供资金解决疫苗经费的防疫措施,以确保疫苗的充足供应。然而,口蹄疫的防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目前的动物防疫体制下,只保障疫苗的供应,是不可能把防疫工作做好的。从近几年我们对本地区口蹄疫防疫监测的情况看,防疫效果并不理想,抗体产生率明显偏低,只有10%-20%。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本地区的口蹄疫防疫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口蹄疫的防疫工作目前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口蹄疫疫苗在到达县(区)级动物防疫部门后,在储藏、分流运输、分配注射等环节都存在冷链脱节的现象,配套设施不健全,防疫队伍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并存,严重影响了口蹄疫的防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要求,宁夏结合实际在全区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并对未来五年“先打后补”推进进行规划。当前通过加强政策引领、强化培训宣传、调整补助范围、明确补助模式、做好摸底调查、简化申报手续等做法,调动了养殖企业的防疫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壮大,提高了疫苗资金使用效率,满足了养殖户对疫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由于养殖场户动物防疫管理水平不高、疫苗资金缺口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弱化等原因,部分市、县(市、区)推动“先打后补”政策积极性不高。建议积极推进法律法规的专项执法检查及宣贯,提高疫苗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动物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由政府买单、发放村级防治员注射补助及通过扩大内需项目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防疫水平。但动物免疫效果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1日,为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根据《兽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名录》将新城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药管理办法》及《动物防疫法》,一类动物疫病的活疫苗不予以进口注册。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引起了已经习惯使用进口疫苗的家禽养殖企业的担心。  相似文献   

10.
赵国臣 《吉林畜牧兽医》2011,32(4):11-11,14
在春季动物防疫期间,长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农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对猪注射疫苗后而引起死亡的信息,遂立即到万顺乡土城村二社现场,开展了实地查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高烈度动物疫病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疫病的频繁发生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超级细菌、变异很快的病毒将抗生素、常规疫苗几乎逼到了失去效能的边缘。被动的防病防疫措施总是与区域性养殖业的重大损  相似文献   

12.
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畜禽健康生长,保护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疏漏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免疫质量低,密度不高,运输、储藏疫苗不当,免疫过程中冷藏保管不到位,从而给动物健康埋下了隐患。故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疫免疫规程,组织建立专业的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配套完善疫苗冷链设施,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是解决动物防疫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我国动物防疫技术支持体系现状作为国家兽医防疫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支持体系承担着非常重要,且项目繁多的职能,是重大动物疫病(包括外来病)的跟踪监测、控制、扑灭和认证、紧急疫情应急反应、市场准入和风险评估等多项工作的技术依托。1998年以来,国家投入几十亿元资金,用于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有23个省实施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工程,重点在6个省建设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初步实现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在西部省份建设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以及在中东部畜牧主产省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了市、县级防疫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动物免疫接种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动物疫病防控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免疫接种工作中,动物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能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标准,除了动物种类、个体因素、免疫剂量、免疫日龄、免疫次数等因素之外,如何保证动物疫苗从出厂、运输、储藏和使用过程中的动物疫苗效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多年,下面仅就疫苗运输、贮存和使用等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意见。1疫苗接收时的注意事项目前,我省对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项目疫苗(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采  相似文献   

15.
《江西饲料》2007,(4):50-50
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农业部高度重视防控科技工作,积极组织国家参考实验室等单位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经过广大科研人员艰苦努力.多种新型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及诊断试剂相继研制成功.并已大面积推广使用.对我国乃至世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有关国际组织对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在全球和区域发挥的作用及我国疫苗科研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强制免疫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强制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各级政府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内容。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病是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疫病,是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的对象。目前,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这3种疫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定期强制免疫 ,是我国预防控制重要动物疫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科学合理地制定动物防疫计划 ,能为政府及时编制年度财政预算 ,为动物防疫机构及时调拔防疫物资 ,有效调剂疫苗的运储及合理组织免疫注射提供依据 ,对提高人员、资金和疫苗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也是各级动物防疫机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工作。近几年 ,随着饲养水平的提高和饲养规模的扩大 ,传统的疫苗计划核定方法已远不适应需要 ,与实际疫苗使用量偏差过大。我们根据畜禽饲养业实际 ,将疫苗使用计划计算方法做了改进 ,经对比使用效果满意。1有关的几个概念1.1存栏量…  相似文献   

18.
动物防疫工作在我国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用疫苗等重要动物防疫物资则是有效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疫苗的管理或使用不当导致疫苗失效而不能有效防控疫病,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畜禽养殖中的一大隐患。笔者从事基层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多年,对于疫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在此与各位同行共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环境卫生少不了。但防疫更少不了。实际上注射过疫苗还是发病屡屡见到,所以有些养殖户认为防与不防都一样。要向饲养户解释、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动物疫苗减少疫病。现就疫苗免疫失败原因浅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7):12-12
2009年6月19日,农业部兽医局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召开全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总结了2008年以来全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了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工作的措施。来自全国47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负责人及全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组成员共约145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